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长都有双慧眼

作者:秦雪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枣营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7-03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时常感觉时间和精力不够用,每天都在忙碌。可往往在家长眼中,孩子的在园生活却是简单的吃、玩、睡,常常听到家长在接孩子时问“今天在幼儿园乖不乖”、“今天玩什么玩具了”、“今天吃的什么呀”。
经过长时间的反思、观察,我才渐渐理解,家长的“看不到”并不是因为对幼儿园生活不关心或是不专业,关键问题在于家园沟通的效果:教师所做的和家长想了解的并没有对上号,沟通衔接不畅,导致教师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不被家长理解,家长觉得所看到的幼儿园活动比较肤浅。理解基于沟通,提高家园沟通的有效性,我总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家园沟通方式,多途径沟通,向家长展示幼儿的在园学习情况
 
很多家长觉得传统的家园沟通方式“形而上”,有“走过场”之嫌。比如,开家长会时,家长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做好听老师“布置作业”的准备,记一记开学以后要做什么手工,要购置什么材料,幼儿园有哪些新要求等等,记完笔记家长会也就结束了。又如,幼儿园的半日观摩活动,小班时家长大多认真看,中班时兴趣小了,大班时很多家长都不来了,因为家长觉得这是幼儿园停留在表面的展示,大同小异。连起码的沟通都没有,家长又怎能了解幼儿在园的真实学习状况呢?针对以上情况,我认真反思,尝试三种新的家园沟通方式。
1.个别记录递纸条。以往的沟通中,教师更多介绍和呈现绝大多数幼儿的普遍性状况,由于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家长还是不太清楚自己的孩子如何学习和有哪些进步。对于家长来说,更希望听到教师直接谈自己的孩子,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于是,我们班的三位老师事先分工,分别关注不同的幼儿,将孩子在园个体情况、最有特点的事情,结合教师的解读和分析,简短记录下来,以小纸条的方式在早送晚接时交给家长。经过一段时间,家长手中积累的小纸条能客观反映出这一阶段幼儿比较典型的状态和明显的变化。由于教师要付出的额外工作量比较小,也能保证长期坚持。
2.代表座谈求宣传。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是实现家园良好沟通的捷径。我在每个学期中都经常召开家委会,对某一段时间比较具体的班级情况和某些重点开展的活动,与家委们交流,在介绍中以口头举例或播放录像的展示方式,让家长了解孩子如何在玩中学,并在反馈中着重听取家长的质疑或留意家长的认识误区,以便下一步更有针对性地沟通。比如,我们向家长展示幼儿在角色扮演区“小餐吧”中活动的录像,当教师一边介绍幼儿在不同的游戏中发展语言能力、数学能力时,家长表现得非常专注,因为他们直观地看到活动现场,并配合老师的讲解,理解了玩中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在家委会后,家委们向其他家长进行宣传和讨论,效果比教师在家长会上一个人单调讲解要好很多。
3.助教充当主人公。家长只有亲身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游戏活动,才能充分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家长当助教既丰富了教学活动,又使家长更细化和深入地体验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孩子学习的特点。比如,童话剧表演时,我们邀请家长参与,当导演、当演员。当家长看到,通过排练,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和团队合作水平不断进步,深切地认同了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
 
二、改良沟通模式,立体化沟通,让家长及时跟进幼儿的学习进程
 
家长的困惑和难处在于:工作忙,不能抽出太多时间关注孩子的一日在园生活,可是又很关心孩子的在园情况,想了解关键的过程和细节。对此,我们提出三个新思路来改良沟通模式。
1.承上启下。大多数家长平日忙于工作,不能保证连续参与幼儿园的开放活动,那么如果老师介绍孩子的学习结果时,只说明孩子在某一阶段学会的某项本领、某个知识点,那么实际上只给家长展现了割裂的学习片段,弱化了幼儿学习的过程性特点。鉴于此,我在向家长汇报时,会根据自己的记录,比较完整系统地介绍前一阶段幼儿已有的基础和状况,着重说明在这一阶段中孩子们表现的特点、学习的状况和遇到的瓶颈,再提出需要家长更多关注的方面和家庭活动的建议。
过程性的介绍更会让家长感受到幼儿连续的学习进程。比如,我向家长介绍班上学习《弟子规》的情况,并不是简单交代这周学了哪些字句,要求背哪些句子,而是介绍每个孩子他最喜欢哪一句,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是如何讨论相关的行为习惯,孩子们排练情境游戏的过程。这样的介绍既让家长了解了教学的流程,也更理解游戏才是孩子习得知识的最佳方式。
2.直观性呈现。我时常反思,为什么家园栏明明贴着周活动和具体计划,还会有许多家长询问。经过观察和交流,我发现,文字类的介绍毕竟单摆浮搁,呈现的信息苍白且缺乏过程。此后,我在布置家园栏时都会在文字介绍旁配上相应的图片,同时在日常活动中注重积累反映幼儿学习过程的影像;在家园栏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博客展示从主题活动的前期准备到各个环节中幼儿的表现,诸如情绪变化、高潮互动等;并且在家长会或者个别沟通时,为家长播放教学活动的录像片段,让家长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状态,这样的介绍胜过千言万语的文字,生动且明了。
3.多角度选择。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是感受幼儿游戏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可是短短的半日观摩等家园活动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家长常常忙得满头大汗,来去匆匆,对了解幼儿在园的常态化学习和一日生活实在收效甚微。因此,在一个学期的开始,教师就应该构思和计划不同目标、不同侧重、不同内容的家长参与活动。如观摩活动就可以分成每月一次,每次有不同的观摩重点:幼儿才艺展示的重点是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区域游戏观摩的重点是让家长理解幼儿园如何做到寓教于乐,阅读活动观摩的重点是让家长体会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运动活动观摩的重点是让家长体验游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等。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有针对性地选择,有目的地观摩,节约了时间,加强了效果。
 
三、打磨沟通策略,畅通信息衔接,以最佳方式给家长最想要的信息
 
只有家长明了幼儿在园学习的方式、特点,认同幼儿在园学习的过程和成果,才会主动参与并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面对形形色色、不同态度的家长,我们既要坚持一个沟通原则——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幼儿情况,共同促幼儿发展;又要采取多样化的交流方式——面对积极参与型家长,要肯定和支持;面对繁忙被动型家长,要热情和积极;面对忽略消极型家长,要耐心和细致。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我总结了以下家园沟通策略。
1.一定要给家长说话的机会。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绝不是教师自己夸夸其谈,一定要建立在双方互相倾听、互通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只有先聆听家长的需求和渴望,才能给家长他最迫切想知道的关于孩子的信息。
2.注意家园沟通语言的具体化、描述性,通过先后对比进行强调。家长不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千篇一律的信息,诸如“很好”、“最近不错”之类,也不希望老师每次都是在孩子犯错时才来找自己。教师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常态生活中的学习和进步,一定要多用描述性语言,多介绍幼儿学习过程的细节。
比如,我向琳琳妈妈介绍:“这两天的区域游戏中,琳琳开始喜欢尝试娃娃家,据我的观察,她很喜欢当宝宝,和‘妈妈’一起讨论做什么饭,然后一起来做。在这个游戏里,她能很好地和别的幼儿沟通,最重要的是还能够注意聆听别人的想法和要求,这是多大的进步呀!”这样的描述让琳琳妈妈感受到,原来娃娃家的游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这么大的作用。
3.让孩子担当家园沟通的重要桥梁。家园沟通的核心就是幼儿,当家长不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或理解有误区时,最好的沟通者其实是孩子。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变化。比如,我们带领小班末期的幼儿回顾自己的人园过程,一起讨论自己的成长,总结学会的本领。当他们骄傲地向爸爸妈妈娓娓说出自己有哪些具体的进步、展现出自己的本领时,家长会直接感受到幼儿在园的努力,比起教师的讲解更有震撼力。
理解幼儿的学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聆听或讲解的过程,需要家长、教师、幼儿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有一双慧眼,在信任家长的基础上开展家园沟通。
 
编辑:cicy

更多有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内容,请关注中国幼儿教师网2013年10月专题——
 
幼儿园家长工作

上一篇:提高“家长园地”的有效性

下一篇:体验参与中的提升——家长学习成长活动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