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野中的儿童发展与教育

作者:陈虹  来源:中华女子学院  上传时间:2015-01-11

    进入11月,北京的天空一扫周期性的雾霾,天空湛蓝,阳光灿烂,层林尽染,正是一年中景色最迷人的深秋时节。在公园、街头,最夺人眼球的就是那黄灿灿的银杏树,满树像小扇子一样的叶子簇拥在一起,在金色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构成了秋日里北京独特的一道风景。
    望着这迷人美景,不禁想起曾经在西南某大学校园中见到的一大片银杏树林。据说这是学校斥巨资从东南亚进口而来,意欲建成古树参天的一片树林,打造成校园的一大景观。可未曾想,这些“洋银杏树”因为水土不服的缘故,叶片稀疏,萎靡不振,几近枯萎,整片树林看上去了无生机,全无当初设想的壮观美景。
    正如树木的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有赖于适宜其特性的土壤、气候、阳光和水分一样,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也不是孤立的、与社会隔离的、只是在幼教机构中进行的事情,而是受到错综复杂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教育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将这些因素分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和宏观系统,认为儿童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层层扩散的生态系统,它们存在于个体发展的生活中,在儿童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给予不同的影响。
    比如家庭、社区作为儿童发展的中间系统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和贡献是巨大的、持续的和深远的,只关注教育机构而忽略了家庭和社区对儿童发展的贡献,有可能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被消解。又比如文化传统、政策法规、意识形态等宏观系统,看起来离儿童很远,离教育很远,而事实上却影响巨大。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有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公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更高,家庭中亲子关系更为密切,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独生子女现象等等,凡此种种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者的理念和行为。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不考虑上述问题,就有可能出现洋银杏树来到中国不服水土的现象。因此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分析和了解每个儿童成长的生态系统,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培养孩子的工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必做的功课。
    从本质上说,要保障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发挥积极作用,需要依靠沟通与互动。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沟通与对话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润滑剂。家长与子女、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儿童、社区教育工作人员与家长等等诸多人际关系中都需要通过信息、观点、情感或态度的交流,达到增强情感联系或解决问题等目的。
    有效沟通的前提和核心是互相尊重。比如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大概都与相互尊重不够有关。教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除了负有教育和指导家长的责任,同时也应当把自己看作是家长教育孩子的资源和支持者;而家长既要和教师分享交流对孩子的了解和教育心得,也要担负起支持配合教师教育孩子的责任。这就形成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合作、彼此信任的关系。总之,作为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他人,父母、教师、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彼此是教育的合伙人和伙伴,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为了共同目标,互相沟通、协调、合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因为园丁的辛勤培育,才有秋日里灿烂夺目、美不胜收的银杏树。和种树相比,育人的工作更为复杂艰辛。以宽广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审视和思考儿童的发展和教育问题,以此为养料滋养和帮助每一个儿童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美好愿望。
编辑:cicy

 

上一篇:关注幼儿天真幼稚的理论

下一篇: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实施社会价值观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