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探索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

作者:张蓉  来源:闸北区芷江中路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6-23
主题探索活动是指围绕着一个主题(教师预设或幼儿生成的),幼儿以自己的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尝试与探索,并进行创造性表达与表现的一种活动。主题探索活动是一种低结构、高开放、重过程的活动,具有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
组织主题探索活动的最佳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合作学习的成效、问题解决的水平、任务完成的状况和小组成员的组内表现产生较大影响,一般以3~5人一组为宜,教师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幼儿对任务的熟悉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在于,它能让幼儿在合作学习、共同建构中,学会理解、学会交往、学会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
 
一、主题探索活动中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在主题探索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单纯解决人、物分配的方式,而是将课程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个幼儿的一种良好途径。同一年龄段的幼儿有着共性的年龄特点,也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在了解幼儿身体素质、认知能力、个性特征,分析其在各个发展领域中所处的水平和特点,在尊重幼儿主观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灵活地组合不同水平的小组,或者混合水平小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组合方式。
 
()建立在幼儿兴趣基础上的“自由组合”
 
由于主题探索活动多以问题为导向,对同一个问题感兴趣的幼儿可以自由结伴组合,一般由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小组长。
在开展“我们的城市”主题探索活动时,教师先预设了和城市相关的环境,如我们的小区、老房子新建筑等,接着请幼儿说说他们对“城市”感兴趣的问题,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教师对幼儿的问题进行梳理,从中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几个点,如“步行街”“轨道交通”“我们的小区”“钟表店”“玫瑰花坊”“城市倒影”等,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建立在幼儿兴趣基础上的“自由组合”,由于组员有着相同的喜好、兴趣、行动模式,小组中的合作意愿更强烈,有利于降低合作难度,组员能更好地投入到合作学习活动中。
 
()建立在“自由组合”基础上的“微小调整”
 
幼儿在自由组合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小组人数较多,有的小组人数较少。此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经验水平等进行协调,可以选择两种组合方式,即“组间同质”和“组间异质”。当所呈现的问题对幼儿来说相对较熟悉又容易解决,建议调整为“组间同质”的小组组合;而当任务难度相对较大时,则可以形成“组间异质”的小组组合。
1.“组间同质”的小组组合
当小组人数不均衡时,可以将能力水平比较相近的幼儿组成同一个小组,即“组间同质”的小组组合。在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相当,这样更容易围绕着同一个问题开展合作探究,可以避免因为能力差异而造成的合作失败,进而影响幼儿的探究兴趣。
在进行主题探索活动“有用的植物”时,嘉洋外出旅游时发现,有些树是长在水里的,可是不知道什么样的树可以长在水里。于是大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其中嘉洋、语熙、俊泽和丰帆对“水中的树”争论得最激烈,教师发现这4名幼儿的发展水平较接近,于是引导他们成为一组,共同探究关于“水中的树”的各种答案。
2.“组间异质”的小组组合
当幼儿面临的是难度较大的探究任务时,往往要经历复杂的探究过程,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形成“组间异质”的小组组合,通过组员之间的合作分工,顺利完成探究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出现能力强的幼儿“主宰”小组,小组间是“支配一服从”的关系,没有产生真正的合作与交流等情况。要发挥“组间异质”小组特有的“互补”功能,就要发挥组内每位成员的作用,教师可以在组员之间出现异议时提供帮助。
在开展“动物大世界”主题探索活动时,其中“尾巴的用处”小组人数较多,教师在观察中发现谈畅对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更感兴趣,就建议她去人数较少的“海洋里的动物”小组,谈畅和其他3名组员开始探究“海洋里住着谁”。动手能力较强的茗雨建议用纸浆来塑造海底动物,但对于“选择什么动物”产生了争议。此时,教师来到小组并提议“大家可以讨论下选择什么动物,说说计划怎么做”。于是,4名组员开始讨论“计划书”:第一步,先找一张大一点的纸板;第二步,绘制海洋世界的设计图;第三步,找一些海螺之类的海洋动物的模型和玩具;第四步,一起做纸浆;第五步,将纸浆按照设计图做成海洋世界,涂上颜色完成。根据“计划书”,组员们很快就选择好了自己能胜任的任务。
 
二、主题探索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
 
()以幼儿为主体,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适宜性
 
对幼儿而言,主题探索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低结构的活动,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需求、意志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与同伴一起协商制订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合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通过支持幼儿的互动交流、关注个别幼儿的探索兴趣,适时提供个别指导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适宜性。
阳阳所在的小组研究的是“房子里的秘密”,他们发现房子里面有很多管子,如空调管子、下水道、水管、消防管、落水管、电线管……阳阳对消防栓、灭火器、管道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开始在活动区制作消防栓、灭火器以及管道的一部分,这时问题产生了,“消防员叔叔是从哪里把水调过来灭火的?”由于找不到答案,他开始在探索活动室内“游离”。这时教师提醒他:“阳阳,我们的教学楼里是有消防管道的,建议你去每个楼层看一看。”教师的适时介入,激发了阳阳以及整个小组继续探究的欲望。
 
()以教师为主体,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与集体活动不同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幼儿的表现性行为,通过对幼儿行为特征的分析,对教学指导策略进行调整,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婷婷这个小组在研究“城市倒影”时,开始只用一面镜子照着自己最喜欢的摩天大楼,“镜子里和镜子外的摩天大楼有什么不一样呢?”婷婷一边做实验一边记录自己的发现。教师发现婷婷对镜子反射的图像非常感兴趣,于是在材料超市增加了同品种镜子的数量,让婷婷进一步探索。婷婷发现用两面镜子摆成各种角度照物体,镜子反射出来的图像数量是不同的……为了让孩子发现镜子中的更多秘密,教师再次增加了波浪形镜子、三棱镜、相关图片资料等。分享交流时,教师提出问题“三棱镜里能照出几个婷婷呢”,带着问题,婷婷和组员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究。
在以上这个案例中,教师为了推动幼儿的自主探索,选用了不同的策略:第一,让环境说话的指导策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通过材料的增添与更换,营造会说话的环境,让幼儿再探索、再发现。第二,让互动说话的回应策略。在进行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内容,把握好回应的时机,在分享经验的同时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在主题探索活动中教师是一位倾听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关注于发展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在实施主题探索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更注重将静态设计的课程转化成为动态的课程实施,更强调教师即时的观察和捕捉,适时的调整和回应,同时在与幼儿共同探索的过程中一起积累经验,激发教师反思,鼓励教师解构,帮助教师建构。这个过程中,教师同时也享有了自主发展、自我追求的快乐,实践智慧得到了提升。
 
编辑:cicy

上一篇:教学方法:蹲下来让孩子够得着

下一篇:教学方法:表扬孩子要讲究原则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