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幼儿从焦虑到安全到信赖——新生入园适应小记

作者:季琴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耀华红树湾幼儿园  上传时间:2009-12-11

 

分离焦虑通常出现在与父母分离或与所爱和依赖的人分离或面临分离威胁等情况下,是幼儿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情绪。新学年开学,幼儿离开父母和家庭进入幼儿园游戏和生活,迈出了其社会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直接面临着与家长的长时间分离,幼儿经受着分离焦虑所带来的痛苦。幼儿的焦虑特征是多样的,有依恋自己随身携带的玩具、枕头的;有整天跟着同一位老师的;有吵闹着不要午餐、不要午睡的;有哭闹着要老师抱的;有喜欢独自游戏的……

笔者观察发现,幼儿在入园适应中逐步熟悉周围的环境——教师、同伴、教室,逐步从分离焦虑转为安全信赖,这不仅是幼儿自身积极的探索、自我调整的结果,还需要多方面教育因素的作用,其中,关键的是家长与教师的积极作用。

一、家长的作用——在行动上积极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

()家长引导幼儿为入园做好生活技能的准备

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幼儿的自信心与自理能力越强,孤独无助的感觉就越少。分离焦虑的产生有时也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关。因此,家长需要对幼儿进行一定的生活技能培养。比如,要求幼儿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随意走动,不看电视;培养幼儿独立午睡的习惯,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培养幼儿主动表达大小便需要的习惯,并尝试自己脱、穿裤子,便后洗手。

()家长给予幼儿适应的时间,与幼儿渐进式分离

心理学家对婴儿依恋的研究结果表明,70%的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属于安全依恋,他们在妈妈在场时能与陌生人一起玩。这说明大部分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见到陌生的教师会有安全感。家长的陪同可以使幼儿与教师在潜移默化的交往中建立信任关系。

基于幼儿心理的需要,我们采取四步曲的入园适应步骤:第一步,家长陪同幼儿一起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但是不要包办代替,让幼儿与教师展开互动,尤其是语言方面,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喝水、大小便。第二步,在幼儿愿意与教师交往的基础上,家长退出师幼之间的互动,逐渐与幼儿保持一段距离(在幼儿的视线内,比如教室外),这样让幼儿在安全的情绪中与老师互动,逐渐熟悉甚至喜欢老师。第三步,家长告诉幼儿自己要离开一小段时间(如两个小时),会按时回来,让幼儿有所预期。幼儿会有分离焦虑的表现,如果教师与幼儿在一定熟悉的基础上,或是教师能与幼儿顺利互动,幼儿较容易度过这一小段时间的分离焦虑。第四步,如果幼儿适应顺利,家长会在每天入园时告诉幼儿会按时来幼儿园接他。这样的四步曲便于幼儿愉快地度过新生适应期。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突然、毫无征兆的离开只会让幼儿感到恐惧,加剧幼儿安全感的缺失。家长自身的焦虑会加重幼儿的不安,暗示幼儿上幼儿园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在儿童心理学中,把幼儿在陌生情境中对环境的判断更多的是参考父母反应的现象称“社会性参照”反应。家长和幼儿的分离焦虑和幼儿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互相强化,会增加幼儿入园适应的难度。

二、教师的作用——建立积极的师幼互动,逐步与幼儿建立信任感

()教师做好对每个幼儿的了解工作

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是产生在师幼积极互动的过程中,而积极互动只有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得以顺畅进行。教师需要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的特点,才可能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新生对于幼儿园集体生活学习的要求模糊,需要教师针对性的引导,比如,对于性子急的幼儿,教师可能在提供活动材料方面适当控制数量;对于内敛的幼儿,教师更需要多关注他的需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并鼓励其主动向教师表达自己的需要。

()教师重在理解、疏导幼儿的情绪,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期盼

笔者在新入园幼儿的行为中发现,幼儿哭闹情绪的产生往往不是在自由游戏活动或学习活动中,而是在环节转换过程中,即当他们暂时无事可做、需要等待的时候。当幼儿哭闹着要家人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认可他的情绪,即告知你是知道他心里很难过的。然后安抚他,可能是答应帮助实现他的需要,比如给家人打电话,或者帮他去找家人,不过这是一种延迟的满足,要等待一会儿。或者教师带着幼儿去看“钟爷爷”(挂钟),告知他:如果你开心的话,钟爷爷的指针就能很快地走,一会儿就到下午四点了(爸爸妈妈就来接你回家),如果你一直哭,钟爷爷就伤心,走不动啦。幼儿在这种童话般的建议下,往往为了早点见到家人就主动选择“开心,不哭”。这种方式重在教师引导幼儿建立了一种积极的期盼,并学习自我调整情绪。

对于幼儿的哭闹,不能一味地安慰,而要想办法让幼儿与周围的环境展开互动,建立积极关系。笔者建议,在幼儿情绪稍微稳定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有趣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并使幼儿在互动中与教师建立良性的关系,如喜爱、信任。如,梅梅的故事:奶奶陪梅梅在幼儿园已经度过了两天,她与教师有了一些接触。第三天早上,奶奶告诉梅梅自己有事要离开一会儿,不过会回来的。当梅梅发现奶奶不见了,又是哭,又是捶桌子。教师答应待会儿帮她找奶奶,不过请她等待一下,并请她在积木区选择玩具,与教师一起玩拼搭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梅梅的兴趣越来越浓,对这位老师也露出了笑脸,并与教师谈论很多感兴趣的话题。当奶奶再次出现的时候,她并没有哭闹。在后来的幼儿园生活中,当梅梅不开心的时候,就会邀请教师与她玩搭积木。可见,老师与梅梅的那次互动在她心中留有的印象很深刻、愉悦的,她开始喜欢、信任教师。

()教师对幼儿的“接近”需要注意循序渐进

幼儿对教师的接纳、信任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对其敏感,耐心地等待幼儿,积极推动。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本身的亲和力、感染力也是促使幼儿愿意信任其的强大驱动力。如,小美的故事:午睡起床后,教师急着给幼儿们梳理头发。她走到小美的背后,直接解散了她的辫子。这引起了小美强烈的情绪反应,哭闹了很久。教师在后来的反思中意识到,小美对教师没有足够的熟悉,没有信任感,而教师对她突然的身体接触让其感到恐惧,尤其是当她在没有预料的情况下被扯下了身上的物品。之后,教师特别注意与小美的互动行为。每次征询过小美的同意后,教师才做出生活照顾方面的接触动作,这使师幼关系逐渐得到改善。

幼儿能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首先是幼儿自身不断主动适应环境的过程,也是家长、教师的努力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与同伴的友好交往也会大大改善其分离焦虑。

编辑:cicy  

 

 

上一篇:欣欣的入园适应

下一篇: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入园适应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