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天真幼稚的理论

作者:高潇怡  来源:  上传时间:2015-01-14

    幼儿期的儿童,表现为自我中心和直觉的思维方式,他们会有很多成人看来“幼稚可笑”的行为:他以为月亮会跟着他走,云彩在动是因为人在走动……他会有特别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和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解释。例如,他们会认为打雷就是上帝发怒了,下雨是因为云觉得天气太热,开始出汗了……
    面对孩子的“天真幼稚的理论”和独特的朴素认识,成人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避免嘲笑、斥责孩子或回避孩子的问题。幼儿常常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有些问题成人自己因为不知道答案,又怕在孩子面前丢面子,就会奚落孩子:“地球不是圆的,难道会是方的吗?”“小草都是绿的,这还用问吗?”或者因为忙而对孩子没完没了的问题不耐烦,斥责孩子问傻问题或者多事。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不再好奇好问,失去对科学的兴趣。
    其次,成人要采取具有激励性和鼓励的回馈方式,认可和尊重幼儿不正确的回答,创设一个使幼儿思维质量大大提升的精神氛围。成人的接纳和认可对于鼓励幼儿的探究和学习热情非常重要。认可与接纳不一定是赞同,重要的是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成人以“嗯(点头)”、“你的想法很有趣”、“你为什么这么想呢?”等方式回馈,要比嘲笑奚落孩子、直接否定孩子的问题或答案、以权威身份讲解或解释好得多。
    再次,成人要抛开“评判官”的角色,避免以“正确性”作为标准来评判幼儿的问题或回答,或者直接向孩子讲解正确的知识和答案。否则,孩子会认为“真理”只存在于大人的头脑中,以致于对成人依赖与迎合。同时,幼儿有可能仅仅理解答案的字面意义,并没有真正内化那些知识。现成答案所导向的心理活动结果是超越幼儿的真正理解之上的,这种学习常常产生消极的态度,造成深入学习的情绪障碍。
    最后,面对幼儿的问题或回答,成人应该扮演认真倾听、指出矛盾、对话讨论、提供材料,支持探究和引发思考等多种正面角色,应尽量让自然结果的反馈、让客观事实调整幼儿的认识。这不仅可以使幼儿在心理上更安全,而且可以使幼儿逐渐形成尊重事实、相信通过探究能够解决问题的意识。这个过程中,成人要倾听幼儿,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有效与幼儿对话。例如,当孩子问“蜗牛有嘴巴吗?”成人就可以通过“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蜗牛是不是有嘴巴呢?”这样的问题跟孩子展开深入讨论,引导幼儿的探究活动,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答案;当幼儿提出“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成人可以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小实验,让孩子获得对知识的建构性理解。
    总之,幼儿的教育性经验应该强调知识的建构,而不是知识的传递。成人要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鼓励和肯定幼儿的奇思妙想,给幼儿提供可操作的环境,适当引导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并围绕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值得探究的内容设计成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理解的活动,帮助幼儿逐步获得对概念的认知和理解。
编辑:cicy

 

上一篇:有些书是不能读的

下一篇:生态视野中的儿童发展与教育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