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奖励有价值吗?——由讨要小礼物引发的思考

作者:张乃艳  来源: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08-16

    “教育诊断”栏目:
    您好!
    去年,我带了一个新中班。开学没多久,我就发现班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有些幼儿不会说完整话,有些幼儿吐字不是很清晰,还有些幼儿不敢大胆、自信地回答问题。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把班级特色定为“绘本阅读”。绘本因其具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趣味性等特点,成为“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用绘本开展阅读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其口语能力的发展。我在图书区为幼儿准备了丰富、适宜的图书,孩子们很喜欢在区域活动中翻看、交谈和讲述,我也经常和他们一起看图书、讲故事。这种师幼共读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情感和阅读经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我指导幼儿玩“打电话”游戏,开展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幼儿把听过的故事进行分角色表演,促进幼儿同伴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他们逐渐“想说、敢说、喜欢说”。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期末,为了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我在班级中开展了“讲故事比赛”,希望给全体幼儿提供一个大胆讲述的平台,营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氛围。
    为了使此次活动顺利进行,在活动进行前,我先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在“家园联系栏”以“温馨提示”的形式把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向家长介绍清楚;同时,我把幼儿讲故事的要求也以打印稿的形式清晰地呈现给家长,使家长能够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故事内容的选择、幼儿的语言表达、肢体动作、声音的清晰与宏亮、仪表台风等方面。家长们都非常支持和配合这项工作,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比赛中拿出最佳的状态取得最好的成绩。但我并没有向幼儿及家长透露活动后要发奖状的消息。
    为了给孩子创造同等的表现机会,我请每个幼儿都进行讲述,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幼儿不仅吐字清晰,还非常有感情;有些幼儿很自信,很大方。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特别高兴。但轮到牛牛讲述时,他只低着头,一个劲儿摆手。牛牛是一个有些腼腆的孩子,平时不大爱说话,而且父母宠得不得了。下午孩子们都讲完了,我又请他最后一个讲述,可是他却哭了起来。牛牛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我和孩子们都很奇怪。我走到牛牛身边,轻声问他:  “宝贝,怎么了?和老师说说好吗?”牛牛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我,我,我不想讲故事。”听到孩子隐含着委屈的话语,我才知道孩子心里的焦虑与压力。我想,牛牛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吧,于是也没有强求他。我安慰牛牛说:“好,等你准备好了,再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吧。”就这样,牛牛只能失去了这次展示的机会。
    为了鼓励孩子们讲故事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讲故事的兴趣.激发他们继续努力.我针对幼儿讲故事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每人都发了一张奖状。奖项是根据孩子们在比赛中的具体表现来设置的,如“讲故事小能手’是一项全能奖,是奖励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表达流畅、声情并茂的幼儿;“最佳表演奖”是单项奖,是奖给仪态大方、肢体动作形象、表演惟妙惟肖的幼儿;“口齿伶俐奖”是奖给语言清晰、表述流利的幼儿。孩子们拿到奖状后,也都非常兴奋。牛牛因为没有参加这次讲故事活动,我没有给他发奖状,只是和他解释了原因。但当他看到其他孩子拿到鲜艳的奖状时,还是表现出很失落的样子。我耐心地安慰了牛牛,并鼓励他以后准备好了,可以随时讲故事给小朋友听。
    第二天早上,牛牛爸爸把孩子送到班里后,神秘兮兮地塞给我一张奖状,偷偷地说:“老师,昨天牛牛回家说小朋友们都有奖状他没有,特别不高兴,这不我特意给牛牛买了一张奖状,请您今天写好了发给他,他就高兴了。”听完家长的这番话,我左右为难。如果家长联合老师以这种欺骗的方式奖励牛牛,其他幼儿会认为老师不公平;而拒绝牛牛爸爸,又怕引起误解和质疑。可能牛牛爸爸认为一张奖状没什么大不了,只要让孩子开心就好了。如果家长看到老师对这事不理不睬会有意见的。真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我左思右想,还是违背了自己的初衷,违心地把奖状“偷偷”发给了牛牛。虽然我没有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是在寝室单独发给牛牛的,但牛牛还是很高兴。而我心里却很自责,也很不是滋味。因为我知道这张奖状对牛牛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他本不该得到这张奖状。我对牛牛说:“过几天准备好故事,你再来给小朋友讲吧,他们都很期待呢。”牛牛使劲儿地点点头说:“嗯,好。”看到牛牛满满的信心,我似乎又有了一些安慰。然后,我和牛牛爸爸进行了单独沟通,和他耐心解释了开展讲故事比赛的意义,说明奖状只是外在的激励形式,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锻炼胆量和自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才是根本目的。牛牛爸爸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一个劲儿地说:“下不为例。”
    虽然这件事情看似平息了,可我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想想以前,每次发小礼物奖励幼儿良好行为的时候,如果有小朋友没有得到小礼物,离园时家长也会带孩子再找到老师拿一个小礼物,然后和孩子心满意足地回家。甚至早晨来园孩子们情绪不好,有哭闹现象时,家长们也会以讨要小礼物的形式来安慰孩子。可能家长认为小礼物也不是很贵重的东西,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而孩子只要得到“小礼物”就会很开心,所以家长会不顾及小礼物的获得方式。但小礼物的意义在于奖励小朋友,如果讨要就可以轻易得到的话.孩子们也会很不珍惜,更不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争取老师的奖励。这样的情况使我很忧虑,也很困惑。
    有时候在这种“两难的情形”下,我也不得不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满足家长和孩子的需求。但无疑“治标不治本”,而且助长了孩子和家长继续讨要小礼物的行为,使“小礼物”的奖励方式异化,流于形式。
    如何有效利用小礼物,使小礼物的奖励价值得以体现呢?如何改变家长和幼儿讨要小礼物的情况呢?如何用更好的评价和激励办法促进幼儿的成长呢?恳请专家支招.谢谢!
摘自:《学前教育研究》2015.07
编辑:cicy

上一篇:让奖励更有价值

下一篇:幼儿园情境教学应用的误区及对策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