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意当组长——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心理压力
作者:赵红梅 来源:北京大学幼教中心 上传时间:2013-09-06
一天,女儿盈盈放学回家,告诉我,她不想再当小组长了。我问上大班的女儿为什么。女儿回答:“以前想当小组长,因为老师表扬我,小朋友也喜欢我,现在我不想当,因为小朋友都不愿意跟我玩,说老师总是表扬我。”我继续问:“要是小朋友都选你呢?”结果,女儿回答:“我可以让给其他小朋友。”盈盈平时很乖,能力很强,在幼儿园一直表现非常好,可没想到小小年纪的孩子却面临着意想不到的心理压力。作为家长,我要不要跟老师反映,别让盈盈继续当小组长?怎样才能帮助盈盈应对这意外的心理压力呢?
案例中,盈盈的家长提出了两个问题。提出第一个问题,说明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是大班儿童,具有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孩子需要决策时,家长的第一反应仍然是包办代替。其实,此时最好先跟孩子沟通,引导孩子自己做出抉择。即便跟老师沟通,也最好先由孩子来完成。只有问题不能解决时,家长才可以考虑给予辅助。
盈盈能当上小组长,看起来似乎和能力有关,说明盈盈已经有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那家长更不必事必躬亲。是否继续当小组长,应该在和盈盈进行有效沟通之后,才能下定论。
第二个问题的提出,说明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对孩子遇到的困境也非常敏感。受小组长一事的启发,家长希望能够了解一些适合孩子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家长可谓用心良苦,帮助孩子构建强大的内心,以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心理压力,这的确是现代家长应该认真对待的一课。
倾听孩子做好沟通
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来看,盈盈面对的是要不要当小组长的难题;从孩子成长发展的角度分析,实际上是孩子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方面遇到了困难,而这也正是大班主要的学习内容;从幼儿教育的角度来看,孩子表现出的些许退缩正是在提示我们,这是教育的契机。
大班社会领域的主要内容是: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过程中,学习如何看待自己,不断适应社会生活,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尊和自信,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要解开盈盈的心结,不妨回到盈盈的真实内心与现实处境中寻找线索。盈盈的家长不妨选择一个相对轻松的时间,比如晚饭后、周末的午后,坐下来与女儿聊聊“小组长可以做什么”、“怎么当组长”、“为什么要当组长”、“小伙伴的排斥和老师的表扬真的有关吗”等话题。大班孩子已经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谈话也是他们很愿意接受的沟通方式。在亲密的谈话过程中,家长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潜在想法,带着孩子一起发现自己的困惑究竟是什么。
有了前面的沟通作为铺垫,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进一步叙述同伴排斥的细节和方式,帮助孩子构建积极的同伴交往。通常孩子在这件事情上出现同伴排斥,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孩子没有完全领会当组长的真正意义。
虽已是大班,但孩子对很多事物的理解,如果没有成人的进一步引导,还是会表面化。
如盈盈建立了“当组长会受到老师表扬,受到小朋友喜欢”这样的简单逻辑关系,在当组长的行为动机上,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因此,这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多角度考虑当小组长的意义,比如可以学会为他人服务,对集体有责任心等。同时也要让孩子了解到,当小组长也可能会受到委屈,比如为他人服务不好时会被埋怨,或是自己会很辛苦地做很多事等等,为孩子搭建更宽阔的思考平台。
二是孩子对于同伴的排斥,缺乏化解的能力。
同伴冲突、同伴排斥在中班以上的年龄段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大班女生当中,言语上的排斥、间接的排斥比较容易出现,这也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个体遇到困难时,作为本能反应,都会有逃避、后退和放弃的倾向。但当个体获得了应对的技能方法时,便能克服恐惧、畏难等一系列负性情绪,勇敢面对,加以解决。
盈盈一旦选择消极逃避,就会失去获得积极应对方法的机会,长此下去,容易产生消极心理,遇到问题就怕、就躲,最终表现为自信不足。
化解压力 勇敢担当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建议家长逐一解除孩子的心理负担,鼓励盈盈继续勇敢地当小组长。
首先,还原事实,让女儿从夸张和虚构的假想中走出来。从小组长的设置上来说,一般是每个小朋友轮流担当小组长,每次都是有期限的,不会让某个小朋友一直当下去。因此,女儿所讲述的“总当组长,总受表扬,因此总受排斥”,应该是不太可能的。如果家园沟通后,发现的确像我们推断的一样,那么孩子之所以这样说,很有可能是为自己的放弃寻找借口。
其次,面对事实,为孩子提供几个小_招式”,化解她与同伴之间的小冲突。要让班上的孩子重新喜欢盈盈,必须要改变之前的印象。比如,带一些同伴喜欢的小玩意送给朋友们,或是让女儿学会点新本领进行展示,变个小魔术或是折纸等。小朋友们很快就会和好,玩到一起。
做好了上述工作,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把想法跟老师说说。之后,家长再跟老师进行沟通,确认一下组长的安排是否适宜,孩子是否已经领会当小组长的全部意义,跟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提示老师保护盈盈免受其他人“嫉妒”的困扰,避免其他小朋友也出现类似情况。
强大内心长期应对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和成人一样,也会遇到各种困境,面临各种压力。很多事情在成人看来根本算不上什么,但对孩子来说确是很难受的。比如,刚进幼儿园时不适应,不喜欢幼儿园的饭菜或是不喜欢在幼儿园午睡等等,都极有可能成为压在孩子心头的“大石头”。
有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能力,能感受和表达人类的全部情感(从愤怒到热爱),并能控制他们,而不是被他们控制。
如果我们接受上述定义,就会明白:愤怒和害怕也是人类健康的一部分,是救生情绪,只有在身体遇到危险时才应该产生,因为这些情绪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然而,有时我们并没有遇到任何危险,却有了一系列的负性感受,这是因为遇到了压力。当压力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时,它也是一种健康的情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孩子的斗志和上进心。如同不算严重的感冒发烧能够提升身体免疫力一样,这些小压力,对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不用急于消除或是极力避免。
因此,当孩子承受一些小压力时,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而应该利用好这些成长的导火线和催化剂。
但当压力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时,孩子会产生烦恼。如果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比如连续一个月,都为同一件事情焦虑和不开心,这时就需要积极引导,因为太久的压力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要让孩子把问题和压力表达出来,切忌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负性情绪。比如,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你能有什么不高兴?每天都是好吃好玩,我们就希望你开开心心的,别总是不高兴,行吗?”这样的反馈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闹情绪是不被接受的,觉得很羞愧。过度压制孩子的负性情绪,会给孩子带来新的心理压力。
还有的家长不把孩子的压力当回事,当孩子认真讲述后,表现出不屑一顾,觉得孩子的反应很可笑,甚至取笑孩子。这样的反馈会让孩子感觉心理上更孤独,压力更大。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内部要营造宽容的心理支持氛围,家长要善于抓住一些小时机,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对待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它。以下提供三种方法,家长可以尝试:
1.假装游戏法。这是一个“万能”的心理应对方法。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让孩子通过假装游戏重温令人不舒服的情境。首先,由家长扮演孩子,由孩子扮演“压力源”,再现孩子感到压力的情境,家长表现出积极的应对;然后再让孩子扮演自己,在游戏中模拟的情境里,再次面临同样的难题,再次应对。一旦孩子在反复的假装游戏里宣泄了压抑,学到了方法,他们就会把积极的心理迁移到现实中去。
2.培养自负法。这是一个常常被忽视和误解的方法。自负并不完全是件坏事,有时孩子需要小小的自负,尤其是他们在受到打击以后,自负能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尊和自信。在孩子意志低沉时,帮助孩子准确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鼓励他们进行自己擅长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在这些自我肯定里拾起勇气,面对困难。
3.自主调适法。这个方法适合兴趣广泛的孩子。平日里,明确地为孩子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告诉孩子,心里不舒服时,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缓解情绪,比如阅读、绘画、户外运动、唱歌、做手工等等。孩子常常被情绪控制,这就需要家长的提醒。大多数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得到转移,继而消除压力。反复使用这种方法,孩子在应对压力时,就会很自动地采取暂缓的做法,待冷静后再解决。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灵妖阅读人气:1449
- 如何帮助孩子提升人际关系呢紫玫瑰阅读人气:984
-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esxyuchunhong阅读人气:893
- 家长应如何帮助大学毕业的孩子...swell阅读人气:1012
- 帮助孩子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秋水依叶阅读人气:1159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心理?城北木子阅读人气:1283
- [教师工作]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达瑞尔阅读人气:334
- [教师工作]如何应对孩子的小报告?joie阅读人气:1120
- [业务管理]孩子不愿意换新的幼儿园怎么办...惊叹号!阅读人气:374
- [园长管理]怎么和家长解释孩子不愿意在家...约定的呢阅读人气: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