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作者:吕玉红  来源:  上传时间:2012-07-24
在音乐活动中,该如何激发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呢?
再现生活场景,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在开展音乐活动前,教师要将幼儿生活的真实场景引入到音乐活动中来,用再现生活场景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如音乐活动“走路”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回家观察歌词中描述的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走路的样子,上课之前让幼儿模仿,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在“小篱笆”中,课前教师可带幼儿到户外观察春天,寻找春天,让幼儿认识篱笆,在幼儿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再学唱歌曲,通过领唱、伴唱、分组唱等多种形式增添孩子的活动兴趣,在不知不觉中便学会了歌曲。
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节奏语,就是用拍击身体的动作来表示节奏,使幼儿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培养节奏感。教师可编排拍手、拍腿、拍肩、跺脚、点头、碰手指等动作来演示节奏。如歌曲《幸福拍手歌》中,幼儿边唱边拍手、拍肩、拍腿、跺脚、噘嘴等,既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又增添了活动情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手势语,就是用手势代替语言,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歌曲《玩具进行曲》中,教师把手指在嘴前一捏,孩子们就知道是滴答滴答吹喇叭。
体态语,主要是教师通过脸部的各种神态、表情和动作传递给幼儿,用良好的情绪和充沛的感情去感染和影响幼儿,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如在歌曲《拔萝卜》中,演唱到“嗨哟嗨哟拔萝卜,嗨哟嗨哟拔不动”时,教师可用夸张的表情、浑厚的声音和形象的动作来表现拔萝卜的场景,然后再喊来老奶奶、小姑娘、小花狗、小老鼠一起帮忙,这样幼儿就会很快被音乐吸引,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游戏中来。
变换教学形式,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变换教学形式,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如在歌唱教学中,可采用合唱、分声部唱、小组唱、轮唱等多种演唱方法;在节奏教学中,可用响板、沙锤、三角铁、摇铃、双响筒等器械演奏;在律动教学中,动静结合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像变魔术一样变换各种形式,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大增。
鼓励幼儿创编歌曲,引导自我表达和表现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创编简单歌词,然后唱给大家听,让其他幼儿学习。这会在无形中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培养自信。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旧店镇旧店幼儿园)
编辑:cicy
 

上一篇: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下一篇:提高大班幼儿音乐欣赏能力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