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最好的玩具

作者:黄进  来源:《学前教育》2009.(07-08)  上传时间:2009-11-14

 

每次路过一家玩具专卖店的时候,我都会进去看看那套轨道组合玩具——有汽车、有好多根长短不一的轨道,还有房子和桥梁。如果装上电池,汽车会在轨道上急速行驶、转弯、上坡、下坡。那套玩具鲜亮精致,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当然它的价格也和它的品质一样好。
很长时间我都在做心理斗争:到底要不要把它买下来呢?和很多男孩子一样,我儿子也很迷恋桥梁、高速公路、隧道这样的玩具。他才两岁八个月,可已经没有什么能替代他对于这些事物的狂热兴趣。我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开明的妈妈,不论工作多么繁忙和辛苦,都记得带着他到处去看桥、坐车穿越隧道。在家里,更是不厌其烦地陪着他拼啊,插啊、搭啊。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什么比玩更重要的呢?有什么比玩自己喜欢的东西更幸福的呢?
我对那套昂贵的轨道玩具动了心。我可以想像儿子看到它会多么惊喜,多么迷恋。或许他会反复地看和玩,可以让我在沙发上清清静静地看完一份报纸?或许他会发觉妈妈多么爱他,从而绽放一个最热烈的笑容?或许能让他在小朋友面前更有面子,生发出一份自信和骄傲?作为一个忙碌又爱孩子的母亲,这些想像几乎是我赶紧将它搬回来的最大动力。
也许偶尔买这么一套玩具并不算奢侈,因为儿子的玩具实在不算多,甚至和周围的家庭比起来,是最少的。带儿子的阿姨对我颇有微词,经常暗示或明示我们家没什么可玩的东西,不像别人家那样满屋子都是玩具。虽然我对孩子该玩些什么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但她这么一说我又有些惭愧,好像对儿子还不够上心似的。
但我还是拿不准要不要买这个东西,因为我拿不准孩子的喜欢会保持多久,拿不准那种喜欢是一种对物的迷恋,还是对游戏活动的迷恋。如果是前者,那么维持不了多久,毕竟熟悉了之后容易厌倦,然后是寻找下一个占有的目标。只有游戏活动本身的乐趣,才能长久地吸引孩子。
犹豫的同时,我在网上顺手给儿子买了两套清水积木。因为家里的积木玩丢了不少,数目不太够了。买回来之后,儿子并没有多大惊喜,仅仅是将它们打开,全部倒出来,打量了一下而已。后来我才发现,这两套极其质朴简单而且价格便宜的清水积木,变成了这一时段儿子游戏的最好支持。
儿子找出了相同形状的长方块,搭做桥墩,找出了薄一些的积木片,用做桥面,搭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桥。后来他又发现圆柱也可以做桥墩。从某一天开始,他用薄片给他的桥面装上了防护栏。再后来,他发现更长的薄片可以用来搭引桥。他的桥越搭越高,高得让人不敢呼吸。多少次由于他的不谨慎桥梁轰然倒塌,多少次他沮丧得号啕大哭,又多少次在我的鼓励下重新开始建筑的历程。每当他搭完一座满意的桥梁,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扑进我怀里,满脸的得意和骄傲。他甚至创作了一首搭桥的歌曲:“搭得高,搭得高,搭得高高高!”用来作为桥梁辉煌的完工仪式。
他不断重复,又不断出现新花样。长的,短的,薄的,厚的,圆的,方的,这些可以灵活变化的小木块给了他很多灵感。当他发现一种形状之后,他必定是要反复使用,用到极致。他摸索着学会了通过目测来判断跨距,判断桥墩之间的高度差异;他想出了办法使两座桥梁凌空交叉,变成复杂的立交桥;随后,他又玩出了新创意,在一座高架桥上铺设了一条长长的轨道,并将好些个小方块连在一起,在轨道上推行,说是火车穿过了高架桥。
我一下子想到了那套轨道玩具,它那么精美和昂贵,可它一定不能玩出这么多花样,一定不能在玩的过程中给孩子这么丰富的经验和感受,一定不能给孩子带来认知、情感、技能,创造性上这么整体的成长。直到两个月过去了,积木中有些形状儿子还没发现,还没开始使用,也就是意味着还有更广阔的游戏的空间。
我还回忆起了儿子喜欢过的许多“玩具”:一罐面粉,几个小碗,他奋力地搅啊舀啊;一截柔软的柳枝,他用来弯成各种形象;一块带树皮的木头,他把它叫“小猪”;几根筷子,反复地搭立交桥;一双胶鞋,他无限喜爱,穿着它啪嗒啪嗒在客厅里跑,想像着房子里在下雨;一大盆豆子,玩得满头大汗;一本书,他把它打开,倒扣成一个“隧道”;甚至自己的小便,他都欣喜不已地喊“尿尿桥搭好啦”……这些都不能称之为玩具的“玩具”,为他的成长打下了深刻烙印。
我想起了在我的童年,几乎从没花钱买过玩具,可温暖平和的人际关系和丰富质朴的大自然,给了我丰厚的馈赠,使我成了一个最幸福的孩子。
当我再次路过那套轨道玩具时,我想,还是再等等吧,至少从现在看来,那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编辑:cicy 
 

上一篇:资源共享:爷爷奶奶也得学习

下一篇:父母教育子女最好的5句话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