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村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项目”之调查访谈
作者:王冬兰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7-10-05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与汇丰银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设立的“农村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甘肃子项目(以下简称“留守儿童项目”),根据留守儿童的数量分布情况、当地的交通状况、幼儿园师资水平等因素,确定了5个县区(武山县、秦安县、清水县、甘谷县、麦积区)的11所项目园中的1294名留守儿童,作为我们本次项目的心理援助对象。其中有公办园7所,民办园4所(2016年因故停办1所)。
项目园的幼儿园教师多为新入职教师或转岗教师,有很多老师系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缺乏专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既不懂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不了解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更缺少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郁结和指导留守儿童父母关爱子女的能力。
针对这种现状,项目组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了多次的培训和现场指导,为幼儿园老师答疑解惑,引导幼儿园教师对儿童教育有更为科学的理解。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老师们实践,项目组不定期地入园巡访和现场示范教学,和项目园教师一起讨论绘本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帮助项目园教师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和体验。
为了了解项目实施效果,我们进行了访谈。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家长和儿童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改变一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能力得以提升
◆访谈实录
H老师:刚开始入职前,我也不是很清楚,就觉得幼儿园老师嘛,不就是看看孩子,教孩子跳跳舞唱唱歌就好了。工作以后发现比之前想的要累得多。我们园班级的孩子比较多,老师少,每天累得昏天黑地的。还要写各种教案和教学日志。通过参加培训收获蛮大的。以前上课的时候,我一直都在关心哪个孩子不听话了,不按照我的教案走了,我非常害怕那些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小朋友。在之前专家们的巡访听课中,老师们指出了我的问题。我还记得,王冬兰老师要求我们要学会倾听。后来在课堂上,我就逐渐放慢节奏,认真地听每一个小朋友的答案。我发现,小朋友的思维真的很奇妙,我问的好多问题,他们都能给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答案。我自己也很受教育呢。
现在我明白了,其实,我们面对小朋友的不同答案要包容和接纳,我应该静下心来去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而不是武断地打断他们,否则长此以往会对幼儿的自信心造成不好的影响。
L老师:这个项目除了给我带来了专业的变化,还有就是暖心吧。项目不是有亲情家书那一项工作嘛。我们在收到的父母回信中,有很多家长都会单独给我们写一封信表示感谢。这让我十分感动,觉得做一名幼儿园教师真的让我很骄傲和自豪,我觉得很幸福。真的,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我觉得累一点也是值得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访谈反思
项目的培训使得老师们懂得了要关注幼儿的感受与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激发了老师们的爱心、耐心,也增强了她们科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L老师认真的工作和对幼儿贴心的照顾,也换来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同时,这也增强了L教师的专业认同感、职业自豪感。L老师因为真心的付出,不断强化了作为一个专业教师的信仰,这不仅对留守儿童是有益的,而且也满足了L老师的精神需求。
对于留守幼儿而言,他们的重要他人除了父母和抚养者而外,就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了。老师们拥有了“幼儿为本”的观念,摸素出了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孩子们的变化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改变二儿童的社会和情感表达更加丰富
◆访谈实录
H教师:项目运作前,对留守儿童我并没有很多关注。后来我的确发现那些性格孤僻、不自信、不合群的幼儿中留守的比较多一点。不过也有表现比较好的。在这一年多的项目工作中,有一些幼儿胆子比以前大了,也爱表现了。我园的K小朋友以前在相对自主的活动中喜欢站在一旁看其他幼儿活动,如果教师不去问问,她就会一直站着看其他幼儿活动,很被动。平时也爱哭爱闹,离不开爷爷奶奶,不爱上幼儿园。后来,我就很关注她,经常鼓励她参与其他小朋友的活动。现在,她表现越来越好,也活泼了许多。
还有Z小朋友,他平时很安静,有一次,他居然动手打其他小朋友。其实他在家还是很乖的,只是他害怕同伴说他是爸爸妈妈不要的(孩子)才会动手,后来我就在班上强调爸爸妈妈不在(家),是因为要去挣钱让家里的生活变好,爸爸妈妈一直都很爱你们。
留守幼儿家长B:我的孩子改变了很多,他小时候就内向,不爱说话,经常跟我在一块儿,也从来不给爸爸打电话,感觉就是(跟爸爸)不亲热的样子。有了留守儿童(这个项目),我们过(参加)了两次生日(会),他(开始)给爸爸写信,打电话。后来养成习惯了,变得爱说话了,也活泼了好多,干什么都有积极性了。
◆访谈反思 很多幼儿自幼就开始了留守生活,他们有时会认为父母离开他们是因为自己不听话、不乖,于是父母抛弃了他们。因此,这部分幼儿很乖巧、很听话,有些怯懦、胆小、易受惊吓,长期就养成了不自信、自卑的性格。在项目运行之初我们就提出,教师要帮助幼儿明白:不论爸爸妈妈走到哪里、多久回来一次,他们都是永远爱着你们的。还要让父母知道:爱在自己心里,但是只有表达出来,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才能尽最大可能去减轻孩子心中的孤独感、被遗弃感和罪过感。被亲情滋养的幼儿,才能恢复自信、回归天真快乐。
改变三家长保护儿童心理健康意识增强
◆访谈实录
访谈者:你觉得留守对幼儿心理健康有影响吗?
Q妈妈:以前觉得没啥影响,就算有,也不会很严重。但是现在想法有一点变化。以前我和她爸爸都忙着在外面打工挣钱,没有时间照顾她。农村人嘛,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可是听老师讲,孩子在幼儿园老是一个人玩,也不是很合群。我每次打电话她也总是哭。我以前觉得是孩子懦弱,后来才明白,其实是因为我们长期在外面打工,她心底有不安全感造成的。
每次我们离家都是哄骗她,第二天偷偷走。结果孩子都不相信我说的话了。后来听老师讲,这样小孩长大后会变得不信任别人,没有安全感,对未来不好。所以我再离开家时,都会提前给她讲明白,妈妈为什么走,什么时候会回来。
M家长打算留下来照顾孩子,问及为什么时,她回答道:孩子平常不说话,性格有点内向,我听老师讲,这和我和她爸爸不在家有关,所以我就打算留下来照顾她。还有就是,我对老师们还是很感动(感谢)的。孩子长这么大,我都没怎么给孩子过过生日,可是,老师们每月都会给孩子们过生日,我就感觉很感动。尤其是,我看到孩子给我邮寄来的信,她说:妈妈、爸爸,我好想你们啊。我当时就觉得好心酸。听老师讲孩子平时孤单,我也难过,所以就想着,经济差点就差点,不要把孩子耽误了。
◆访谈反思
经验和调查表明,由于受托人的能力和意愿等因素,不论是托付给祖辈还是其他亲友,离开父母的留守幼儿所受到的关爱和监护一般会逊色于来自父母的。同时,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的目的地距离家乡较远、工作的流动性较大、返乡交通不便且经济成本较高,以及其他难以确定的原因,导致留守儿童一年到头直到春节或农忙时才能和父母团聚几天,有的孩子甚至一两年都见不到父母。父母的关爱本是儿童乃至人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财富,关爱的缺失必然容易导致严重的情感饥渴和生存障碍。从上述谈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家长通过幼儿园的宣传和引导,逐渐了解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长开始反思自我,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是否真的会对幼儿心理发展造成影响。他们开始试着理解幼儿看似“问题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并且有部分留守儿童家长决定放弃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照顾孩子。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花楠(RanaFlowers)女士说:“每一名儿童都享有在安全、受保护的环境中成长、并获得家庭的支持与关爱的权利。让儿童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支持父母妥善地照顾子女,确保无论他们在哪里生活,其子女都能获得充分发展自身潜能所需的一切条件,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项目仍在继续,我们愿意为之努力……
注:本文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农村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援助与促进项目”(CSWF—DTXD—LBC)甘肃子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合理应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Ann、阅读人气:1095
- 儿童心理健康的6标准大爱引航阅读人气:1281
- 儿童心理健康的6标准太阳花花阅读人气:1085
- 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辉辉阅读人气:1513
- 教师培训讲稿之二:心理健康的...逐花而居阅读人气:2328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儿童语言的发展对思维、记忆、...月如霜阅读人气:2387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494
- [教师工作]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小蛋蛋阅读人气:3041
- [教师工作]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dingyanfei阅读人气:2166
- [教师工作]今天是不是有新访谈啊?laofu阅读人气: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