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园环节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作者: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15-05-08

  中、大班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生活,能够情绪稳定、积极主动地参与离园活动,等待家长来接。同时,家长也不再急于接幼儿离园,接第的时间相对延后,教师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满足幼儿的需要。
  
  问题诊断
  
  伴随着中、大班幼儿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的提高,在离园环节上,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1.情绪高涨,挑战规则意识强
  
  中、大班幼儿在离园这个时段常常伴有打闹、追跑的现象,即使教师不断地进行语言提醒,但个别幼儿依然故我。特别是有家长来接时,有的幼儿还会有“人来疯’’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一是离园活动大多以幼儿自主自选为主,教师在离园环节又比较忙碌,既要管理幼儿的活动,还要与家长交流,教师的精力分配不均,有时会无暇顾及幼儿的个别表现,而幼儿则认为家长来接了,教师也不会对他再有过多的要求;二是中、大班幼儿挑战规则的心理开始发展,对教师组织的活动及活动规则表现出反叛心理;三是个别幼儿受自我中心意识的影响,总想以一反常态的举动引起别人的注意。
  
  2.幼儿喜欢关注他人,告状声不断
  
  在离园环节,教师会经常遇到幼儿跑过来告状:“哪个小朋友怎么样了”、“谁和谁吵架了”等。特别是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这种告状声会接连不断。幼儿反映的问题基本上是“谁又不跟我玩了”、“谁抢我的玩具了"等他们日常交往中的问题和麻烦。有时是幼儿自己真的受到同伴的干扰了;有时是幼儿为了维护集体的秩序,对个别同伴的行为给予制止。幼儿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中、大班幼儿的交往范围在逐渐扩大,但他们交往的技能还很欠缺,等待和协商的意识才刚刚开始发展。同时,幼儿还比较依赖于教师,通过向教师告知一些事情,以寻求应有的帮助。
  
  3.热衷于离因活动,不愿离因
  
  在离园时间,中、大班的幼儿家长一般接得都比较晚,而且在早上人园的时候幼儿还会一再叮嘱家长:“下午晚点来接我!”因为大部分幼儿都非常热衷于离园期间的活动,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区域活动或分享玩具等,因此家长来接了还迟迟不肯离园。这是因为4~5岁的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他们能够自己选择和规定游戏的主题,寻找不同的玩法,游戏能力和游戏水平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心理活动水平表现在一项活动中的持久性、目的性和专注性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游戏中也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伙伴关系。
  
  4.离园整理时窖易丢三落四
  
  中、大班幼儿在离园时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常常是家长接出去了,过了一会儿,自己又跑回来拿取物品。他们有时还会一边收拾物品,一边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导致遗落一些物品。出现上述情况,源于幼儿的自制力正处在发展过程中,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为,而且做事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和坚持性,极易出现有头无尾、有始无终的情况;同时,离园环节比较忙乱,幼儿的整理活动缺少教师必要的指导和提醒。再有,在日常活动中,很多家长的包办代替,使得幼儿自主整理、有序整理的意识和能力欠缺。
  
  5.幼儿记不清、记不住小任务
  
  在大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布置的小任务,往往没有几个幼儿能保证完成。教师问到时他们会说:“我忘了。"即使有的幼儿记住了,也只是记住了任务的一部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对任务的理解、对任务的态度以及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但由于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的限制以及行为习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不能好好倾听、理解问题的能力有限、不注意有意识地记住小任务等,所以记不住或记不清任务。
  
  6. 同伴之闻有很多小约定,但有些约定,会故意避开教师的视线
  
  大班幼儿离园时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他们私下交往的意识明显。教师会经常发现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小声地嘀咕:约好今天离园后到谁家去玩;约好明天带什么东西来交换等。有时一些小约定会引来交往中的麻烦,比如:两个人一起约定都不跟哪个小朋友玩了;两个人私下交换的是有一定危险性的玩具等。其实这种现象是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一个明显标志。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和喜欢朋友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喜欢跟谁一起玩,不喜欢跟谁玩;玩什么,怎么玩,他们都有自己的主张。但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辨别是非与自我保护的意识还比较欠缺。

上一篇:教师与家长过度交流适得其反

下一篇:学前教育宣传月 | 3-6岁孩子,该重点培养哪些兴趣和习惯?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