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与幼儿数学认知

作者:袁贵仁主编  来源:《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  上传时间:2005-02-04


表象与幼儿数学认知(symbol and young childrens mathematical cognition) 表象是指过 去感知过而当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它主要依靠事物在幼儿头脑中的表象来思维。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从感知和动作开始的,但随着思维具体形象性的发展,外部的动作逐渐内化为内部的心理动作,幼儿可以脱离直接的感知、动作以及具体的情境,依靠对物体数量、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关系以及时间现象等的表象进行数学活动。因此,表象是幼儿进行数学活动的主要的思维工具。

  表象为幼儿数学活动提供信息来源,帮助幼儿解决数学活动中的任务,从而使数学活动更易为幼儿理解、接受。例如,对于“
3+2=?”,幼儿可能不会很容易就得出答案,但是对于“3个苹果加上5个苹果等于几”,幼儿可能很容易说出答案,这就说明幼儿是借助于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事物的表象而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又如,幼儿能够回答10以内的应用题,却往往不能正确回答10以内的式子题,因为应用题描述了情境成分,唤起幼儿关于物体的表象,而这些表象可以作为幼儿进行数学活动的基础,帮助幼儿思维,使数学活动的内容更易为幼儿理解和接受。

  另外,表象使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直观行动思维的水平上,而是使其可以脱离具体的情境和动作而思考,这样便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概括性,为幼儿数学能力从感知动作阶段向抽象的数理逻辑阶段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幼儿绘画教育

下一篇:社会交往与幼儿数学学习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