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早期保教人员的专业核心能力及专业发展

作者:文颐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09-12-18

 

从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所学课程大多并不包含O~3岁婴幼儿保教的内容,对婴幼儿了解有限,更谈不上亲子活动设计能力、心理咨询能力。而医学背景人员对教育教学了解甚少,不适合承担早期保教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虽然各地劳动厅开办的“育婴师”职业认证课程比较适合早教老师,但其课程不系统、课时少、培训时间短,学员水平参差不齐,因而达不到应有效果,学员的专业核心能力不强。
“专业核心能力”指最重要、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能力。从业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专业核心能力。
一、O3岁早期保教人员的专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构架
“早期保教”是婴幼儿教养与家长教育并举合一的行为。其指导对象、工作环境以及实施的教养行为与幼儿园教师、儿科医生完全不同,需要独特的专业能力基本构架。
总的说来, 三大专业核心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保育能力和沟通咨询能力,以及下属的9个子能力——亲子活动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与评估能力、表演能力、照料婴幼儿日常生活的能力、监测婴幼儿健康与安全的能力、观察力和反应力、人际沟通能力、咨询能力,涵盖了早教老师专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构成了早教师资的专业能力系统。
()教学能力
早教活动包括亲职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示范课、个别化的入户指导、教养环境创设、婴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评估等,这就要求老师除了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外,还要具备早教机构特有的核心教学能力,包括亲子活动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与评估能力、表演能力。
亲子活动的设计能力:个别的入户指导与亲子示范课是早教机构的主要工作。
早教老师在设计亲子互动活动时,要考虑四方面因素:第一,本活动能否兼顾孩子之间、家庭之间的差异,能否满足有差异的需求;第二,本活动能否促进孩子主动学习以及每个家庭参与的兴趣;第三,本活动是否能帮助家长观察到孩子目前的发展水平,是否能帮助教师观察到不同家庭的教育行为;第四,本活动是否有向家庭延伸的可能,活动材料是否可由家庭日用品代替。如果亲子示范课上的活动只能在机构完成,活动的开展只能以集体形式进行、活动材料在家庭无法获取、观察记录只能由教师承担,那么这样的活动就不具有很强的示范指导性。
而早教老师在进行入户指导时,更需要根据不同家庭的看护水平、孩子发展水平、家庭关系的差异,随时调整预设的亲子活动方案。由此看来,无论是机构内集体教学还是入户指导对教师的亲子活动设计能力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地调整语言的表达方式,才能适应不同的教育对象。面对儿童,教师要放慢语速,口语与肢体语言密切配合;面对家长,教师要用“成人的语言”,语言简洁流利,条理逻辑清晰。教师的“双语”表达能力是影响亲子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观察与评估能力:教师要观察孩子的行为以判断孩子的发展状况,教师要观察看护人的行为以判断看护人的育儿理念与育儿水平,教师还要观察看护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以判断亲子关系状况与亲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表演能力:O~3岁婴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外界的刺激会随时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成人需要随时用夸张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以及新异的道具才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长期的保教实践中,教师们发现像演员一样“表演”,可以提高亲子课的质量以及与儿童互动的效果。而要具备“表演”技能,需要教师了解戏剧表演艺术的元素以及具备舞蹈、音乐、美术等领域的教学基本功。
()保育能力
“以养为主,教养融合”是O~3岁婴幼儿保教工作的原则。这里的“养”,包括健康、安全、护理、保健等,与养育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是保教人员必备的专业素养。
照料婴幼儿日常生活的能力:虽然不需早教老师代替家长或保姆承担婴儿的日常照料,但作为专业工作者,早教老师应该掌握婴幼儿日常生活照料中的基本常识与基本技术,包括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哺、睡眠照料、清洁与二便训练、病后护理等。
监测婴幼儿健康与安全的能力:早教老师应该具备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能力、婴幼儿常见疾病识别能力、预见并排除环境中安全隐患的能力以及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能力。
()沟通与咨询能力
早教老师在入户指导、亲子课、测评咨询、招生宣传等工作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家长,会随时面对家长的各种各样提问。早教老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保教知识外,还要对咨询、沟通技能提出要求。
观察力和反应力:家长和儿童会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行为(如表情、动作、服饰、发型、肌肉抽动、眼睛等)把自己独特的心理变化反映出来。对此,早教老师应从整体上予以观察并做出快速的回应,包括及时调整谈话或上课的内容、及时调整自己行为节奏、及时对看护人给与关注、及时转移活动场景等。
人际沟通能力:在接待、招生、测评咨询甚至亲子课上,早教老师、家长、儿童之间构成了特定的人际关系。早教老师应该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人际沟通能力既包括语言沟通能力也包括非语言沟通能力。无论是哪种沟通能力,其基础应包括具有健全乐观的人生观,稳定的情绪,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待人作风、真诚地关心并尊重他人价值的态度,认真倾听的习惯等。
咨询能力:咨询工作不是简单地谈话聊天或分忧解难。早教老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关于婴幼儿营养、护理、保健、教育的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很高的咨询技能,包括掌握倾听技巧、提问技巧、反应技巧、表达技巧等。
保教人员能力结构是由多种序列、多种层次和多种类型的的因素组成的,必然存在个体差异。不仅有水平高低强弱的差异,而且有各种组合模式的差异。比如,有保育技能突出的保育型人员,有擅长上课的教学型人员,有擅长沟通与咨询的客户服务人员。因此,早教机构管理者应考虑到能力类型差异,选拔合适人员满足岗位要求。
二、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基础促进早教人员的专业化发展
怎样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来提高从业教师专业化水平?我们认为,可以从内部动机强化和外部形式优化入手。
()营造社会氛围,加强社会认同感,激发从业教师追求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提高从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保障。
从现阶段来看,早教人员专业化发展的社会条件还不完全成熟,要突出早教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必须首先积极规范早教人员专业成长的政策、法规和相关制度,如建立早教人员的上岗制度、职业认证制度、学历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制度。这是加强社会认同度、增强从业教师的职业归宿感,激发从业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根本措施。
1.教育部门应为院校创办早教专业提供政策支持。
早期保教专业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的新专业,需要营养、护理、婴儿心理、家庭教育等多门知识和多种技能支撑,需要从业教师接受长期系统地学习和训练。创办早教专业是使早教行业走向正规化、专业化的需要,也是提高社会对这个专业的认同度和从业教师的专业归属感的需要。
2.应尽快明确主管部门,提高从业教师上岗门槛,建立和完善持证上岗和职业认证制度。
早教机构的工作与多个政府主管部门的业务关联——儿童保健归卫生部门管,教育归教育部门管,机构注册归工商部门管。但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造成早期保教机构良莠混杂,早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教育保育质量无法保证。机构注册过于容易,从业教师上岗门槛过低,必然降低优秀人员的职业认同度和从业自豪感,其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很难激发。所以,尽快确定主管部门、提高机构注册难度和人员上岗的门槛,推广职业认证与持证上岗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从业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是保障从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培训质量的关键
人才培养要突出有助于早期保教人员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说,课程设置应围绕从业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设计。课程体系可由教育教学课程、咨询与沟通课程和婴幼儿保育课程三大板块组成。教育教学课程板块包括支撑教育教学核心能力的知识与技能,如教育学基本原理、婴幼儿心理学、艺体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师口语、婴幼儿各领域亲子活动设计、婴幼儿身心观察测评技术等。咨询与沟通课程板块包括支撑咨询与沟通核心能力的知识与技能,如家庭教育学、教育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公共关系及社交礼仪基础、人际交往心理学等。婴幼儿保育课程板块应包括那些能支撑早教老师保育核心能力的知识与技能,如婴幼儿生长监测与常见发育问题识别、婴幼儿日常生活护理技术、婴幼儿营养配餐与喂哺技术、常见病发现与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环境安全卫生标准监测等。另外,还要充分关注在职早教老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应考虑不同知识背景从业者的专业核心能力差异,结合其承担的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其受训的内容与方式。
制约早教事业发展的瓶颈是专业人才的选拔和人才的专业化发展。专业人才的选拔需要有严格的专业标准,人才的专业化发展需要规范、系统的培训体系。这些都离不开对从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解读。只有当从业教师、用人机构、培训机构都了解了从业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才能促进自身专业化的水平发展,也才可能真正为儿童及家长提供高质量保教。
编辑:cicy
 
 

上一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保育员队伍

下一篇:用奥运精神点燃教师激情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