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知识资源共享:不可忽视的性别教育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09-12-18

不可忽视的性别教育

 

孩子性别角色的错位?带给孩子的将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甚至会埋下犯罪的种子。
对于儿童在不同阶段的性心理发展,父母需要有所了解,父母的主要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种与自己性别相符的形象。笔者曾遇到一位因家庭性别角色教育不当走上犯罪道路的女孩子。

小珍是被重男轻女的外婆当男孩儿抚养长大的,从小就跟着一群男孩子摸爬滚打。每当她爬墙上树蹭得浑身是泥,或是与人打架弄得鼻青脸肿时,外婆不但不批评,反而摸着她短短的头发笑嘻嘻地说:“像个小子样。”在外婆的这种教育下,小珍练就了一种什么也不怕的男孩儿性格。到了上学的年龄,小珍被接回到父母身边。然而,她很快就发现父亲对她的态度十分粗暴,自己的待遇也远不如哥哥,连一些合理的要求也常常不能得到满足,小珍心里感到极不公平。在学校里,她的家乡口音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小不受欺负的小珍就用拳头来对付他们。为此,父亲常常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她痛打一顿。

性格刚烈的小珍不但没有被驯服,反而增加了与家长的对立情绪。她开始偷拿家里的钱,并躲在外面不回家。在学校里打架也越来越凶狠,手边能抓到什么就用什么东西打,完全不考虑后果。有一次她将一名成年男子用凳子砸得头破血流。从那以后,小珍打架出了名,再也没人敢欺负她了。

一头短发,一身男装的小珍自认为是“行侠仗义”、“帮助弱者”的“强人”,却从没想过自己是个女孩。如果有谁说她是女孩,她立即和人翻脸打架。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来临了,她逐渐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孩儿。渴望自己能变成真正的男儿,但又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的小珍,感到非常的苦恼和沮丧。她更加频繁地与家长、老师作对,更加凶狠地打架,她想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个男性而非女性。最终,她因一男生嘲笑她是“两性人”而蓄意报复。

一天,小珍将该男生骗到野外,用刀在他的胸部连刺数刀将其刺死,并残忍地将其生殖器割下,带回家喂了狗。年仅十五岁的小珍进了少管所。在少管所内,管教干部们发现她对某些女少犯有着特殊的好感及亲昵行为,因此不得不让她独居一室。

追踪小珍的犯罪原因,我们首先发现,她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易性癖。易性癖是指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的性别与外生殖器的性别相反,而要求变换生理的性别特征。小珍的易性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她早期没有受到正确的性别教育。在外婆家,外婆违背了客观事实,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打扮、教育小珍,使小珍的性心理被扭曲,从小产生了性别倒错,形成了错误的性角色观念。从小到大,小珍一直扮演着错误的性别角色,逐渐演变为变态心理,最终导致走上犯罪道路。

什么是性别角色呢?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如人们要求男性行为体现出阳刚之气,女性行为表现出阴柔之美。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接受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一般来说,人从一降生,就因性别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和教育。

首先,给男孩儿起名常常表现刚健、勇猛,给女孩儿起名往往体现柔美、秀丽;其次,在服饰上男孩儿剃短发、穿裤子,女孩儿留长发、穿裙子;做家长的会给男孩儿买刀枪玩具,而让女孩儿玩布娃娃。所有这些都是家长在进行有意识的性别教育,给孩子灌输性别角色观念。所以,家庭和父母是一个人获得性别角色观念的第一条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如果儿童时期性别角色认识错误,那么到了青春期以后就容易产生错误的性意识,甚至出现性心理变态。

小珍的案例正是由于幼年时错误的性别教育,使她不能对自己的性别有正确的认同;而父亲对她的粗暴,以及在待遇上与哥哥的不平等,更使她痛恨父亲、嫉妒哥哥。这些不良情感又强化了她要超过哥哥、甚至超过父亲,成为一个强者的观念,使她在男性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从上面这个案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儿童的身心发育是否健康,与家庭的早期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我们强调要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要重视儿童心理因素的培养,其中包括性别教育。家长不应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违背自然规律地去抚养孩子。当我们为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在刻意地塑造理想性别的孩子时,别忘了这可能是对孩子一生的伤害!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请尊重孩子本身的性别,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健康成长。

编辑:elain

上一篇:聆听孩子真实的声音

下一篇:幼儿园的办园方案怎么写?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