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难”大家谈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1-11-29
我的三个建议:保障经费投入,合理配置资源,成本三方分担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崔利玲
入园难、入园贵是一个社会敏感话题。一提起入园难、入园贵,好像所有的幼儿园都是入园难、入园贵,其实“入园难的园所不贵,入园贵的园所不难”。如南京的入园难,难在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贵在那些民办的、收费比较高的幼儿园。
为什么会出现入园难、入园贵?一是因为家长都期望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都希望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亚洲地区特别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家长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个家庭都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特别是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以后,每个家庭都有一种输不起的心理.每一个家庭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优越的条件。家长们都不肯选择他不满意的、质量差一点的、环境差一点的幼儿园。二是幼儿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加剧了入园难、入园贵。举办者对学前教育事业投入的不足或不到位.造成了幼儿园差异的扩大。
如何解决入园难、入园贵?我提出三个建议。
第一.希望政府能够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我们国家的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但教育经费,尤其是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们希望政府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以后,通过逐年的递增,使经费的保障达到满意的状态。
第二个建议,希望政府合理配给教育资源。加强幼儿园的均衡化布点是解决入园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既然政府主导,能不能设定几分钟到达圈.让市民在一定的距离范围之内有一所幼儿园,满足周边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幼儿园的需求?南京市提出2015年公办园达70%,2020年公办园达80%,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根据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合理规划幼儿园,必须出台配套的政策和办法。有些小区规划图纸里配套了幼儿园,但实际交付时没有幼儿园,国家对此没有相应的惩罚办法。希望政府制定政策,对开发商不建幼儿园,建了幼儿园不交给教育主管部门,或幼儿园房舍不达标等等都有惩罚措施。
第三个建议,希望真正形成成本合理分担的机制。如果没有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入园难、入园贵将永远存在下去。成本的合理分担机制应该是政府掏一点,社会掏一点,家长掏一点。幼儿园经费收支最近十年都处于成本高于收费的状况,支出大于收入造成很多幼儿园设施陈旧、人员工资偏低、教育资源匮乏的局面,长时间经费不足,造成恶性循环。我们不希望幼儿园以增加班级人数、减少教师、降低教育质量的方式解决经费不足问题,这样做是对儿童终身发展的不负责任,是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不负责任,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既然幼儿园为非义务教育,在成本的合理分担中,政府首先要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部分,再让家长、社会也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非常希望社会爱心企业、人士向幼儿园捐资助学,希望政府允许幼儿园捐资助学费存在一段时间,做个合理的过渡,帮助幼儿园渡过难关,也帮助家长解决人园难的问题。
加大政府投入,保障教师队伍稳定,加强教师培养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 林虹
首先是正确解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如果财政、人事等政府部门与幼教专业人士解读的不一致,那么在执行中就会走样。因此,建立刚性的操作细则很重要。我认为,政府主导实质上明确了幼儿教育的责任主体,也就是政府有责任对本地区幼儿教育进行规划、领导、管理,包括给予师资和经费的保障:社会参与是举全社会之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幼儿教育的举办,多渠道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是对九五、十五期间政府对幼教投入不足的一种修正,也是对大众需求公办园的一种回应,同时潜在地规定了公办、民办的比例。
其次,政府应该在这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加大投入。国家应根据各地条件确定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并将之做为对当地政府履行职责的考核标准之一。国家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应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各地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2.合理进编,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长期以来幼儿园缺编严重。幼儿园自聘教师由于待遇较低,导致流动性大,队伍无法稳定。希望人事部门、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加大力度,增加幼儿园编制,加大投入,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
3.加强教师培养。长期以来由于幼儿园教师待遇较低,无法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幼儿师范,导致幼师分数线较低.生源素质不高。各地幼师招生规模不大,供需关系呈现供不应求之势,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常年招聘不到正规幼师毕业生,制约了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建议适度扩大幼儿师范招收比例,提高幼师录取分数线,可以通过带培、委培的形式帮助需求较大的农村地区培养幼教专业教师。
多管齐下,改善供给,缓解矛盾
鼓楼幼儿园家长 胡伟
为什么入园难?其实父母的心态起了很大的作用。可能现在经济方面的压力不太大,家长送孩子上学总是择优、择好。因此好的公办园、好的名园,选择的人太多,所以就导致入园难,入名园非常难。
入园难归根结底是一个供需问题,供不够,需很大,供需矛盾导致了这样一个局面,解决此问题就要改善供给。
应当均衡现有的幼儿园,使它们之间的差距不那么大。名园的教育理念和知名度,是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新园一般很难达到。所以新园应该有一定的特色,通过特色吸引生源。
在幼儿园硬件设施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加强软件建设是很必要的。可以让差园的师资与好园定向交流,促进差的园所保教水平的提高。
普通幼儿园要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通过一定的宣传手段,让大家知道这所幼儿园,知道它的特色,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源,减缓名园的压力。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政府的引导,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对于教育上的投入,要改变考核机制,加大教育投入的考核权重。
同时,要允许发展比较高端的幼儿园,引入市场化运作。只要它能保证正常的教学,而且提供更好的环境,更好的师资的话,更高的收费也有接受它的人群。
消除教育不公平,减小园际差距,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明远
“入园难”其实是入公办园、教办园,特别是入“价廉物美”的优质园难。201O年江苏全省共有幼儿园3944所,在园幼儿205.71万人,3岁一6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经是95.6%。而美国三年毛入园率也就是67--68%,但美国没有人说“入园难”。
为什么人公办园、教办园,特别是入“价廉物美”的优质园如此难?因为这类幼儿园比较稀缺,而占量比较大的多是民办园,甚至有些是“黑园”。长期以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江苏的教育经费只占GDP的2.25%,离4%的目标相差甚远;去年全省学前教育的经费只占教育总经费的4.8%。由于普惠性、公益性学前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再加上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园际之间差距过大,收费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因此加剧了入公办园、教办园,特别是人“价廉物美”的优质园的难度。实际上,这是一个社会不公的问题。凭什么有权的、有钱的、有关系的就可以上好园,而没权的、没钱的、没关系的就上不了好园?所以,我认为真正解决“入园难”问题,特别是解决让所有人都能上优质园的问题,政府就必须尽到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怎样来化解、消除这种教育不公平,让更多的孩子有园上、上好园呢?我认为要把公共政策的选择、制度的设计作为突破口。
公办园、教办园和其他幼儿园的差距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所以我想,“十二五”期间应该在以下三个环节上有所突破:
一、教师群体的全面打造
美国卡耐基基金会主席博约尔曾经说过:优质教育=小班化+优秀教师。我们现在的班额,有四五十的,甚至六七十名孩子在一个班。一方面是教师数量的奇缺,另一方面是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从解决教师和办园经费问题入手。凡是公办园(包含其他部门、集体办的幼儿园),应该按照生均经费由政府来拨款,还应该制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另外,家长应承担学杂费。这有助于全面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而对于民办幼儿园、私人办的幼儿园,不妨采用“杠杆政策”:聘用一个学前教育大专学历的教师,政府可以每年给其补助:聘用10个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政府可以按照10人的标准每年给其补助。从而鼓励其大量聘任、聘用合格教师,大面积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否则,大量的民办幼儿园“用新不用老、用低不用高”的现状就不可能改变。
二、教师待遇的普遍提高
凡是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无论是在民办幼儿园还是在公办幼儿园,作为专业工作者,其最低工资不能低于城市职工最低收入的1.5倍~2倍。像江苏这么发达的地区可以规定不能低于2~2.5倍,上不封顶。
幼儿园教师其应有的经济待遇、社会待遇若没有保障,怎能安心工作呢?所以我觉得江苏应该在推进学前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优质发展过程中,着重在教师和园长队伍建设方面“先一步、优一等、高一筹”。
三、教师来源的多种多样
如果在解决幼儿园师资的质量和数量上有一定的“路径依赖”,那么我们的路肯定会越走越窄。全国的师范院校、幼儿师范学校,它们所培养的师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幼儿园的需求,怎么办?
能否保育和教育并重,实行保教一体呢?我们现有的保育和教育是两套班子、两路人马、两种身份、两样待遇。为什么一个班上不能有三个老师、保教一体,打破原来保育员只是喂喂饭、换换裤子之类的界限?西方许多国家的幼儿园每班有一个主任老师、一个助理老师、15个~16个孩子,保育、教育二者兼顾,不是做得很好吗?而且保育这一块,在我们现有的幼儿园中相当薄弱,保育和教育没有实现并重。
现在各个地方的职教中心、高职院校发展得都非常好。学生培养三年或者五年后到幼儿园工作。只要她们认认真真地工作.就可打破原来的保育员和教师的身份界限,给予一样的经济待遇;如果将来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有编制的话也可以正式做教师。
“入园难”的函数式解读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王海英
解决“入园难”问题是当下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首要目标。“入园难”是历史、社会问题在幼儿教育领域的积淀;“入园难”并非仅中国现象,也是一种世界现象。当下中国社会的“入园难”是“入”、“园”、“难”三个维度的叠加。
从“入”的维度来看,“入”是指“进入”,然而“进入”有远近不同、方式不同。从“远近不同”来看,存在着“就近入园”与“跨区择园”,两者的入园半径是不一样的,接受优质幼儿教育的机会也是不一样的;从“方式不同”来看,存在着“单位保障下的直接进人”、“个人社会资本动员下的关系化进入”与“排队摇号下的进入”,三者依托不一样的资本类型,付出不一样的人园成本。
从“园”的维度来看,存在着园所性质、园所等级、园所名望、园所地域之分。从“园所性质”来看,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或其他园相对容易:从“园所等级”来看,入示范园、优质园难,其他园容易;从“园所名望”来看,入名园、口碑好的园难;从“园所地域”来看,入中心城区、城郊结合部的幼儿园难,其他区域相对容易。
从“难”的维度来看,存在着程度差异、人群差异、区域差异、年龄差异。从程度差异来看,存在着绝对难与相对难。“绝对难”表现为总体上的入园需求大于能提供的入园额度,如在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27284个乡镇中,有一半乡镇没有一所中心幼儿园。“相对难”则是一种“结构性入园难”.主要表现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公办园数量太少;从人群差异来看,存在着为社会底层服务的保底性、普惠性幼儿园少,为中层服务的优质的幼儿园不足,为富裕阶层服务的有质量的高档幼儿园欠缺的状况,不同的阶层很难获得适合其需求的幼儿教育;从区域差异来看.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入园难表现为不同的状态,城市地区较多表现为择园难,西部地区较多地表现为入园难;从年龄差异来看,年龄越小的幼儿入园越难,我们国家大多数地区的工作重点在3岁一5岁,O岁一3还是一个亟待发展的领域。在一些大城市,甚至存在着低幼儿童入园挤压大年龄幼儿入园的现象
“入园难”并非简单现象,它至少包含三层属性:无园可入、入园不能就近、入园不能如愿。往复杂一点说,“入园难”是入园方式、园所类型、困难程度、区域差异、入群差异、年龄差异的函数。“人园难”是系统性失衡造成的,它依赖系统性结构的重建。没有全盘的政策设计与制度设计,“入园难”便会成为社会痼疾。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孩子入园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802
- 如何让刚入园的孩子尽快适应集...海豚201阅读人气:1744
- 怎样接托班新生入园彩色和弦阅读人气:1473
- 幼儿园新生入园准备彩色和弦阅读人气:1562
- 专家谈蒙台梭利教育法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173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新生入园应办什么手续?大胖猫阅读人气:311
- [教师工作]小孩不够年龄能入园吗?花海阅读人气:288
- [教师工作]第一次发贴,想请教大家沿海和...青炎阅读人气:1007
- [园长管理]如何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撒撒娇阅读人气:530
- [园长管理]如何应对幼儿入园焦虑症??mengmeng阅读人气: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