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助人行为(彭爱云)

作者:彭爱云  来源:  上传时间:2005-09-16

乐于帮助别人,并且能恰当帮助别的孩子,肯定会受到同伴的欢迎,受到成人的喜爱。因此,父母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教育孩子学会帮助别人。


1、相信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


有些孩子在同伴需要帮助时,表现迟疑或冷漠。其实,他本身是愿意去帮助的,只是他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对别人有用,不相信自己能帮助别人。父母要经常寻找机会,让孩子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父母做事;父母则及时给以赞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能帮助别人,产生助人的行为动机。


2、能注意到别人的需要。


当同伴处于困境中时,有些孩子能很快察觉到,并伸以援手;而有些孩子却毫无反应,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要经常直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描述需要的帮助,并教孩子懂得如何从别人的表情、行为看出对方的需要。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3、及时做出助人的决定。


据研究,情感的力量有助于孩子做出助人的决定。对5岁以下的孩子,父母可以引导他们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类似情景和感受,如“以前你系不上扣子的时候,是不是也挺着急的?”“上次你摔了跟头,也这么哭来着?”;对6岁以上的孩子,父母还可以设置情景,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想想,使孩子对需要帮助者产生同情,进而做出助人的决定,“要是小朋友都不跟你玩了,你会怎么想”等。


4、恰当的助人行动。


有时孩子没有去帮助别人,并不是他不想帮助,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力”就是个人能力,如助人的特定技能(想帮小朋友系扣子,自己就要会系扣子)、有效的策略知识(如妈妈突发重病,知道可以求邻居帮助)、人际间问题的解决能力(妈妈生病要求助邻居时,知道怎样向邻居把事情说清楚)等。


这些能力,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点一滴教给孩子。



 

上一篇:用心接纳孩子(王海红)

下一篇: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成群)

相关文章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