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孩子为什么否认害怕?

作者:王敏贤  来源:静安区威海路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5-24
每个人都有害怕的时候,这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体验。和我们成人比起来,面对大大的世界,孩子恐惧的东西要多得多。有时候,我们难以理解孩子的恐惧,因为孩子害怕的东西有时候在我们看起来似乎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每一个孩子在他们的心里都会有害怕的事情,害怕的东西,害怕的经历。他们会怕疼,怕吃药,怕打针,害怕消毒水的味道,怕黑,怕灯光昏暗的楼梯……
与之行为相反的,当老师借助故事进行教学活动,问到孩子诸如“你们害怕看医生?”或者“打针到底疼不疼”的时候,孩子们都会斩钉截铁地说“不怕”、“没有”、“不疼”。为什么孩子不愿正视自己的情绪呢?
 
案例一:
 
幼儿园餐厅外的空地上常有两三只猫跑来跑去。有些孩子对猫的出现,充满了好奇,说:“你看,有猫,在那上边”;“哇,一只白色的大猫”……可是徐徐(孩子的昵称)站在那里,不停的用袖子在眼睛旁边来回擦,慢慢地哭出了声音。哭的声音引来了身边孩子们的关注,“徐徐,你怎么了……徐徐,你怎么了……”,“我怕猫”。老师摇摇头说:“这有什么好怕的,猫不会过来的。”
 
思考:
 
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想过:孩子之所以不承认自己的感受,是不是因为成人不承认、不接受他们的感受呢?在我们过往接受的教育中,一贯有这样的认知存在,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在故事中“勇敢”的人总会得到更多的肯定和表扬,而胆小的、懦弱的角色却总以“被教育”的身份出现。4、5岁的孩子还处于是非观念较模糊,他们只知道被表扬的是好事,他们也喜欢受表扬。
老师对孩子说“不怕不怕,就是一只猫”或“这有什么好怕的”……这些话好似安慰,但其实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试想,如果我是一个怕猫的孩子,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说我不应该有这种感觉。如果得不到成人的认同和理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了。
老师可以试试这样说:“我知道你很担心”或是“你希望它不要靠近你,对吗”亦或是“我小时候也害怕猫,那时我看到猫就躲开它”……试着将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尽力了解孩子的感受,这是老师针对孩子害怕可以做的回应。老师也可以用感同身受的办法来消除他的担心,告诉他成人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担心和害怕,后来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自己解决的等。
 
案例二:
 
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有几个孩子提议玩“老狼老狼几点钟”,大多数的孩子都举起了手,兴高采烈地说着“我要玩”,可是杰杰皱起了眉头,对着身边的同伴说:“我不要玩”。当老师上前追问:“你怎么了?为什么不高兴?为什么不要玩?”时,杰杰的手不停地摆动着,还差点哭了出来,嘴里不停的说“我就是不要玩”。老师转而伸出手问:“那你愿意和我一起扮演狼吗?”杰杰慢慢地将手伸向了老师。
 
思考:
 
中班的孩子在识别情绪、调节情绪方面的能力有了加强,但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限。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反应时,老师提出“为什么”这一问题会让孩子产生困扰,他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找出合理的解释,但更多的时候,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孩子之所以不承认自己的感受,可能与老师经常逼问“为什么”有关。
面对孩子的拒绝,老师换了一种提问的方式,提出“那你愿意和我一起扮演狼吗?”对于老师伸出的手,杰杰没有拒绝。老师不追问“为什么”,因为这时候的步步紧逼只会激化孩子的情绪,在那一时刻,老师要做的只是让孩子能够从负面情绪中尽快抽离出来。
当孩子出现负面时,老师想宽慰孩子,想要帮孩子减轻思想负担,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面对诸如孩子害怕等负面情绪,教师能做的也是最有效的是帮助孩子去面对他的感受,接纳、尊重孩子的情绪,和我们的孩子一起正视。
因为,我们给予孩子最好的,是承认孩子的感受。我们应该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认识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他们,只有了解了内心世界的现实状况,才会真正去面对问题。
 
编辑:cicy

上一篇:案例分析:吹画

下一篇:案例评析:让自信成就孩子的每一天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