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让“作秀”回归真实世界

作者:蔡小玲  来源:重庆市丰都县级机关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6-03-14

    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应面向真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复杂的社会。同时,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的颁布,全国城乡各级各类幼儿园都在如火如荼地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关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及个体差异性”也渐渐渗透进幼儿教师的心中。然而,类似话题中的“作秀课堂”为什么会在公开课活动中屡见不鲜呢?对此,笔者谨以亲身经历的一次赛课活动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

  以制度为后盾,保障幼儿的学习权利

  制度是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是对所有参与者最有力的约束。2015年春季,我县举办幼儿园首届“先锋杯”赛课活动。首次,以文件下发的形式,提出“全园教师人人上课、全班幼儿人人参与”的要求,从源头上遏制了“作秀课堂”的出现,真正让教育者意识到: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要做到让每名幼儿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而不是成就教育者与部分幼儿的“精彩表演”。

  以渗透为手段,挖掘幼儿的学习潜能

  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表现出的个体差异,各自皆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个性化的发展也让课堂充满复杂多变的因素,如果能有效发挥幼儿园课程的领域综合特点,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幼儿的学习潜能。

  比如,这次赛课活动中,选手们在教育内容渗透方面下了一番苦功,成功地在大班额下进行公开课。大班音乐活动《机器人变身记》紧密渗透了艺术领域的音乐元素,整个课堂用一首轻快、优美的音乐贯穿始终,让教师的“教”变得轻松,更让幼儿的“学”变得有趣;中班美术活动《高兴和生气》充分渗透了艺术领域的美术元素,让孩子们在看表情、学表情、画表情的艺术表现过程中释放情绪,潜移默化中萌发了做一个豁达开朗的乖宝宝的积极愿望;小班健康活动《小脚的秘密》结合科学领域的内容,用生动有趣的科教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脚的结构和作用,然后跟小脚做游戏、用小脚取物、学习怎样关爱小脚等。

  以评价为导向,展现幼儿的发展轨迹

  大班额公开课的评价可以从活动设计、活动过程、教学基本功以及幼儿表现等维度来进行,从幼儿发展的视角来肯定教师的教育智慧,并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本次赛课活动中,“活动目标评价”一项要求教学目标明确,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目标描述要具体、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教师首先要分析出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现有水平,根据该年龄段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关键能力,明确本次活动要实现的核心价值以及幼儿可达到的预期水平。

  比如,中班健康活动《我们去探险吧》的目标设计为:1.学习以匍匐的方式钻爬,提高身体协调性;2.乐意探索和尝试广告布的不同玩法;3.体验体育活动的快乐。

  再如,小班健康活动《毛毛虫变蝴蝶》的目标设计为:1.知道多吃东西才会快快长大,养成样样东西都爱吃、不挑食的好习惯;2.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体验情景游戏的快乐。

  ◆充分关注幼儿发展的差异性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需要教育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教育机智。本次赛课活动中,“教学基本功评价”一项明确要求教师要关注不同幼儿的表现和反应,灵活应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赛课中有两位选手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优秀。

  一位是执教大班健康活动《机器人变身记》的杨老师,她是一名外园教师,对该班幼儿的运动发展水平把握得不是很到位,当活动进行到重难点部分时,部分幼儿不敢尝试和挑战“跨跳“这一基本动作,眼看课堂氛围渐渐冷淡。杨老师丝毫没有泄气,果断采取了“等一等”的处理方式,把有困难的幼儿聚到身边,观察老师亲身示范,再观看同伴的示范,然后鼓励孩子们“以强带弱”结对练习,互相帮助,寻找自己比较自信的方式练习跨跳,而不是急于追赶预设的教学流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而执教中班健康活动《好玩的彩虹伞》的秦老师,同样是借班上课,却遇到了截然相反的场面。尽管预先讲清了活动规则,到了户外,全班孩子围着一张大大的彩虹伞,早就把老师讲的规则忘得一干二净,都争先恐后地钻到伞下,或跳上伞面。孩子们对游戏材料的兴趣和创新思维水平远远高出秦老师的活动预设。这时,秦老师一边沉着地维持活动秩序,一边请几名助教老师配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顺应孩子的需求,让他们进行创意无限的自主游戏。整个活动过程不仅满足了孩子探索和运动的欲望,还保护了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培养了他们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和合作意识。

  ◆教学评价立足幼儿发展

  而评课环节强调把幼儿发展评价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关注幼儿是否轻松、愉快、积极、有序、乐于参与活动,情绪稳定,有安全感;是否有良好的活动表现,能主动参与探索、操作、讨论等活动流程,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愿意与同伴分享和合作;是否有自信的表现和成功感,获得与活动内容相关的新经验、新体验,并在经验、能力和智慧等方面有所发展。

  整个赛课活动都把课堂的中心聚焦到幼儿发展上。这样的氛围下,我们才能看到小班扮演毛毛虫的孩子真正吃起了“树叶”,扮演小老鼠的孩子躲在家里不敢去追赶大野猫。当我们眼中只有孩子,当我们眼中装满孩子的时候,我们还会愿意让任何一个孩子离开我们的集体活动现场吗?

摘自:《学前教育》2016.01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为孩子上课

下一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火锅店里的游戏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