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由一只蚕蛾引发的……
作者:姚月叶 来源:《学前课程研究》2009.01 上传时间:2009-04-08
教育笔记:由一只蚕蛾引发的……
一天早上,磊磊突然跑过来告诉我:“老师,有蝴蝶!”我正在准备今天的活动,况且,有蝴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就随口“噢”了一声。磊磊见我没反应,怏怏地走开了。不一会儿,明明又跑过来告诉我:“老师,蝴蝶!”到底是什么样的蝴蝶让孩子们这么大惊小怪,我放下手里的活,顺着明明指的方向望去,什么也没看到。我问:“哪有蝴蝶啊?已经飞走了吧。”明明拽着我的手要拉我过去,说:“不是不是!蝴蝶在蚕宝宝盒子里,你快过来看!”我跟着他走过去一看,不禁笑了起来:原来孩子们说的蝴蝶是指蚕蛾啊!蚕蛾白白的,还有一对翅膀,乍一看,的确有点像蝴蝶,难怪他们会弄错。
是蝴蝶还是蚕蛾?
这时,周围已经挤满了小朋友,他们都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想看看“蝴蝶”,同时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这蝴蝶没有我以前见过的漂亮!”有的说:“蝴蝶为什么会在茧子上呢?”芊芊说:“可能蝴蝶飞累了,在这里休息一下吧!”芊芊的回答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肯定,认为“蝴蝶”是在休息。
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大部分家庭已经不养蚕了,他们对蚕的认识也仅限于成人平时的讲解及教室里的这几条蚕,更没有接触过蚕蛾,他们会把酷似蝴蝶的蚕蛾误认为是蝴蝶了。对他们千奇百怪的答案,我没有急于评价,而是给他们时间,等待不同的声音出现。
果然,只听彭琳说:“这不是蝴蝶,是蚕蛾!”听了彭琳的话,孩子们急于向我求证:“老师,这真的是蚕蛾吗?”我点点头,彭琳可得意了。
这时,孩子们的问题更多了:“蚕蛾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是蚕蛾啊?”“蚕蛾有什么用?”……有的孩子干脆问彭琳,彭琳也被难住了,她摇摇头。这时,天天小声地说:“蚕蛾是不是蚕宝宝生下来的小宝宝啊?”我没有直接回答他,反问道:“你为什么认为它是蚕宝宝生下来的小宝宝呢?”“因为蚕宝宝结了茧子后就把它生出来了!你看,上面还有个洞呢!”天天的口气里多了几分肯定,可能是因为他找到“证据”了吧。我夸奖道:“你观察得真仔细!”
幼儿的想法总是直观而具体的,天天的回答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有充分“证据”的。如果我简单加以肯定或否定,又怎么会知道这个问题是天天经过仔细观察而提出来的呢?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对天天的观察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听了天天的话,几个孩子又认真观察起来。杰杰说:“真的!真的有洞!”莹莹还用手把蚕茧翻过来,想看得更清楚些,突然听到她“啊”的一声叫,并把蚕茧扔到了地上,惊慌失措地叫道:“老师,你看我的手!”我一看,原来莹莹在拿茧子的时候,旁边的雌蛾正好在产卵,把卵都喷在莹莹手上了,把她吓住了。我一边安慰莹莹:“没关系,去洗洗就没事了。”一边继续引导孩子们探索:“小朋友,你们知道刚才莹莹手上的是什么东西吗?”孩子们都摇摇头。这时,莹莹洗完手出来了,我问她:“莹莹,你刚才手上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呀?”她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我正想拿起茧子看看有没有洞,就弄成这样了。”说着,她又看了茧子一眼,似乎明白过来了:“好像是蚕蛾喷出来的。”话音刚落,晨晨就叫了起来:“我知道了!这是蚕蛾的大便!”旁边的小朋友听了这话哄堂大笑,东东更是“幸灾乐祸”地说:“哎呀!吴翰莹的手上有大便,好臭啊!”说着,还捂住鼻子做鬼脸。听了这话,莹莹急得哭了起来,我忙安慰她:“放心好了,这不是大便。”可莹莹哪里听得进去,仍旧哭。看来单纯的安慰是无法说服莹莹的,必须有合理的解释才行。我对小朋友说:“其实,莹莹手上的东西不是大便,而是蚕蛾产的卵。你们知道什么叫卵吗?”大家都摇摇头,天天想了一下,说:“我们上次学的儿歌《我从哪里来》里好像讲到妈妈的卵子,是不是跟这个一样的啊?”我对着天天竖起了大拇指:“不错,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就是卵子。只不过一个是人的,一个是蚕蛾的。”有的小朋友还情不自禁地念起儿歌:“爸爸的精子,妈妈的卵子,结合在一起,出生的宝宝就是我!”琪琪问道:“老师,蚕蛾妈妈的卵子碰到蚕蛾爸爸的精子,是不是也会生出蚕蛾宝宝啊?”
我原打算让幼儿带着各自的问题回去收集资料,明天再来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但现在看来,如果不把问题解决,很可能会影响莹莹一整天的心情。况且现在孩子们的兴趣正浓,何不趁热打铁呢?教育是机动的,是以孩子为主体的。于是我改变策略,决定先解决这个问题,再让孩子们回去探究一些今天没有讨论到的问题,进行补充。
了解蚕的一生
我在电脑上搜索了一段视频,孩子们认真看起来,当看到蚕为了吐丝而使身体缩小,直至筋疲力尽时,都不由得发出感慨声;当看到蚕蛾产下的卵经过一定的条件又变成蚕时,他们明白了卵化蚕、蚕结茧、茧变蛾、蛾产卵的轮回过程;当看到蚕丝、蚕蛹、蚕沙都是极有用的材料时,明明说:“怪不得它叫蚕宝宝呢!原来身上都是宝啊!”
在看录像前,我先把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带着问题看,以此激发他们观看的兴趣。果然,在观看过程中,幼儿特别认真,并从中找到了答案。
当看到我们平时穿的丝绸、丝棉袄,盖的丝棉被都是用蚕宝宝吐出来的丝做成的时候,幼儿都感叹蚕宝宝的用处可真大。尤其是知道我们的家乡被誉为“蚕丝被之乡”时,不禁为自己是一个震泽人而感到自豪。
虽然幼儿知道震泽镇有很多生产丝棉被的工厂,但并没有深入地了解。通过这次讨论,幼儿对此有了更多的认识,更为自己的家乡有这样的美誉而感到骄傲,无异于一次良好的爱家乡教育。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教育笔记――你掉牙了吗jiiings阅读人气:1600
- 关于教师节的一篇教育笔记慧辉子阅读人气:2369
- 教育笔记xiumei阅读人气:757
- 教育笔记xiumei阅读人气:843
- 一次生日会引发的随机教育庸懒女人阅读人气:1137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中班幼儿老咬人教育多次,还是...风儿阅读人气:992
- [教师工作]教育翘阅读人气:1061
- [园长管理]如何抓好教学反思和常规教育?杨梅阅读人气:1354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9
- [教师工作]蒙氏教育法傻呱呱阅读人气: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