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在幼儿园

作者:程绍丽  来源:学前教育家教版  上传时间:2019-12-09

文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第一幼儿园 程绍丽


在幼儿园工作多年,我见到过各种各样的熊孩子。有的没有一点安全意识,哪里危险上哪里;有的脾气暴躁,一不高兴就拿别的小朋友撒气;有的不会与小朋友相处,自己玩没事,只要有小朋友加入,就会引发各种矛盾冲突……

比如有一个叫涛涛的男孩,他经常跑到危险的地方,只要老师没有注意到他,他就哪里高就往哪里爬,爬到钢琴上、窗台上、玩具柜上站着,还在上面走来走去,甚至还会在小朋友的床上跑来跑去。老师发现去制止时,他却开心地和老师躲猫猫。

又如一个叫奇奇的男孩,每次他欺负小朋友后,看见小朋友找老师告状,他就控制不住情绪,推一下这个,打一下那个,老师担心小朋友受到伤害追上去制止时,他还一边跑一边继续把脾气发泄到身边的小朋友身上。许多孩子都怕他,因为他的情绪不定时地会爆发。

这样的“熊孩子”最让幼儿园老师感到头疼。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老师每天都要把大部分的精力和体力放在这些孩子身上。他们的行为不仅严重影响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引来其他家长的抱怨与不满。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老师都会积极地与家长沟通。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树大自然直,所以不愿与老师配合。比如,奇奇在小班的时候,老师每次把他的妈妈约到幼儿园,奇奇妈都说,孩子在家特听话,没有这些事。她因为听孩子回家说老师经常批评他、不喜欢他,所以认为老师对她的孩子不公平,是因为老师不喜欢她的孩子,所以孩子在幼儿园里没有朋友。到了大班,奇奇的行为愈演愈烈。家长把他送到社会上的一些培训班上课,被培训班的老师多次劝退,家长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开始主动与老师沟通、配合,还主动向专家咨询教育方法。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在幼儿园厉害一些、霸气一些,这样不会被欺负。的确,我们需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但绝不是对不良行为不加约束和管教。孩子长期存在不良行为,不仅会对其他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

因为长期有不良行为,同伴们会对他形成“他爱打人”“他不遵守纪律”“他总是搞破坏”等负面评价,这样的评价语言逐渐就成了孩子身上的标签,对孩子产生消极的暗示作用,使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我就是这样的孩子”而自暴自弃。因为没有朋友一起玩,这些孩子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发脾气、大哭大闹、用暴力解决问题等,变得越来越“熊”,最后就成了幼儿园或自己班级里的“名人”。许多家长怕自己孩子受欺负,每天入园时都会叮嘱孩子“不要和某某在一起,他会打你”,有的家长还直接跟老师说,“您看着点,别让孩子和某某在一起”。有些家长还会集体呼吁,让某个孩子调班,甚至自己出面去训斥这些孩子,从而引发家长之间的矛盾。

幼儿园时期是孩子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初始阶段,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孩子的规则意识、交往能力等都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和培养起来的。所以,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出现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建议家长要重视起来,积极地与幼儿园配合,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干预,为孩子升入小学和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上一篇:任性的背后

下一篇:识别小屁屁上的“保护区”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