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孩子遇到挫折,妈妈怎么做

作者:曹成龙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5-10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无论生理和心理都没成熟到可以独立做某些事的程度,所以难免会遭受挫折。面对这些“失败”,“好妈妈”会对孩子的独立意识继续给予鼓励、支持,而“坏妈妈”则会使孩子失去恢复能力和自信。
 
现场直播
 
幼儿园小班运动会上,思思跑得很慢。妈妈在旁边很着急,一个劲地催促她:“宝贝,加油!宝贝,快,点……”思思听到妈妈的加油声速度随即加快了,可惜快到终点时一不小心摔倒了。思思顿时落后于别的小伙伴。
 
“坏做法”
 
见到思思摔跤,妈妈慌忙跑过去询问:“宝贝,是不是摔痛啦?快告诉妈妈,让妈妈帮你揉揉。”本来孩子没什么大碍,听到妈妈这么紧张的语气,索性赖在地上不起来了。
 
“好做法”
 
当宝宝跌倒时,尽管很心疼,妈妈还是用平淡的语气温柔地对思思说:“宝贝,没事儿,我知道你很勇敢,可以自己爬起来的,咱们继续往前跑。”思思听到妈妈这么说,也觉得摔跤没什么大不了,重新站了起来。
 
专家评析
 
平时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然而很多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成人却给予过多帮助,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该鼓励他独立去做,即使碰到挫折,大人也不能过多干涉、过度反应。因为大人的过度反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委屈,很可怜,更让他觉得自己很脆弱,很无能,无形中会削弱宝宝对挫折的耐受力。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应作情绪上的淡化处理,而鼓励孩子克服困难,继续完成该做的事情。这样,以后再遇到困难时,孩子就会有勇气面对了。
 
现场直播
 
在社区举行的宝宝才艺比赛中,最终只有三个小朋友获奖,他们在台上笑逐颜开。台下没有得奖的筱雨默默无语,表情严肃。她不明白,在家做的手工青蛙都得到妈妈表扬了,怎么还没有得奖啊?听说这次的奖品是她最喜欢的芭比娃娃呢。筱雨越想越难过,开始扁着嘴小声抽泣。
 
“坏做法”
 
妈妈知道筱雨为没得奖而哭,她故作轻松地安慰:“没关系,雨儿,输就输呗,那个获奖小朋友的作品还没咱们做的青蛙好呢。”筱雨默默地点头,心想:得奖也不那么重要嘛!于是,马上也不哭了,甚至得意洋洋地觉得她做的手工才是独一无二。
 
“好做法”
 
知道筱雨为没拿奖哭泣,妈妈搂住她,并和筱雨一起分析,找出别人的作品优胜在哪儿。筱雨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但她并没有放弃——有妈妈的支持和开导,筱雨决定,下次要发挥自己弹钢琴的才艺。
 
专家评析
 
孩子为比赛输了而哭并非坏事,既是情绪的自然发泄,也是一种争强好胜、要求上进的表现。此时家长不能告诉孩子“输就输吧,没关系”,否则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而是应该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让孩子有收获。有的挫折是孩子一个人所处理不了的,家长要与孩子共同面对。如,遭到同伴的粗暴行为、拒绝或发生争执。家长与孩子要及时分析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与孩子商讨和同伴交流的技巧,帮助孩子学会谦让等。当遇到家长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也不要怕丢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进行试验。
 
现场直播
 
在幼儿园举行的公开课上,很多孩子并不想发言,暖儿也是。她的小手偶尔抬起一点又立刻放下,再扭头看看妈妈的脸色。这丫头性格内向、怯生,家里人都知道的。老师希望暖儿能够积极发言,暖儿妈妈也很想女儿大胆、开朗一些。
 
“坏做法”
 
妈妈拉着脸,紧皱眉头,用期待的眼神要求暖儿尽快发言。孩子见妈妈表情不对。只好勉强举手。老师正好也适时地提问暖儿,但她不会说那个英语单词,小丫头一脸紧张,无措地向妈妈求助。可妈妈却小声埋怨:“这么笨!这都不会!”暖儿遭遇这样的挫败,变得更胆小寡言。
 
“好做法”
 
暖儿不举手,妈妈也不强求,她只是问女儿:是不是没准备好?其实我们也可以尝试一次的。妈妈温言软语劝说,暖儿举手后仍然没回答出问题。妈妈还是微笑地鼓励她:“宝贝,咱们再想一想,要动脑筋思考哦。”经过妈妈的鼓励和老师的提示,暖儿终于回答正确。她很开心,也很兴奋,在班上更乐意积极发言了。
 
专家评析
 
孩子没有遭遇挫折前,家长首先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想当然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给孩子更多选择,让他(她)做喜欢的事情,真正从内心激发抗挫意识,才会有跌倒了爬起来的勇气。一旦孩子遇到挫折,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外显态度(声音、语调、表情等)要平和,不要大惊小怪,一惊一咋,把宝宝吓坏,本来很小的事,以为遇到什么大事了呢。通常挫折都会使宝宝不断接受考验,也不断学会处理事情。如果家长能够巧妙、合理地运用好宝宝遇到的挫折,有技巧地鼓励他,安抚他,那么,就会使宝宝越来越感到自己很能干,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为其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编辑:cicy

上一篇: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下一篇:幼儿园教师 有多少细节要注意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