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日活动“活”起来

作者: 吴益斐  来源:江苏省丹阳市亚则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6-01-17

    案例一
    根据我园自主课程的安排,每天早上10:20~10:50进行全园混龄自主体能活动,幼儿在操场和大厅可自由选择各种体育器材,进行体能活动。这样的自主活动让幼儿的活动量大大增加,大动作和小肌肉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幼儿每天都是兴趣盎然地游戏着。当快乐与发展都应运而生的时候,也让教师在活动之后的过渡及游戏环节中遇到难题。幼儿在大量的运动结束后,需要喝水、换衣服、上厕所等,生活或护理环节所用时间有所增加,并且幼儿快慢速度不一,导致此时的过渡环节时间增多,隐形浪费时间增多,游戏活动时间减少,效率较低。那么,如何在类似的过渡、生活等环节中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一日活动的有效性,并体现班级常规的规范和有序?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由于受场地、班额、师资等条件的影响,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存在着“五多”现象,即:集体活动多、教学活动多、室内活动多、控制活动多、等待时间多,导致了教师命令多、要求多,幼儿缺少自由、缺少主动性。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使幼教工作者对一日活动中“儿童本位”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开始关注幼儿的自由和自主,很多幼儿园开展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研究,尝试增加幼儿的自由度,以改变以前刻板的、模式化的教育。
    很多教师虽然理念有了,可实际操作起来又回到原点,就如案例中的教师总有“理还乱”的纠结,如何做到让一日活动能有效进行,那就要让一日活动真正“活”起来。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专业精一点。困惑少一点
    首先教师还是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把教师的教育教学比作是在练武功,《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一些教育理念就如同一本本武功剑谱,高手可以用树枝当剑取胜对方,是因为做到了人剑合一,看似无形却有形,若说有形却无形。教师也要反复修炼,把理念融入实践之中,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2.时间叠一点,等待少一点
    教师找一找一日活动中哪些环节是等待时间较长的环节,如案例中所描述的体育活动后的如厕、换衣、喝水,还有吃点心快的幼儿在等待吃的慢的幼儿等,把这些有交接的时间叠起来就会减少等待的时间。如体育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先结束的幼儿自己去换衣、如厕、喝水,然后去图书角看图书。我园吃点心是自选点心,就是教师不统一组织,幼儿在一个时间段内自由去选择品用。这样的安排就减少了等待的时间,增加了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
    3.自由多一点,控制少一点
    让幼儿自己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教师可以和幼儿讨论让自己怎么样安排就可以有时间多玩点游戏,一起讨论制作自己的一日活动安排表,做到“我的时间我做主”,这样就“激活”了幼儿游戏、活动的时间,给幼儿更多的自由自主,让一日活动“活”起来,幼儿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支配有限时间,获得最佳成效”的良好学习习惯。
    4.文化多一点。无序少一点
    幼儿自由度提高了,自主活动多了,就容易出现吵闹、无序、混乱的场面,甚至还会发生安全事故,教师要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要和幼儿一起制定班规,讨论在区域或活动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如:喝水如何避免烫伤?如厕的步骤是什么?怎么收拾整理玩具?自选点心怎么做到不浪费?区域游戏的规则有哪些……并让幼儿自觉执行,学会自我管理。
幼儿在园生活、学习的过程是幼儿生命成长的过程,教师做到以上四个“多一点”,就能帮助幼儿巧妙地利用好时间,让一日活动真正“活”起来!
    另外,这样做可将一日活动最隐性的时段提升到课程的层面,教育将更富有价值和意义,幼儿的生活才是连续的、完整的。而自由与规则有机的交融,将一日活动有效性发挥到最大化的同时,也“活”得别具声色。
    案例二
    在学习了李季湄教授对《指南》的解读后,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艺术领域美术活动中,其核心价值理念在于幼儿的表达与创造。李季湄老师也对幼儿园美术活动提供范画是否适宜做了深入的探讨,指引我们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转变以前我们纯粹的重技能,抹杀在艺术活动中幼儿想象发展与个性创造,让幼儿越来越不敢画画的错误观念;提倡为幼儿提供鲜活、生动的真实场景或物品。高度珍视幼儿每一次与作品之间的对话。对此我心中也产生了一个顾虑:
    在美术活动中带领幼儿走进或观察鲜活、生动的场景及物品对激发幼儿绘画兴趣、个性创造,必定会十分有效,但是我们知道学习过程不仅需要兴趣的激发,还需要个体学习动力的推动,创造也不完全等同于个性,那么我们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是否需要兴趣与技能左右兼顾?
    在追问中寻找艺术的本质
    吴益斐
    案例中教师的困惑在华爱华老师写的《范画究竟教会幼儿什么?》一中就有答案,华老师在文中用追问的方式帮助我们反思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让我们共同来重温下:
    问:哪一种技能是我们教会的,而不是幼儿在大量自发表现中自然成熟的呢?哪一种又是我们在幼儿阶段要费尽努力地教,而日后幼儿却能轻而易举地习得呢?为什么同一个孩子.模仿范画的作品与按自己的意愿自发表现的作品,会有技能上的巨大差异?
    问:为什么那些被认为画画好的幼儿。在画没有教过的图像时,其技能水平与被认为画画不怎么样的幼儿差异不大了呢?在当前小班、中班、大班的作品中,大胆想象与创造的能力究竟是在逐步提高还是下降?
    问:“我不会画”这句话在哪个年龄班说得最多?怎样的老师会让幼儿更早说出“我不会画”?
    通过追问,我们再来反思我们的美术教育,也许很多教师觉得美术教育技能技巧很重要,只有掌握线条、形状、构图、比例、遮挡、色彩等这些美术语言后才能画好画。殊不知,构图、比例、遮挡等美术技能是要以认知和精细动作的发展为基础的。
    华爱华老师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她说:婴幼儿的母语交流是先学好了口语再来进行沟通,还是在沟通的过程中逐步习得并熟练语言的呢?最初,他们用发出的语音表示一个意思,后来用单词来表示整句话的意思,然后是多词句、简单句直至用复杂句来表示意思。同样,美术语言也正是幼儿在表现的过程中,随着精细动作和认知的发展逐步习得并成熟起来的。最初,幼儿或许画一根线条就表示一个人,后来会用一个圆来表示一个人,然后会画出单线的肢体表示一个人,最后画的人细节越来越多。其中,线条从不流畅到流畅,形状从不工整到工整,从不会择色到会按物取色,从比例失调到逐步协调。当然,这一过程需要有大量自发表现的机会,就像口语的熟练必须在大量语言交流的机会中实现一样。
    华爱华老师的观点不难理解,幼儿的绘画语言也是有一定的发展规律的,而且要以认知和精细动作的发展为基础,在幼儿大量自发表现中不断获得绘画经验,从而自然逐步成熟的。
    其实,这位教师这样的困惑,是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还缺少认识,我想在华爱华老师的这些追问之前再增加以下三个问题:
    一问:什么是艺术?
    曾经有人间画家毕加索同样的问题,他说:“尊敬的毕加索先生。您是伟大的画家,请告诉我什么是艺术?”毕加索先生反问道:“您说什么不是艺术?”毕加索是想说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艺术,美术艺术也是对生活的反映,就是画画者用线条和色彩、构图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字典里“艺术”是这样解释的:“艺术是指用形象来表达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也就是说艺术重在表达,而非模仿。
    二问:什么是幼儿艺术教育?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早在师范学校就了解幼儿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是幼儿反映自己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要给幼儿一双美的眼睛,是唤醒幼儿心底沉睡的美的种子,令其发芽生长,使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三问: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应该画什么?怎么画?怎么教?
    有了以上对艺术教育本质的清晰认识,这个问题就不难回答了。画什么?画感受,画情感,画认识……怎么教?去认识,去感知,去游戏……
    追溯到艺术的本质后,我认为情感比技能技法更加重要,一个只会画圆的孩子,即使你费力教会他各种线条,也无法教会他线条中所具有的情感,但是在幼儿自我探知的过程中线条、色彩和情感是息息相关的,而我们教的技能反而抹杀了幼儿这种天生敏锐的感受力。
    华爱华老师这样说:“艺术的技能不是不重要,而是在幼儿阶段不那么重要,至于最基本的技能,如线条流畅、形状规范、涂色均匀等,主要体现的是手的功能,这是在大量表现的机会中逐步成熟的,而不是我们教会的。至于比例、构图、透视等更专业的技能,或许在认知更加成熟的少年时代学习会轻而易举,而在幼儿阶段却要付出更大的意志努力。这种意志努力会迫使幼儿被动学习,从而扼杀艺术的兴趣,抑制艺术想象和创造,因此提早训练艺术技能往往得不偿失。”
    所以,我觉得技能技法应该在幼儿成长到一定年龄之后再慢慢教,而非幼儿园阶段。幼儿园阶段我建议还是让孩子大胆、自由地用绘画表达自我,宣泄情感,通过绘画帮助孩子建立完善的人格。
摘自:《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10
编辑:cicy

上一篇:园长易犯失误:家长投诉时一味的道歉

下一篇:园长这100个细节,成就你的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