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同步孩子进步

作者:赵素杰  来源:  上传时间:2017-06-21

  教育要适合孩子,教育者就必须研究孩子的教育方法,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个体差异,才能做到因人施教,才能保证每个孩子的快乐成长6虽然每个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但只要老师和家长一起想办法,会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方法,以促进孩子成长。

  班里有个“小麻烦”

  班里个叫梓铜的小男孩,总是不断制造小麻烦,总是给大家创造“奇迹”,他的与众不同,让老师挠头,让家长无奈。他好奇,什么都不怕,敢挑战,总是安静不下来,做出的事情让你想象不到,种种办法对他而言都不能奏效。就是这样的一个“小麻烦”,让我在担心和牵挂的同时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要改变梓铜的现状,首先要找到适合他的教育方法。

  镜头一:椅子真好玩

  集体活动,我要带小朋友们做椅子操。活动前,我介绍游戏的规则、玩法,小朋友们都坐在小椅子上认真地听讲,梓桐却蹲在了小椅子上,还时不时发出一种怪叫声;我走过去,示意他在小椅子上坐好,可是刚刚坐了没几分钟,又蹲在了小椅子上。开始游戏了,有一个动作是小朋友围着自己的小椅子转圈,梓桐不但没有转圈,反而站在了小椅子上傻笑。我走到他身边,想拉他下来;他却故意甩开我的手,听不进我的劝说,还钻到了小椅子下面。

  镜头二:洗手间里的“落汤鸡”

  午休时间,小朋友们都上了自己的小床,却不见了梓桐,仔细找来,发现梓桐在洗手间里,镜子上满是小手印不说,洗手间的水龙头还哗哗开着,再看看梓桐,俨然像个“落汤鸡”:头发被水浇得湿湿的,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像刚从雨地里跑回来一样。看到老师站在旁边,他嘿嘿地笑着,想从我身边溜出去,我一把拉住他:“这样会感冒的,把头发擦干净再走。”我一边说一边用干毛巾帮他擦头发,见老师不是很生气的样子,梓桐不准备开溜了。我接着说:“头发湿了容易感冒,会很难受,会变得不漂亮;你喜欢漂亮,镜子也喜欢,它不喜欢脏兮兮的自己,镜子现在不漂亮了,它心里也一定很难受。”梓桐不说话,却不时地看着我的表情,看到我用小毛巾擦镜子,他有些不好意思了。像这样的事例不止这些,闲不住的梓桐,爱制造闹剧的“小麻烦”,天天变化着新花样。与家长进行交流

  梓桐的教育让我感到困难重重,小奖励、树立榜样都不奏效,我感到无奈。与梓桐妈妈的交流让我看到了转机。

  那是在一次离园时,梓桐妈妈告诉我说孩子是个“顺毛驴”。梓桐妈妈边和我说着,边拿出一块彩泥小蛋糕:“老师:你看这是梓桐昨天三八节送我的礼物。”“梓桐平时都坐不住,听不进我们的话,他能安静坐下来制作小礼物?”从眼神中梓桐妈妈发现了我的疑惑,她告诉我:“梓桐开始也是坐不住,在沙发上翻跟头,后来,看到老公送给我三八节的礼物,很好奇,我趁机对他说:‘梓桐,你的跟头翻得不错,相信你一定也能做出漂亮的小礼物送给妈妈’,听我这样说,梓桐停止了翻跟头,居然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制作礼物了。他把做好的小蛋糕送到我手里时,我连连夸奖他:‘梓桐果然棒棒的,做出的小蛋糕这样漂亮,妈妈很喜欢,妈妈相信你也一定能帮忙把卫生搞好’。梓桐听了,真的把桌面收拾干净了。”

  梓桐妈妈的一番话,让我若有所思,梓桐喜欢听大人们的表扬,只要顺着他说,他会变得乖巧,在家里这样的办法奏效,在幼儿园应该也不差。想想之前每次梓桐制造出“小麻烦”,我都是很严厉的表情,都会指责他的行为不当,就像上次梓桐钻到小椅子下面,我看到了,严肃地告诫他:“如果再不出来,就会——”梓桐虽然钻出来了,但还是会再捣蛋。如果换一种方式去教育,改变我们的态度,也许是不一样的结果。

  第二天,小朋友们在吃加餐,梓桐又跑到玩具区玩玩具,我轻轻走到他身边,告诉他:“玩具也累,让玩具歇一会儿,你把加餐吃完,有了力气,会玩得更开心。”梓桐听了我的话,竟然开心地把玩具放回原处,乖乖去吃加餐了,这件事再次验证了梓桐是个“顺毛驴”。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抓住他的特点,我进行鼓励、教育,一次次的惊喜接踵而来。

  梓桐成了老师和妈妈的小帮手

  梓桐活泼、闲不住,不遵守规定,要改变他的现状,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努力。一次午餐后,小朋友们都陆续收拾完进入卧室准备休息,发现有几把小椅子没有收拾,我一边收小椅子一边嘟囔着:“谁这么不听话,又忘记了收小椅子。”忙着低头收拾,发现眼前多了一个小身影,他也在默默地帮我收小椅子,“梓桐,是梓桐,他明明进人卧室了啊?”我有些惊奇,梓桐微笑着,不声不响地帮我收拾残局,直到小椅子全部放回。我轻轻抱了他一下“好样的,快去睡觉吧。”此后,只要看到我忙碌,他就会不声不响地加人。梓桐是老师“勤劳的小帮手”,我希望在家他也是这样,我把梓桐的优秀表现反馈给家长,梓桐妈妈很欣慰,也很支持,在家里,也在默默地鼓励、肯定孩子的优点。渐渐地,梓桐也成了妈妈勤劳的小帮手,看到妈妈要浇花,他会抢过来做;看到妈妈擦桌子,他会帮忙洗抹布……

  梓桐的变化让我们欣慰!作为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密切配合,一定会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成长。

  摘自《中华家教》()201681415

  摘自:《家庭教育导读》2017.05

  编辑:cicy


上一篇: 爱在一起,快乐你我

下一篇:让我们更亲密一些——怕老师的孩子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