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洗手液引发的“发现之旅”

作者:刘晓晔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9-01-09

都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在养育和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才逐渐真正理解了这个观点。儿子小C 2岁半的时候,我发现他自己连了一条长长的管道,然后调整管道开口的方向,将一颗小珠子从管道一头放进去,然后让它从别的出口掉出来。为了让小珠子从不同的开口掉出来,他会旋转、调整管道开口的方向。孩子的不停思考和尝试让我敬畏,让我亦步亦趋地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努力鼓励并支持孩子的观察、质疑、思考和探索。
小C 4岁4个月的一个普通日子里,晚上从外面回来去卫生间洗手。出来以后他突然问我:“妈妈,为什么洗手液在瓶子里看起来是粉红色的,挤出来却是白的呢?”我瞬间被这个高难度的问题惊着了。我的全部科学知识几乎就是高中时代的理化公式,怎么办?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随便解答一下,蒙混过关甚至直接忽略;第二,认真对待并尝试着解释他发现的这个现象。可是我真不知道啊!这可如何是好?思考两秒钟后,我决定做一个认真的妈妈,让小C意识到他发现了一个不仅“好”,而且特别“有价值”的问题,也决定不隐藏我的“无知”,和他一起进行一场科学探索,共同来寻找原因。
于是,我调动了我平生所有的逻辑思考能力,开始尝试一点儿一点儿地解决这个问题。虽然我对自己最后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毫无信心,但也决定努力一试。

第一回合:母子俩对影响因素的思考
我对小C说:“你发现洗手液在‘瓶子里’和‘挤出来’之后颜色不一样了,那在瓶子里和挤出来在瓶子外以后,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由于我特意强调了“里”“外”,小C很迅速地就想到了“瓶子”,一个是隔着
瓶子看的,一个是在外面看的,与瓶子无关。
“那怎么确定是不是因为‘瓶子’呢?”因为小C年龄比较小,所以我启发的相对较多,直接说出“如果是瓶子的原因,就需要放在瓶子里和放到瓶子外对比看看”。小C决定把洗手液倒出来看看。他找来了自己吃饭的白瓷碗,把洗手液瓶子拧开,然后倒出来。结果发现倒入白瓷碗里的洗手液看起来还是粉红色的。于是自言自语地说:“不是因为瓶子。”
第一回合的探索失败。小C看起来有点儿小失望。我于是鼓励他进行第二次的思考和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不是瓶子的原因了,那还会是什么原因呢?”
实际上,我已经意识到如果不是瓶子的原因,那么就应该是洗手液本身的原因。我调动自己所有的科学知识,在头脑中思考:“是否因为洗手液挤出来后被氧化?”结果被我迅速否定——因为倒在碗里的也接触了大量空气,那么就不是被氧化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瓶子里的是液体,而挤出来后变泡沫”这一原因了。但是由于我并不清楚原理,也很难验证自己的猜测,所以决定不胡乱解答。

第二回合:求助于强大的朋友圈
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我决定向远在千里之外出差的爸爸求助,学习机械出身的爸爸也表示懵圈。于是,我告诉儿子:“妈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太厉害了!我们一起把问题贴出来,向妈妈的朋友们求助,好不好?”于是我把小C提出的问题和我俩第一步探索的照片张贴了出来,请求圈里的朋友们伸出援助之手。结果朋友们不负所托,有的给小C发来语音,对他发现问题表示鼓励;有的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给出了解释;还有一些朋友直接在朋友圈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结果学霸叔叔、阿姨们较为一致的意见是:洗手液中加入了粉红色的增光剂,被挤出来后性状改变呈泡沫状,阳光照射到泡沫上面后,会折射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颜色的光,就像肥皂泡上流转着的色彩一样;当小水泡们聚在一起时,每个小水泡折射出来的七色光又会混合在一起,就变成白色的光。所以在我们看来,泡沫就成白色的了。
有了这些解答,我心里就有底了。接下来带孩子来探索一下是不是“泡沫”造成的吧!

第三回合:动手实验,找到真相
我先把朋友们给出的结论告诉了小C,然后按照朋友们给出的答案和提示方法,引导小C思考如何做实验来证明“泡泡的颜色和液体的颜色看起来不一样”。小C决定挤出来很多白泡泡,等着它“化掉”,看看是不是变成液体后就又变回绿色了。结果他发现“化”得特别慢,于是我们约定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再确认结果。
我又按照朋友们提示的方法,让小C把粉红色的洗手液倒在手心上,然后使劲儿搓搓搓,看看是不是粉红色液体被搓起泡泡后会变白。小C试了一下,发现果真起了很多白泡泡,他兴奋极了。
第二天我们早早爬起来,去看被挤到白瓷碗里的泡沫,结果发现真的又变成了绿色的液体!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一直兴奋地跟姥姥和爸爸讲自己的发现。
经过一番折腾和努力,小C收获了什么?是具体的知识吗?他可能未必记得住这些原理。但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对于他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他感受到的不仅是家人对他提出的“问题”的重视,还有源于自己发现问题的“自信”,并且经历了观察发现—思考原因—实验验证-得出自己结论的科学探索过程。我想以后他遇到困惑的时候,大概也会自己尝试着和朋友们一起寻找答案吧?他会不会把“我来实验一下”挂在嘴边儿呢?我期待着。

转载自《学前教育》(家教版)2018年10期

上一篇:大宝总在和二宝做各种比较

下一篇:早期教育4大误区影响宝宝智力发育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