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故事开始

作者:刘桔  来源:《学前教育》家教版2010.01  上传时间:2010-03-15
2周岁的女儿喜欢听一个叫《小猫的饼屋》的故事,内容讲的是小猫做饼给各种小动物吃,其中有一些简短的歌曲和对话。女儿非常喜欢这个故事,经常要反复听,直到有一次,我发现女儿正在对着一只玩具小猫自言自语。仔细一听,听得她在说:“喵喵,我要吃饼。”原来,她正试着模仿《小猫的饼屋》里的故事情节呢。我非常惊喜,这是她社会性游戏的萌芽,我决定立即参与到她的游戏中去。于是.我就躲在小猫的后面,学着故事里的语句说:“好,我来做!”然后根据故事情节,唱着歌做起“饼”来。开始时,女儿带着一脸的疑惑看着小猫,渐渐地,她露出了笑容,当我把做好的“饼”递给她时,她欣然接受了,“啊呜”一口就把“饼”“吃”掉了。
游戏的重复可以帮助幼儿维持参与和集中注意力,早期的角色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于是,在第二遍游戏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些对白,使游戏的情节变得更为丰满。我先来问:“今天,谁会来饼屋呀?”这时,女儿便发挥想像用“汪汪”的叫声或者“喵喵”的叫声来回答。此时,我不禁感叹游戏真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不用解说,孩子就知道如何让游戏继续下去。接着,我又问:“请问你要吃什么?”女儿回答:“饼饼。” “好,我来做!”做好后,我递给她,“请吃吧。”“好!”“好吃吗?” “嗯。”“明天再来哦!”“拜拜,谢谢!”有了对话,女儿的兴趣更高了,她在她有限的词库里努力地搜索着给我的回答。虽然女儿说话较晚,词汇量也较少,但是,我觉得她拥有积极的交流兴趣和态度,这一点更重要。
游戏的进一步发展源于一个偶然的灵感。一天晚上,女儿发脾气,已经喝过奶了还要喝,怎么劝说都没用。我灵机一动,拿起一只玩具狗,问: “谁要到我的牛奶店来喝奶?”女儿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说:“我!”“请问你要喝什么?” “奶!” “好,我来冲。”我假装拿着杯子晃一晃,然后递给她说:”请喝吧!” “谢谢!” “好喝吗?” “嗯”。“明天再来吧?” “好!”就这样,女儿被我一步一步地引入到了游戏的情境中,最终破涕为笑。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女儿不断地丰富着游戏的情节,而每一次她对故事情节的补充都会带给我很多惊喜。当我把“奶”递给她,有时她说“饱”,有时她说“烫”,她还会在喝之前“吹一吹”。还记得有一次,当我把“饼”递给她时,她竟捂着肚子说“痛”,这是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创编。毫无疑问,女儿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想像世界,模仿能力增强,社会交往技能也得到快速发展。
“肚子痛”的游戏内容产生以后,我和女儿便分配角色展开了表演。先由我当医生给女儿看病,帮她分析肚子疼的原因,并告诉她要注意卫生、少吃零食、细嚼慢咽。女儿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哈,游戏的教育功能见效了!接着我们又交换角色继续游戏,这回该由女儿当医生了,我则带玩具小老鼠去看病。我说:“医生阿姨,我的小宝贝生病了,屁股疼。”女儿听后将小老鼠翻过来仔细查看,样子还真认真。然后她得出的诊断结果是“红”,原来她自己经常会红屁股的。我连忙问她,“那怎么办呢?”“抹药药。” “那怎么才会不红屁股呢?”“嘘嘘,叫。”原来是女儿还不会小便前告诉我们,经常便在身上,所以,我们常这样教育她,想不到她全用在游戏中了!
一个简单的故事,一路演变,竟成就了许多新的游戏,也成就了我和女儿快乐的时光。女儿积累着生活经验,不断地创造想像,丰富和发展着属于她自己的游戏,她乐此不疲。而我,也在她的快乐中品味着一个母亲、一个玩伴的喜悦。有人说,游戏是孩子心中美好的天使,乐于游戏的儿童都有一个乐于游戏的母亲。我很庆幸,我正在成为这样一个可以帮她保护这个天使的母亲。
编辑:cicy 

上一篇:资源共享:妞妞今晚有点儿烦

下一篇:“驴”行万里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