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队伍的“三稳定”建设
作者:夏雁 来源:《幼儿教育导读》2010.05 上传时间:2010-08-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赋予了保育员明确的角色定位:“保育员也是教育工作者,其行为同样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保育员应结合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教育,与教师密切配合,引导幼儿健康发展。”可见,保育员同教师一样,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幼儿管理的实践中,管理者往往不重视保育员的工作,加上保育员工作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保育员与幼儿园的人事关系一般又是合同聘任,使得保育员的队伍流动性很大,给幼儿园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增加了难度。从短期看,保育员队伍的流动性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从长远看则会影响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及办学层次的提升。因此,拥有一支稳定的保育员队伍对于幼儿园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提高保育员队伍的稳定性呢?一般来说,稳定的保育员队伍意味着数量稳定、素质稳定和心理稳定,因此,幼儿园的管理者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人手来建设一支稳定的保育员队伍。
一、数量稳定建设
数量的相对稳定是指按编制部门规定的编制标准,根据保教工作的需要,始终拥有适当数量的保育员。然而,在实践中,地方财政对幼儿教育的专项经费投入有限,加上幼儿园的收入也不高,多配备一个保育员就意味着多一份支出。很多幼儿园为了节约开支,就压缩了保育员的配置,或用钟点工、保洁员来代替保育员的工作,使保育员配置低于国家标准。另一方面,幼儿园和保育员之间缺少沟通,双方把目光都盯在效益和工资上,极容易造成所在园所保育员数量的上下波动。重视保育工作,规范配置、提高保育员的福利待遇成为了保育员队伍稳定数量建设的关健。
(一)规范配置
在现行条件下,一个标准配置的班级一般是一位主班老师、一位辅班老师和一位保育员,形成一个生活集体。虽然一些幼儿园尝试用两教一助、三教轮换等方式让教师承担起保育责任,但对于大多数仍在使用保育员的幼儿园来说,保证保育员适当数量的配置迫在眉睫。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幼儿园领导应该切实认识到保育员工作的重要性,出台相应的政策,规范保育员的配备。
(二)待遇留人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全国幼儿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活》中指示:“幼儿园办园主体多元化,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师都吸纳到公办教师的队伍中来,但是又要保证幼儿教师的待遇,所以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解决幼儿园教师的养老和医疗保险问题。”可见,幼儿园要保证保育员的工资、奖金的发放,并积极探索解决其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平时,幼儿园要关心保育员的福利待遇,严格履行聘用合同,兑现对保育员的承诺。严格履行聘用合同主要指要保障保育员的福利待遇。首先,要兑现合同事先协定的合理收入及福利待遇。其次,在合同中往往还要涉及诸如养老、医疗等条款,这些条款的及时兑现不但能建立起保育员对幼儿园的信任,而且也有助于消除保育员的打工心态,使她们的心理获得一定的安全感。
二、素质稳定建设
素质稳定,才能全面提高保育质量。目前,很多幼儿园的保育员无岗前培训,无专业的知识技能就匆匆上岗。有人这样形容:幼儿园保育员岗位成为下岗职工的“安置点”,家庭妇女的“就职地”,落聘教师的“避难所”,职业幼师的“过渡桥”。保育员的群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保育质量。要改变保育员队伍整体素质低、个人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必须实行专业化培养和系统化管理。
(一)专业化培养
在经济有限的情况下,专业化培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保育队伍的素质和稳定。思想观念的提升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可以增强每一位保育员的自信和自身专业能力,是打造高质量保教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观念提升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把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此背景下,保育员要改变以往“保育工作只是搞搞卫生、抓抓消毒等工作,是为教学服务”的旧观念,扩大保育的内涵,形成新的保育观念,比如:由侧重“卫生消毒”变为侧重“配班参教”;由对幼儿的表面安抚到关注幼儿的内在需要;由侧重“保”到注重“育”。保育员应强烈认识到保教工作是一个整体,保育员和教师不是主从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业务培训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加强幼儿园研修工作的管理,重视研修工作的整体部署”。针对保育员队伍的素质,幼儿园应该实行职后培训制度,开展业务培训,业务培训应该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努力。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本园的发展规划和保育员的素质多角度考虑。业务培训的内容应该包含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教师培训的形式尽量多样化、人性化。可以鼓励保育员参与学历进修,实行奖励机制。平时可以通过轮岗、示范表演、观摩竞赛、保育研究等多种形式,引导保育员遵循《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做好日常保育工作。同时,培训中要正视不同学历、不同层次的保育员的接受能力不同,应该考虑她们的切实需要侧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操作。
(二)系统化管理
幼儿园应该将保育员管理从保卫后勤人员中分出单列,实行系统化管理。管理方式可以根据各个幼儿园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定,但始终要有明确的目的,即提高保育员的各方面能力,促进保育专业化发展。
1.建立保育规程
幼儿园可以结合《纲要》和《指南》细化保育工作的每一个流程,对保育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保育规程,如一日保育工作程序、生活环节操作细节等,使全园保育人员有据可依。保育规则的建立要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既能体现目标,又能体现可操作性,如:保育工作目标——日常保育工作要求——一日保育工作程序——生活环节操作细则——专项操作细则,实践中逐步细化,使之形成科学有序的操作系统,规范保育行为,以达到保育过程的规范化、量化管理。
2.开展专项评估
专项评估的开展,可以对保育员工作过程及工作成效进行判断,为日后工作提供反馈信息,打下合理调控的基础。幼儿园管理者可参照保育考核细则,针对日常保教工作加强督察,采取定时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衡量保育工作成效。检查作为保育员评优评先、优胜劣汰的依据之一。对于保育员的评估结果,幼儿园管理者应客观、公正、委婉地进行信息反馈,让每个成员都知道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对照执行标准反思自己的保育行为,纠正偏差。
三,心理稳定建设
保证保育员队伍职业心理的稳定,才能更好地开展保育工作。
(一)悦纳保育职业
对于保育员来说,应该转变在幼儿园地位低下,对自己的能力很不自信的观念,“悦纳”自己的职业身份。正确地认同保育员的职业角色,明确保育员和教师同等重要,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将影响幼儿的一生。同时做到敬业、爱业、乐业,在保育员岗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诱惑和消极影响,按照自己的职业身份塑造良好的保育员职业形象。
(二)健全保育心理
保育员要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保持愉快、乐观的心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对于各种不利于保育工作的消极情绪体验,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解。如果一名保育员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心胸宽大,乐观向上,具有教育理想和教育目标,其潜在的心理能量将会在整个心理活动和教育活动中迸发出来,会使自己对保育事业充满信心,对保育活动充满兴趣,对保育对象充满热爱,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实验幼儿园。
原载《教育导刊》:下半月(广州),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新”幼儿教师队伍的隐忧绿色花海阅读人气:974
- 2016年保育员证书考试详解王丽老师阅读人气:298
- 福州:幼儿园放学 保育员与父...wudaifeiyang阅读人气:958
- 保育员职责爽阅读人气:1031
- 保育员工作计划欢惜儿阅读人气:2055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求新教师和保育员培训资料或管...mengmeng阅读人气:1532
- [园长管理]怎样指导班上保育员进行空间消...mengmeng阅读人气:2346
- [教师工作]保育员和幼师有什么区别?紫晓阅读人气:2230
- [教师工作]幼儿园保育员怎样接待小班新生...mengmeng阅读人气:718
- [园长管理]团队建设丫丫lovely阅读人气: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