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退一步与孩子对话

作者:张爱祯  来源:《山东教育幼教园地》2010.05  上传时间:2010-09-04
这学期班里来了一个活泼、可爱、好动而且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阿毅。阿毅聪明、单纯,但有时缺乏自信,还有就是每当老师或同伴发出善意的劝阻时。他会把“善意”误认为是“敌意”。所以,在平时与他对话时,我要格外对他进行关注。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事先提了要求:“玩滑梯要注意安全,只能从上往下滑,不能从下往上爬。”说完孩子们开始活动。过了一会儿,我发现阿毅开始往上爬滑梯,于是呼喊:“阿毅下来。”但是任凭我怎样呼喊,阿毅执意不下。于是我把他从滑梯上抱了下来。执拗的阿毅在我的怀里用力挣扎、哭叫不停。我边给他讲道理,边控制他的情绪。可是,他的哭叫和挣扎丝毫没有减弱。于是,我开始退一步说:“阿毅,我把你抱回原处,你自己下来找我,好吗?”令人惊奇的事发生了,阿毅顿时安静下来,说:“好,可以”。我把他抱到原来的位置,他乖乖地滑下来走到了我的面前。我问:“阿毅,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把你抱下来吗?”“因为我不该往上爬。”“为什么不能往上爬?”“因为……”半天他没说出原因来。“因为小朋友都从上面往下滑,如果你从下往上爬很容易撞到你,那样很危险!你知道了吗?”说完他回应道:“嗯,知道了。”
这件小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因为,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我退了一步与孩子进行对话,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在其他的场合,我也采用这种“退一步与孩子对话”的解决方式,比如区角活动、进餐、户外活动等等,效果都比较明显。
幼儿个性化特征的表现日趋明显,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用不同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针对个性强,喜欢获得成功体验的年龄特征,有时老师不妨试一试“退一步与孩子对话”的方式。当老师采取强制性的方法来阻止孩子的错误行为时,很多时候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孩子是有逆反心理的,老师的阻止可能会使孩子误认为自己的利益被侵害,而产生反抗的心理,即使在安静地听,他也不会记在心里。如果老师“退一步与孩子对话”,就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要,让其感受到了对他的尊重,这样他会信任你,从而听取你的建议或劝阻。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幼儿园)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一朵带刺的玫瑰

下一篇: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小泥人”的心声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