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阅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语用能力

作者:成丽嫒  来源:奕阳教育研究院  上传时间:2010-06-08
更多有关“幼儿阅读”的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幼儿教师网2012年专题——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近年来,国际上有关研究者将幼儿语用的发展与幼儿语音、语义和语法的发展并列起来,认为这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四个重要范畴。研究者认为,幼儿的语音、语义、语法能力都是在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驱动力。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要求:“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那么.什么是幼儿的语用能力?早期阅读对于幼儿语用能力培养的独特价值体现在哪里?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促进幼儿适当、有效、规范地使用语言,以逐步提高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
 
幼儿语用能力顾名思义就是指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即指幼儿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表现为幼儿学习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学习运用适当的策略与他人交谈,学习根据不同情景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Ninio&Snow,1996)。简单地说,就是幼儿在不同语境中理解并灵活运用符合特定情境的话语。
 
一、早期阅读活动对幼儿语用能力发展的独特价值
 
早期图画书的阅读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活动,对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首先,早期图画书的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有主题的、真实而丰富的语言运用情景。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通常围绕一本书、一个故事与幼儿共同阅读和讨论。故事既能引发幼儿的浓厚兴趣,也给幼儿提供或营造了一种专门的主题情景或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具有进行适宜表达和合理创造的可能性。同时,教师的提问、讨论和示范也为幼儿准确运用语言提供了范例,有助于幼儿语用水平的提高。
 
其次,早期阅读材料——图画书通过文字和图画共同叙述故事。图画的内容信息丰富,可为幼儿提供丰富想象的空间。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的人物特点,幼儿需要在故事给定的情景中用符合人物角色特点的语言进行表达,并要求幼儿在不同情景中,面对不同的人物,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从而提高语言交流的灵活性,进而促进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
 
再次,在阅读活动中,幼儿还会接触到大量的书面语言,感受较好地运用语言的范例,这也是其他语言活动不可相比的。同时,早期阅读材料的类型非常丰富,可为幼儿提供多元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儿歌童谣的语言是简洁、押韵,散文诗的语言是流畅、优美,说明文的语言是简明、严谨,故事的语言是丰富、生动,等等,这些都为幼儿更加清晰准确地表达,增加语言运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供了支持,进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用能力。
 
最后,在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往往会从刚阅读过的主题或内容出发,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迁移运用习得的语言,即让幼儿把在图画书阅读中学会的语言恰当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这种拓展和深化对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推动,是幼儿语用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在早期阅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语用能力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常是贯穿始终的,因而,教师要注意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幼儿语用能力的培养。
 
1.阅读活动开始前,教师要设计与阅读主题有关的导入活动,以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景
 
相关研究表明,当成人和幼儿不围绕故事主题或偏离故事主题互动时,幼儿容易曲解故事内容,其言语倾向水平和言语行动水平都较低,进而不利于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朱从梅,2003)。因此,在阅读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围绕即将阅读的主题内容进行讨论,以引导幼儿较好地进入故事情景,为幼儿学习运用适宜的语言奠定基础。读本《我喜欢跳》讲述的是一只小袋鼠要寻找和它一样喜欢跳的动物做朋友的故事。如果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时,直接从读本的第一页开始阅读,幼儿就可能因不理解小袋鼠的目的而无从推测故事人物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导致幼儿语言运用的随意和不得体。因此,在开始阅读前,教师需要通过创编故事情景简单交代小袋鼠的目的和状态,以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时恰当地运用语言。
 
2.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画,并有意识地要求幼儿进入不同的人物角色,理解和表达相关的内容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细节,要求幼儿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去理解故事和人物对话。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以便幼儿用更适合情景的语言进行表达,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幼儿面对不同情景、不同人物恰当使用语言的灵活性。读本《聪明的小鸡》讲述的是一只弱小的小鸡战胜了一只强大的狐狸的故事。在组织这个故事的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要急于阅读读本的文字,可先让幼儿说说,如果你是小鸡,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如果你是狐狸,你又会怎么说,怎么做?
 
3.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将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对应起来,以帮助幼儿理解书面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在幼儿基本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指读文字,通过指读帮助幼儿将字形、字音和字义一一对应起来,让幼儿明白图书中的文字和图画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进而帮助幼儿了解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的不同,增强其语言理解和交流的灵活性。
 
需要强调的是,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幼儿孤立、机械地识字,而是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幼儿在一定的情景中理解书面语言,以促进幼儿更加恰当、规范地运用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让幼儿认识文字,而是要让幼儿在语言情景中理解词汇的运用。读本《我的自行车》中用到了“绕”“越”等动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幼儿讨论:“绕”是什么动作?遇到大树时为什么要“绕”?除了“绕”过大树之外,在什么情况下还可以用“绕”这个动作?等等,以帮助幼儿正确运用这些动词。
 
4.设计丰富多样的拓展活动,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迁移和灵活运用语言的机会
 
读本故事虽然读完了,但是阅读教学并没有结束,教师要通过拓展活动帮助幼儿迁移语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或选择以下几种拓展活动或方式。首先是扮演活动。教师请幼儿扮演读本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表演,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读本中学到的语言。其次,变换情景,以帮助幼儿在不同的情景中变通运用语言。读本《好朋友》讲了好朋友的不同类型、好朋友在一起可做的事以及好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读过这个读本后,教师可以设计几种不同于书本的情景,如想加入他人正在进行的游戏活动时该怎么说。想请别人帮忙时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词语,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等,以帮助幼儿学习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时运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与同伴交往,以增强语言运用的灵活性。第三,有意识地结合生活场景。例如阅读读本《去超市》时,可以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并体验购物过程;阅读读本《植物的叶子》时可以带领幼儿去户外搜集不同形状、颜色的叶子,并让幼儿运用图书中的词汇进行描述。在真实的情景中,幼儿会自然而然地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运用。第四,丰富和拓展词汇。阅读完读本后,教师可以以读本中的关键词汇或语句为出发点,引导幼儿进行词汇的拓展和运用练习。例如读本《我喜欢》描述了很多动物的习性,运用到的典型词汇是“……来……去”。阅读完这个读本后,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拓展出更多同类的词汇,:如人和人之间可以“挤来挤去”,手可以“摇来摇去”,屁股可以“扭来扭去”等等。此外,还可以引导幼儿通过仿编、续编、改编或自制小书等形式练习写作,以提高幼儿综合运用语言的水平。读本《我的自行车》具有循环累加文字以及按时间顺序描述的特点,在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仿照这个读本的语言描述方式开展写作练习。学习书面语言的表达。
 
5.要注意自身的用语规范,有意识地使用多样的语用类型,以便为幼儿提供正确的示范和引导
 
在幼儿语用能力发展过程中,成人所使用的语言类型会影响幼儿所使用的语言类型,进而影响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引导者和示范者的教师首先应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不仅要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法规范,而且要语音优美、词汇丰富、语气得体,给幼儿以美的语言享受、正确的语言示范和良好的语言刺激,帮助幼儿通过模仿丰富词汇、表情、语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幼儿语用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一次教学或阅读一本图书、进行一种拓展活动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增强对幼儿语用能力的培养意识,日积月累地促进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
编辑:cicy
 

 

上一篇:语言活动中提问“点”与“序”的设计策略

下一篇:在阅读中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