爱,就陪他走一程

作者:吕爱军  来源:  上传时间:2015-06-22

      如今,有些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技能,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特长班;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加强班;为了让孩子得到更优质的教育,会选择寄宿学校、贵族学校;在家里,为了给孩子更多、更好的呵护,找爷爷奶奶帮忙,找保姆照顾,找家庭教师辅导。总之,就是“借力使力”,想方设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然而,许多事实证明,父母这种找“外援”的做法对孩子成长的帮助是事倍功半的,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首先,频繁更换教育者,但教育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可能导致孩子的认知、情感、心理各方面出现问题。其次,人与人的感情是靠相处产生的,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时间逐渐减少,造成亲子关系逐渐冷淡,隔阂越来越深,误解越来越多,很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第三,“我觉得这样是对你好,所以你应该听我安排”,是旧式家长专制教育思维;把自己的教育责任转嫁给别人,是推御与逃避的表现。真正爱孩子,就应该在他最需要父母的时候,陪伴他走上一程。
      陪伴,是和孩子“围炉夜话”。在孩子成长中,父母全身心的关注和爱护,是他人(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永远无法替代、无法比拟的。孩子回家时,为他打开门;在春光明媚的日子,和孩子一起出去走走;孩子伤心时,为他擦去脸上的泪水;孩子过生日时,为他准备一个生日蛋糕,送上美好的祝福;在温暖的灯光下,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孩子睡觉前,给他讲个小故事,或者读上几页书……孩子的认知能力、丰富情感和健康心理,大部分就是在这样温馨的家庭氛围里慢慢形成和建立的。
      陪伴,是为孩子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电视上曾播放过这样一条公益广告:第一个镜头,是一位年轻的妈妈给年迈的婆婆端来洗脚水,为婆婆洗脚。跳过镜头,则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端着一盆水,很费力、却很开心地朝自己黜妈妈走去。经过耳濡目染,孩子也养成了孝亲敬老的好品德。
      陪伴,是带着孩子一起做事情。对孩子来说,与父母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家教。费孝通在回忆自己的父亲时写道:“我的父亲……回家期间忙于写视察报告……我的两位哥哥的任务是做校对,一人念原文,一人对抄本。我因为年纪小,只配在旁陪坐。这也许是我父亲有意教我们这几个孩子怎样认真写作的方法。我哥哥后来自己写文章时,字迹清楚、反复审读的习惯就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在旁边听他们校对,对我也有教育,我后来喜欢写文章,写调查报告,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
      陪伴,是教孩子学习自我反省。反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秘诀,一个不会反省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
      陪伴,是和孩子一起经历风雨,是和孩子一起分享快乐,是和孩子一起面对失败……
      有人说,父母陪伴孩子走一程,就是和他一起度过一段有意义的时光,就是与他深层次、全方位的交流。美国作家马克·汉林所著《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有这样感人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是一种信念,一种默契,虽然过于沉重,但是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父子情深。而汪曾祺的父亲曾对他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这又是另一种难得、有趣的父子之情。
      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陪伴孩子走一程,是给他最好的爱。有了父母的陪伴,有了父母的身体力行,有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的成长未必完美,但一定是完整的,他前行的道路也一定会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摘自:《幼教博览》2015.05
编辑:cicy

关键词:陪伴

上一篇:“点赞”,要点在“穴”上

下一篇:怎样给孩子过生日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