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必须要听大人的
作者:赵红梅 来源: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9-03-11
儿子4岁半了,当我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的时候,他就会反问:“为什么必须听大人的?”例如,前几天在小广场上玩,有人在踢毽子,儿子想从他们背后走过去,我告诉他:“不要从踢毽子人的后边过,人们会撞到你的。”他随口又这么问,还没等我想好怎么回答,他就被人撞了下。真是无语啊!孩子为什么这么回答呢?我该怎样跟孩子解释?
一位疑惑的爸爸
学前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活泼爱动,但由于经验、能力的局限,他们往往意识不到潜在的危险,所以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孩子并做好防护。案例中的爸爸就是这样一位尽心尽力、生怕孩子受伤的好爸爸。但当爸爸这样做的时候,儿子的反应让他
困惑:为什么儿子不愿意接受明智的建议?怎样说孩子才愿意听?
原因分析
1.孩子自我意识和思维发展水平的体现
和其他年龄段相比,4岁是孩子大脑最为活跃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孩子勤于思考,特别喜欢问为什么,凡事都想探个究竟,问个明白。他们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常常需要在与他人进行互动和对话过程中,检验自己对事物的分析、理解和推理是否正确合理,从而成长为有思辨能力、有主见的个体。
案例中4岁半的儿子喜欢问“为什么必须要听大人的”,虽然只有简单几个字,却投射出孩子内心的两个关键性疑问:一是为什么要听大人的?大人说的都对吗?二是必须听吗?可见这是一个爱思考、不愿意盲从的孩子。
2.沟通要考虑孩子的发展特点和接受方式
学前阶段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加上生活经验有限,成人看起来一目了然的因果关系,对于孩子则未必。文中爸爸所说的“不要从人家后边过,会撞到你的”就是成人经过推理之后得出的结论,孩子一下子并不能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所以就无法听从。
3.父母固有的养育理念对沟通方式的影响
我们怎么看待孩子,会决定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父母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发展的、有自己特点和学习能力的个体,还是一个被动接受外界信息(比如要听话),逐步长成父母期望的个体?
前者会注意观察孩子,并考虑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沟通;后者觉得自己是权威,倾向于认为“孩子没有能力管好自己,大人要时时监控孩子,孩子要令行禁止,否则就会陷入危险之中”。所以家长的内心是紧张的,常常会用命令—顺服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试图向孩子输入各种“为了你好”的建议。这种单向的、不对等的沟通,没有关注孩子的状态和接受特点,孩子会觉得感到被否定、被质疑、被指手画脚。孩子不乐意听从的时候,双方都会感到受挫。
可见施教与受教两方如果没有达成共识,再好的教育或初心也得不到传递,这正是爸爸的困惑所在。
试试这样做
1.放宽心,小磕碰不要怕
若不是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情,家长可以放轻松些,在做好适当安全防护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孩子正是在小磕碰中获得经验、增强安全
意识的。
当然,案例中爸爸判断孩子面临危险的时候,可以一把拉住孩子,说:“这下可安全了,踢毽子的人别想撞着咱们!”这样既保障了孩子的安全,又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意识。
2.一起玩,感同身受说具体
很多父母善于言教,认为只要自己把道理讲给孩子听,孩子听明白了,听进去了,就会有所改变。但往往事与愿违,父母终日碎碎念,不仅容易导致孩子分不清主次和轻重缓急,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生活在父母的高压之下,缺少自主空间。
因此,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少说多做,孩子更愿意在跟父母一起“做事”的过程中去学习。案例中的父亲带着孩子在小广场玩时,切忌一味地讲道理,可以在跟孩子一起玩耍时提出建议:“你瞧,他们前后左右活动范围多大呀!他们又看不到后边,咱们离他们远点儿,免得被撞到!”孩子会更多感受到父母的友好,而不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让人心生不快。
3.善示弱,启发孩子去思考
对孩子的管理,我们要站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善于示弱,让孩子成为决策者。案例中的爸爸可以一把拉住孩子,提出自己的疑惑:“儿子,你这样过去的话,会不会被撞到?”启发孩子观察踢毽子人的动作,等孩子回应后再问孩子:“那咱们怎么办呢?”这种启发式提问会让孩子愿意倾听、主动思考。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后,才会心甘情愿地选择离开,孩子也会因为“我做出了判断和明智的选择”而更加自信。良好的情感体验会让孩子更乐意和爸爸在一
起。
4.多接纳,轻松灵活巧应对
很多亲子冲突,都是源于父母的刻板信念——自己了解孩子的全部,能够驾驭和预测孩子的所有未来。显然这是极不科学的想法。长江后浪推前浪,孩子自有优于父辈的地方,父母根本没有能力完全掌控孩子的生活。
所以,父母需要不断地观察和了解孩子,时常反思自己,开放灵活地处理问题。当孩子问“为什么要听大人的呢?”你可以幽默地回应:“为什么不要听呢?”“我是你的监护人,有责任保护你、提醒你!”“因为我说对了呀!”“可以不听啊。
你来说说理由,我听听你的想法。”父母的放松和包容,就是在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会受到孩子的欢迎。
5.会共情,关心体谅才是爱
当孩子“不听话”,正如父母所预料的发生了“不幸”时,有的父母会因为心疼反而愤怒地责备孩子:“谁让你不听我的话!看,被撞了吧?!”这对于孩子简直是雪上加霜:“我受伤了,很疼!你不安慰我,还埋怨我!”孩子会更加委屈。
此时,家长只有感同身受地表达同情和关心,孩子才会信任父母,才会敞开心扉和父母沟通,接纳父母的建议。
案例中爸爸可以立即到儿子身边进行查看:“儿子,没事儿吧?从人家后边走真是太危险了!下次可不能这样了啊!”以正面教育为主,不必反复强调孩子“不听话”的过错。
生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孩子的成长,往往会有新问题出现。这也是家长了解孩子、反思自己育儿理念和言行,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机
会。
文章选自《学前教育》家教版2019年1期
- 相关博文:
- 生命奥秘——人为什么必须吃盐...wudaifeiyang阅读人气:1036
- 生命奥秘:为什么知识能“装”...wudaifeiyang阅读人气:1216
- 你为什么要当教师彩色和弦阅读人气:1580
- 幼儿孩子上幼儿园为什么总生病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625
- 为什么堵车就不能算理由?凡鱼雨阅读人气:1172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为什么必须让孩子上幼儿园?专属阅读人气:342
- [教师工作]为什么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没钱没理想阅读人气:5867
- [教师生活]我有小教一级的资格证,请问,...魔幻糖果123阅读人气:3827
- [园长管理]为什么小孩儿一到幼儿园就生病...地瓜收到阅读人气:367
- [园长管理]为什么孩子脾气变坏了?惊叹号!阅读人气: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