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随笔:孩子爱打人的背后

作者:赵坤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朝花幼儿园东坝园  上传时间:2016-06-22

       这学期,小班新来了一个叫浩浩的小朋友,他说话有些不清楚,因此经常被小朋友笑话。一天放学,孩子们都很兴奋地等着家长来接,浩浩也拿着书包高兴地甩来甩去,一下甩到了欣欣的脸上。欣欣大哭,跑过去告诉老师说:“老师,浩浩打我。”整个过程老师都看在眼里,浩浩站在一旁看着欣欣,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摇摇头,表示自己没有打她。

 

笛笛是班里比较好动的女生,每次区域活动都会和小朋友发生冲突。经常听到小朋友告状说:“老师,笛笛打我!”“老师,笛笛抢我的东西!”老师每次问她为什么打别人,她总是这样回答:“我没有打他,我只是想让他快一点。”“我只是想和她一起玩。”……

浩浩和笛笛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呢?作为老师,我分别跟他们的妈妈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孩子在家的情况。

 

爱打人背后的原因

 

从浩浩妈妈口中得知,浩浩从小一直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爷爷听力不好,平时很少说话;奶奶有口音,且爱干家务活,忙的时候总是没时间陪伴浩浩。久而久之,浩浩不能跟成人进行很好的交流;受成人影响变得发音不准,也不爱说话。来到幼儿园的浩浩因为发音不清楚而被小朋友笑话,渐渐失去了自信,变得更加不敢表达,与人交往时只能选择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时间久了,小朋友们就会觉得他爱打人。

据笛笛妈妈所说,笛笛平时不爱说话,总是肢体动作快于语言表达。在与妈妈交流时我发现她语速非常快,早间和晚间来园时,总会听到妈妈不停地对笛笛说话。笛笛总是忙碌地完成妈妈所说的各种任务,不曾与妈妈有交流的机会。

两种不同的家庭环境都使得孩子的语言发展受到了影响。面对这些情况,应该如何解决呢?

 

营造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的特点,即在对物体直接感知和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语对思维的调节作用逐渐增加,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遇到无法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首先会选择用动作来表示。可见,孩子爱打人的背后,往往是语言表达能力的缺失。浩浩和笛笛的语言发展都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需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

浩浩的家人需要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爸爸妈妈需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多说话。例如,可以每天回家和浩浩互相分享自己今天印象深刻的事情。妈妈在干家务时,可以问问他能帮妈妈干点什么,有意识地提醒他把想干的事情说出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语言老师,针对浩浩发音不准的情况,家长要及时纠正。在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时,家长要口齿清楚,有抑扬顿挫。孩子吐字不清时,不去学他的发音,而要用正确的发音和他对话。

和孩子说话时要心平气和,耐心倾听,等他把话说完后再提问或表达意见。

孩子说得清楚一些的时候要及时表扬。

也可以让孩子练习绕口令等游戏,使吐字发音得以强化,并对发音容易混淆的词语进行辨析。平时多给孩子读故事、散文、诗歌等,通过不断丰富词汇感受正确的发音。

笛笛妈妈则需要做任何事之前都让她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孩子说话时要放慢语速,时常停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

 

引导孩子用语言协商解决冲突

 

每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很多家长会伸出援手去帮忙解决,这剥夺了孩子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遇到困难就会伸手向家长或老师求助。

因此,建议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僵持不下时,家长可以鼓励他们通过语言协商的方式解决,不要怕孩子会受到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而包办代替解决。

例如,孩子对别人正在玩的某个玩具感兴趣,可是别人不同意给他玩,他就上手去抢。这时,家长可以用语言提醒他:“这个玩具不是你的,如果你想玩,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对别人说什么样的话,才能既表达你的想法,又能让对方愉快地接受呢?”这样的提醒既能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又能让他学会正确的交往方式,比一味地制止冲突效果更好。■

 

——文章来源:学前教育家教版4期

关键词:

上一篇:幼儿教师随笔:我想当女孩儿

下一篇:幼儿教师心情随笔:写给毕业幼儿--贪心的老师有很多希望(看完泪崩)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