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幼儿园老师沟通,实用技巧你get到了几个

作者: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16-05-06

  
  “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了”。放学接她出来,冷不丁她来一句。
  
  “为什么呢,刚才从幼儿园出来的时候不是很开心吗?”我稍感意外。
  
  “嗯,因为老师今天批评我了。”
  
  “被老师批评也很正常啊,如果你哪里做的不对,老师是会帮你指出的。”
  
  “可是,她刚把你留下来了......”
  
  哦,我这才明白,女儿的不开心,根源不在于老师批评了她,而是:老师把妈妈留下来,告知她在幼儿园的一些举动。而老师的这一举动,让女儿感觉不安,并心生抗拒。
  
  我们常说:好话要当面讲,不好的话要背后讲。
  
  可有的时候,幼儿园老师因为要处理的事务繁多,接送孩子时候场面混乱,大多时候,都会选择直接通告:这位家长,请你留一下。
  
  留一下其实无妨,老师们所要告诉家长的,其实也无非是:孩子今天尿裤子了,可能是中午起来没及时去厕所;今天下午饭吃的不太好,回家后你们再给孩子吃点东西;她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跑的太快,摔了一跤,膝盖有点红,晚上回家家长多注意观察下......等等,诸如此类“嘘寒问暖”式的报告和建议。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时候会是真的“告状”。
  
  可孩子们,一旦看见爸妈被留下,就觉得:我的小秘密,会被老师告诉爸爸妈妈;完蛋了,我今天在幼儿园上课没把小脚并并齐,老师一定会给爸爸妈妈告状的......并且迅速在内心延伸:哎呀呀,这下子回家倒霉了,明天老师肯定不喜欢我了......
  
  孩子还小,她还无法掌控和处理这些情绪,因此而来的恐惧和不安会不断萦绕在心头,也会直接导致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我妈妈被老师留下,我,是个坏孩子。我被差评了。
  
  那么,在和幼儿园老师沟通的时候,妈妈们怎么做,才是“实力派”选手的应有之举呢。
  
  首先,明确告知老师:“一切请背后讲”
  
  女儿上小小班的老师,班主任老师是个热心肠的中老年女性,管理班级看孩子都有一套。可就是喜欢当面说孩子的“不是”,接送时候经常拉着家长说几句家常,有的时候都是在开玩笑地说:哎,你家这闺女啊,真是精力旺盛,中午不睡觉一个劲的揉床单。我只能配合她“呵呵”笑着,而女儿的神情已经变的很不自然,明显觉得老师在数落她的不是。孩子真的是还分不清:开玩笑、嗔怪和批评人的界限。
  
  有了这次“教训”之后,我立马给老师发了微信,清晰地告诉老师:孩子年纪小,无法应对大人之间对她“点评”造成的困扰,也直接影响了她入园的心情。请以后有事情电话或短信沟通,或者在早上把孩子送去后,出了教室再沟通。
  
  其次,遇是非要“先力挺后分明”。
  
  即便是在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女儿班的老师,仍有时候忍不住的拉住家长“碎碎念”,有一次,老师又没忍住拉着对我说:千越最近吃饭可不太好,坐在座椅上总是歪歪扭扭东看西动。如果按照之前我的性格,一定会先承认孩子错误、承认自己在养育问题上的疏忽,好像这也是大多数父母的“第一反映”吧。“好好家长”们已经不太习惯去和老师争执了。但我想,这个时候,如果做父母的不选择和孩子站在一起,孩子幼小的心灵是不是感觉被“全世界遗忘”呢。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在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在场的当下,维护好孩子的自尊,甚至暂时的“偏袒”孩子的所作所为,先安置好孩子的情绪,然后再疏导和改善和老师在这件问题上的沟通。
  
  那次听了老师的“抱怨”,我径直对老师说:千越有时会在吃饭的时候想上厕所,但在幼儿园,有的时候她又不敢在吃饭时候跟老师说。这样的情况她也跟我说过。我猜想她东扭西动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鼓励千越在幼儿园有什么事情大胆跟老师说,也请老师多问问下孩子当下的需求,没准她真是有什么事儿而不是调皮捣乱呢?  老师看我这么维护孩子,也不好多说。听说千越之后吃饭乖了很多,孩子大概也不愿辜负妈妈对她的这份“没有理由的尊重”吧。
  
  再次,“技术指导”做到遇事先着手
  
  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最早在父母身边呈现,所以,家长们在这些问题上最有发言权。如果你发现了你的宝贝一段时间来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突然爱吃手了、遇到困难不是选择想办法而是先哭哭啼啼、和小朋友遇事爱动拳头、突然尿尿不说直接尿裤子等等的问题时,家长们可以以“场外指导”的身份,告知老师孩子最近存在的问题,告诉老师,如果在幼儿园孩子出现这些问题,请老师不要慌张,配合缓解孩子的焦虑、帮助他们改正不得体的习惯等等。这样,遇到问题,老师就不会在“第一时间”着急要跟家长反馈了,避免了时间和场合的不恰当。
  
  最后,帮助孩子与老师建立“私人链接”
  
  孩子们在意老师评价,一个重要原因还是,老师的形象还是高高在上,孩子们对她有距离感。所以,平时,爸爸妈妈们要帮助孩子淡化这种隔离感,可以通过偶尔给老师单独发个语音微信啊、给老师的朋友圈点赞啊,或者在周末周边游玩时候邀请老师一起参加家庭日活动啊,或者在上学时候,主动拉着孩子和老师聊一聊假期我们去过的好地方玩过的好的玩具等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增进感情和了解,老师们一般也都会配合家长做这些事情。这样一来二去,孩子们精神也放松了,觉得和老师不再是“学校的点头之交”,亲昵自然增加不少。
  
  这些实战类技巧,可是小编我在育儿路上亲自实践过的,不能说有突飞猛进的改变,但变化也来得让人忍不住喝彩。孩子确实没有像以前对老师望而生畏,出现的问题,也能顺畅沟通和化解了。妈妈们,你们不想试一试吗?
  

上一篇:“家庭玩具箱”,你用对了吗?

下一篇:记者体验幼教的日常工作:幼儿园老师是全能孩子王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