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幼儿收集资料主动吸纳各种信息

作者:于敏惠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上传时间:2005-02-25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提供材料,幼儿在活动中会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就会被遏制,因此教师应充分提供探索的空间,鼓励幼儿内己寻找资料,止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探索的对象进行了解。鼓励幼儿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主动收集资料、获取信息,这对幼儿产生问题意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获取经验、扩展兴趣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幼儿在自主收集资料、获取信息中获得发展


()增强了探索问题的意识


幼儿在确立探索主题后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收集相关资料。例如:关于“翅膀”的问题,在“翅膀”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发现,动物的翅膀有会龟的翅膀和不会飞两种,而在这之前,他们认为翅膀的惟一作用就是飞,于是问题产生了:“翅膀的作用除了用来电之外,还可以用来于什么呢?”为了得到比较全面的答案,小朋友们忙开厂。他们有的去向问父母,有的查遍了身边所有关于动物的书籍,有的到电脑上下载了许多有关的资料等等。幼儿们想了许多的办法,最后得到的结果也许不足最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了问为什幺,有了问题意识,而且自发地寻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已会带着问题寻找资料,而不是对着问题束手无策。


()提升了获取信息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探索型主题活动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孩子获取到多少信息资料来解决问题,而更在于孩子遇到问题会通过多种途径去吸纳信息。因此我们支持孩子们在活动中,运用书籍、报刊、杂志、上网、电视、广播、录像、照片、玩具、现场采防、探索实录等各种途径去获取信息。


例如现场采访嘴巴的功能。下午,小朋友拿着在小舞台使用的小活筒,对前来接孩子的家长进行了采访。“请你告诉我,嘴巴除了吃饭以外还有什么用。”小朋友们一个个小记者的样子让家长们十分惊讶,但也非常认真地回答了孩子们的问题。最后幼儿在家长那里得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答案:嘴巴还可以用来吹笛子、吐口水、吹泡泡、扯东西……


又如录像:寻找蚯蚓的嘴巴。“蚯蚓到底有没有嘴巴?”为了看得更清楚,孩子们请求老师帮助,拍下了蚯蚓的图像资料,然后运用技术处理把蚯蚓放大。孩子们在观察中最后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答案。


孩子们还不具备运用现代媒体的技能,但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了录像的用途,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碰到的问题中,为今后使用多媒体手段获取信息奠定了基础。


再如探索实录:翅膀。幼儿在活动中记录了各种昆虫的飞行速度和翅膀抖动的情况,他们发现,苍蝇和小鸟不一样,小鸟飞的时候,翅膀一上一下幅度很大,但苍蝇飞的叫候,翅膀上下的幅度很小,是不停的颤动。孩子们还反复对前后记录进行比较,并提出了为什么苍蝇和蜻蜓的飞行速度会有所不同的问题。幼儿不会写字,但是他们的记录十分有趣,有时甚至比成人的文字更生动。教师将孩子的记录再呈现给他们,使他们更深入地去探究,也为主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幼儿在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主动地围绕着主题去选择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内容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扩大了对事物的兴趣


幼儿是一个社会人,他们每天在不断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但是不同的孩子对事物的兴趣是不同的。我们引导幼儿在探究某个方案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查找有关资料,使他们主动接触事物的兴趣大大地提高。在进行活动过程中,幼儿为了能够了解更多关于主题的知识内容,主动要求父母查阅有关资料。


例如:关于“昆虫”的主题每天家里买来《新民晚报》,沁沁(化名)为了查找昆虫的资料,总是第一个翻阅,有时请父母一起寻找,希望得到有关昆虫的第一手资料。果然在几天后的晚报上,她发现上海要举办一个昆虫展,便主动要求去参观。也许她和成人看报纸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她同样在主动关心社会活动。


又如:关于“粽子”主题幼儿对中国的民俗风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总想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吃粽子,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干什么。幼儿先对粽叶十分感兴趣,收集了形形色色的粽叶。而第二天君君(化名)带来的新资料《中国民俗风情》,使他们有了新的领悟,生成了新的主题内容:中国民俗风情。这时幼儿的兴趣点也转到了端午节、舞龙灯、划龙舟上。


再如:关于“风筝”主题鑫鑫(化名)根据资料区提供的有关风筝的图片,制作一只风筝,他走到了活动室外开始奔跑,可是风筝在他手里没有动静,小朋友们都笑他做的风筝不像。有的幼儿说风筝这里应该加两根木棍,有的幼儿说那里应该有鸟绳子,最后大家决定星期天和爸爸妈妈共同到城隍庙去,买几只风筝回来看看。在以后的几天里,资料区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风筝。在买风筝的过程中,幼儿还了解到了许多关于风筝的知识,他们的兴趣点各不相同,于是生发出了一系列风筝的主题。


二、教师支持、推动孩子自主查找资料,获取信息和经验


()扩大寻找资料的空间


在幼儿自主寻找资料的过程中,他们的两大生活空间幼儿园、社会(包括家庭),缺一不可。在幼儿园里,幼儿通过游戏获得经验;在社会上,幼儿在看、听、感知的不经意间可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和经验。教师应鼓励幼儿走出教室这个小空间,走人社会这样的大空间,为他们进一步探索提供多种途径。如在关于“粽子”的探索活动中,幼儿从不同的空间收集资料。一是树叶标记。幼儿在幼儿园活动时,无意间发现了许多形状不同的树叶,他们立刻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收集这些树叶。一些幼儿从树上摘下了树叶;一些幼儿则拿来了几根小树枝在大树旁边插了一圈,做个标记,等下午爸爸来接她的时候,叫爸爸摘;也有一些幼儿拿着稿纸,当树叶摘下来时把它的轮廊描下来,并带回家请教爸爸妈妈,哪一种可以用来包粽子。二是“爸爸告诉我的故事”。源源(化名)的爸爸告诉他关于粽子的美丽传说,于是源源把它作为一种资料和同伴交流,他们讲起了关于粽子的故事以及舞龙灯和划龙舟的情形。


()拓展寻找资料的环节


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在不同的环节都会有寻找、收集资料的需要。现以“精彩恐龙展”为例来加以说明。


一是在活动前收集恐龙的相关的资料。


当幼儿对恐龙的外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成为部分幼儿的热门话题时,老师在鉴别内容有无探索价值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幼儿去收集资料。孩子们主动把家里各种各样的恐龙玩具带到幼儿园,教师十分支持幼儿的这项活动,专门腾出了一个活动室,举办了幼儿自己的展览会:“精彩恐龙展”,吸引幼儿对恐龙进行探索的兴趣,从而为主题产生起到推动作用。


二是在活动中收集恐龙的相关的资料。


在活动进行了一个阶段后,幼儿已不满足于制作恐龙,而是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但因霸王龙到底是走的还是跳的这个问题发生了争执。表演的幼儿认为,霸王龙后腿长、前腿短,应该和袋鼠一样是跳的。其他幼儿则质疑道:“我怎么看到电视里的霸王龙是走的呢?你想想,霸王龙的体重很重,所以只能走。”到底谁是谁非,教师支持孩子去查找相关资料,并将幼儿的疑惑呈现给全体小朋友。第二天,一些幼儿带来了VCD,一些幼儿带来了关于霸王龙的图书,老师也带来了查阅到的内容,通过观看VCD和查阅有关资料后,不仅问题有了答案,而且他们还有了新的发现:“你们看,电视拍得多漂亮啊。”“它们都有背景,所以很漂亮。”“对,我们也做一些背景。”于是,大树、火山等背景出现了,幼儿探索的“面”也扩展了。


()创办娃娃资料区域


在探索过程中,教师为不断充实的资料创办了娃娃资料区:有幼儿自己收集的资料,也有教师在活动中为幼儿拍摄的照片及所做的实录。在探索“恐龙”时,教师对幼儿的活动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迪迪(化名)指着照片说:“楠楠(化名),你睡在地上干什么呀?”楠楠很起劲地说:“你看旁边的慧慧(化名)正在帮我做霸王龙的脚爪呢,所以我不能动,只能这样躺着。”站在一旁的慧慧连忙补充说:“我帮她在脚上贴上几张粘纸代表脚趾,看,我还在她的嘴旁边装了几颗牙齿呢。”迪迪道:“霸王龙的牙齿应该是尖尖的。这些牙齿做得不对。”慧慧说:“我再去查一查资料。”教师的这些记录留下了孩子探索的痕迹,当再呈现给孩子时可以帮助他们回忆分析,推动他们更深入地探索。


 


上一篇:怎样使孩子与你交谈

下一篇:幼儿园应避免集体活动时间的隐性浪费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