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体工作变不利为有利

作者:魏芳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青塔二幼  上传时间:2010-10-14
9月是新生入园的日子,每到这个时候,接新班的教师是最辛苦的。她们不仅要耐心百倍地哄劝、安抚孩子,还要细致周到地做好家长工作,忽略了哪一方面,都会给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在去年接新班的过程中,我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情景回放
一天傍晚离园环节,当我把孩子们带到幼儿园大门口时,远远地我发现班中几个家长正聚在一起,好像议论着什么,特别是毛毛奶奶像是在“演讲”,情绪还比较激动。家长看到我带着孩子出来后,马上散开,都围到门口,招呼自己的孩子。当毛毛奶奶和我眼神短暂对视时,我看到她显得有点不自然。看着孩子和家长远去的背影,凭直觉,我似乎感觉有些不对劲儿。
正当我迷惑不解时,手机响了,一看原来是小宇妈妈打来的。小宇妈妈和我比较熟,还没等我开口,她就问我: “老师,咱们班是不是走了一个老师啊?你们三个老师忙得过来吗?”(关心中透着不放心)我连忙问:“你们怎么知道的?我还没来得及和家长们说呢!”小宇妈妈说: “刚才毛毛奶奶说的呀!听她这么一说,家长们都挺不满意的,特别是安安奶奶,一听说班中少了个老师,情绪特别激动,说前几天安安生病,肯定是因为班里少了老师,照顾不过来!大家都挺着急的,要找园长呢!”
听完小宇妈妈的话,我终于明白了刚才一幕背后的真相了。我趁机向小宇妈妈解释了情况:幼儿园每个班都是配备三位老师,考虑到初入园幼儿需要更多的照顾,所以在刚开学的一周会给小班再临时补充一个老师,随着孩子们对环境的熟悉和情绪的逐渐稳定,这个老师就会退出。就目前班内幼儿的人数来说,三个老师是完全能照顾过来的。同时,我又列举了一些老师照顾孩子们的细节,小宇妈妈听后放心地连声说:“原来是这样啊,老师辛苦了!谢谢你们啊!”
放下电话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说不清是气愤还是伤心。接新班的这段日子,班里老师付出了那么多,每天早来晚走,累得筋疲力尽,换来的竟是家长的误会与不理解。抱怨是没有用的,和家长们相处的日子还很长,总不能因为这点小小的挫折就气馁吧!我需要做的是找出原因,尽快改变这样的局面。
冷静下来想一想,彼此认识的家长聚在一起讨论幼儿园或者班级问题其实很常见,由于站在相同的立场上,他们在某些方面很容易达成共识。出现误解,首先是因为他们对幼儿园的情况还不十分了解,和老师还没有建立起信任关系,对孩子入园后的点滴变化过度关注,容易产生从众心理等等,再加上教师忽视了和家长的及时沟通,所以,矛盾在所难免。但如果矛盾不及时控制和解决,则很有可能在家长的群体参与和传播下制造更不好的影响。我们该怎么办呢?
第一,换位思考,发现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具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不仅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状况,更要善于从家长的言谈举止、表情等外显行为中觉察出他们的内心感受,喜悦、焦虑还是困惑。我们要经常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看问题,在尊重、理解他们的基础上,再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二,找准“领头”,及时化解。
对于家长中的“小群体”,它不可避免是存在的,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经常在一起玩,他们也成了朋友,经常会在一起谈论关于幼儿园和班级的事情。教师要观察在这个群体中,谁处于“核心”地位,谁的看法或观点总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对其他家长的影响力比较大。教师要多花些功夫与这样的家长及时沟通,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通过他们再去做其他家长的工作就容易多了,可谓“做通一人,融通一片”。
第三,增进感情,了解动向。
家长和教师的关系,作为社会关系中复杂的一种,有时的确很微妙。在我们与家长的相处中,总有一些家长或者是因为教育观念一致、谈话投机,或者是因为性格相似、兴趣相投而成为好朋友,他们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和自然,能够反映和代表其他一些家长的态度和心声,便于我们了解班中家长的整体情况,便于我们学习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反思自身,做好家长工作。
第四,加强沟通,取得信任。
在幼儿初入园阶段,教师千万不可忽视与家长的沟通,在上述案例中,我们正是因为缺少了沟通,才造成一些误会。如今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尽快、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帮助家长们度过“分离焦虑期”。比如我们通过这次事件,就特别重视为家长呈现“可视性强”的影像资料,上传每个孩子一日生活的照片和录像,将家长关注的饮水问题拍成短片,每个孩子的饮水次数和饮水量都在网上播放。经过不懈努力,家长终于认可了老师的工作,还有家长写来了深情的表扬信,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可见,初入园时期,是家长工作的开端。如果我们能够做好家长群体工作,这将有助于我们调动更为团结、主动的家长资源,变不利为有利,积极参与到促进幼儿成长和班级建设的工作中来,良好和谐的家园环境将对幼儿的入园适应和成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cicy

上一篇:“家长进课堂”之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下一篇:家园互动:从孩子玩“藏猫猫”想到的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