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词成为孩子成长的养分

作者:周剑之  来源:  上传时间:2019-01-09

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创作年代上看,古诗词似乎与我们存在遥远的距离,但若深入古诗词的内在,则会发现——

古诗词就在我们的身边
古诗词活在我们的日常语言里。当我们为看不清事件真相而困惑时,会忍不住想起苏轼的经典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当我们历经万难解决问题时,脑海中往往会浮现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诗词也活在我们的思维方式里。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常常会跟许多经典诗句交织在一起。面对落日余晖,会想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阔;沐浴在月光中,会生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怅惘;听到春夜的风雨,会流露“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惋惜……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感受世界的方式,包含着古诗词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古诗词更活在我们的精神血脉里。古诗词是历史上无数作家的天才创造,凝聚着无限的人生感悟与生命情怀,并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度。李白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他拥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非凡想象,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潇洒,拥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而杜甫的魅力则在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忧国忧民,在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顿挫,在于悲天悯人的诗圣情怀。古代作者的人格魅力与传统文化的精神血脉,透过古诗词的鲜活文字穿透人心,代代传承。

古诗词与儿童的特点相吻合
古诗词如此美好与可贵,理应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古诗词的特点,又恰好与儿童的智力发育、心理需求、学习能力等方面非常吻合。古诗词历来被放在童蒙教育的重要位置,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喜欢节奏与律动,是儿童的天性。古诗词优美的韵律和灵动的节奏,正符合儿童的这种喜好。首先,古诗词拥有独特的句式结构。比如五言句可切分为“二三”的节奏,七言句则是“二三三”的节奏,再配上平仄的规则,就能在短短一句之内形成鲜明的节奏感。诗句的组合,又使得这些节奏进一步组织起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既有鲜明的规律,又不失丰富的变化。
其次,古诗词有押韵的法则。押韵好比特定的节奏点,使诗句前后呼应,进一步强化诗歌的律动感。这些能从听觉上吸引儿童的注意。而儿童在熟悉了这一套语言组织方式之后,甚至可以轻易模仿造出类似的句子。
形象性思维,是儿童的另一个特点。学龄前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尚未成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给予他们具体直观的形象很重要。古诗词所特有的画面之美,与儿童的形象思维很契合。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鲜明的一幅画:宽广无边的沙漠,狼烟笔直地升向天空,长长的河流向远方延伸,天边的落日明亮又浑圆。这些如画的诗境,将给予儿童生动活泼的形象,在他们的脑海里化作优美动人的世界。
拥有丰富的想象,是儿童的又一重要特点。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创造力,常常令成年人大吃一惊。充满含蓄之美的古诗词,能为孩童提供最辽阔的想象空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是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提出的观点,同时也代表着古代众多诗人的共同追求。前句指向古诗词的画面美,后句强调诗词的含蓄与余味。古诗词擅长以精练的言辞和典型的意象塑造出丰满的意境,而将细腻的情思蕴含于其中,这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这些“言外之意”,恰恰是想象出发的起点。比如《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歌语言自然朴素,但极富想
象力:究竟是多高的楼,才会让人产生能摘到天上星辰的错觉?究竟与天空有多近,才会让人连大声说话都不敢、生怕惊扰天上的仙人?摘星辰、惊天人,这些看似幼稚的想法背后,却蕴藏着无尽的奇思妙想。可见,即便一首很短的小诗,也能激发丰富的想象,从而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古诗词
古诗词优美和谐的韵律、鲜活生动的画面、自由丰富的想象,会对儿童的成长带来意想不到的助益,不但能推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开发、思维能力的训练,而且能实现心灵的熏陶,对于审美情趣的培养、思想人格的塑造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那么该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古诗词呢?首先,在篇幅上应有所限制。儿童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他们能够接受的诗词长度和难度也是有限的。对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由四句组成的绝句会是很好的选择,同时也可以考虑八句的律诗和简短的小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再逐渐选择篇幅较长的作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
其次,应选择画面感鲜明、富有意境美、能引发孩子联想和想象的作品。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一首画面感极强的诗,它能直接唤起孩子脑海中的形象,孩子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用笔描出一幅画来。而杜甫的另一首绝句《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虽然也是名作,但因涉及很多历史知识,其内容与引发的思索,都超过了儿童的承受能力,所以就不适合推荐给低龄的孩子。
很多家长会教孩子从小背诵一些简单的古诗词,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幼小儿童的特点。前文提到,孩子具有喜欢韵律感、惯用形象思维、富有想象力等特点,所以可以先用诵读的方式,以韵律吸引孩子的耳朵,再借助适度的讲解,帮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还可以通过互动的提问方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经过这样几个环节,一首诗就有可能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养分,甚至内化为孩子的血肉,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转载自《学前教育》(家教版)2018年11期

上一篇:如何提高与孩子言语交流的质量

下一篇:如何正确引导早期儿童阅读教育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