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西平: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加强自身修养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5-01-07
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幼儿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加强个人修养、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这既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前提,也是成就幼儿教师自己辉煌人生的关键。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应该坚守以下10个原则。
服务性原则:每个孩子都很重要
服务性原则也可以叫作阳光原则,因为阳光是促进万物生长、给万物以温暖的,它普照万物,没偏没向。作为幼儿教师,爱听话的孩子很容易,爱淘气的孩子很不容易;爱尊重教师的孩子很容易,爱那些调皮、不尊重教师的孩子很不容易。幼儿教师的爱应该是大爱,应该是爱每一个孩子。幼儿教师修养的第一元素,就是应该坚持每个孩子都是重要的。
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每一个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热爱每一个孩子,就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缺点。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每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不是代替他们的发展。
差异性原则:不以唯一目光看待孩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学者要过一条很宽的河,找了一条渡船。当船离岸之后,学者就跟船夫聊天,问他多大岁数了,原来是干什么的。船夫开始不作声,后来回答了。船夫的回答令这个学者感到奇怪:这个船夫已经30多岁了,怎么连一句合乎语法的话都说不清楚呢?于是,他对船夫说:“你到这个岁数,说话连语序都不顺,我觉得你这半辈子简直白活了。”船继续往前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雷雨交加,船颠簸起来。这个时候船夫问这个学者会不会游泳,学者说:“我不会。”船夫说:“这个船马上就要翻了,你这辈子白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智能,而人的智能结构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优势,我们不能够简单地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所有人。每个孩子是不同的,所有孩子都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要在微观领域推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防止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以部分孩子的参与取代所有孩子的参与,防止以部分孩子为主体取代以所有孩子为主体。每个孩子都不同,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不能以唯一目光看待孩子、唯一方法教育孩子、唯一标准评价孩子。
全面性原则:扬长避短,而非填平补齐
全面性原则,也叫图钉原理。图钉有一个盖和一个尖儿,只有这两个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图钉,才能摁在墙上,只有盖或只有尖都不行。所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使儿童的素质基础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
但是,许多人片面地理解了“全面发展”,把全面发展理解成均衡发展,理解成所有方面都应该是一样的,造成许多孩子不重视自己的优势、兴趣和特长。优质的幼儿教育,不单纯是为将来培养学术人才打好基础的教育,而是为人人成长打好基础的教育。人人成长就是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而不是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同一类型的人。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发现孩子的兴趣,发现孩子的特长。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扬长补短的教育,不是填平补齐的教育。
激励性原则:给孩子注入走向未来的自信
有一个故事,说有两只青蛙掉到一个坑里面,它们就想跳出这个坑。在坑外面有许多青蛙,看它们跳了半天跳不出来,于是就喊:“你们不要跳了,再费力也白搭,你们跳不出来的。”其中一只青蛙听了这个话以后就不跳了,结果太阳升高以后它被晒死在里面。另外一只青蛙还是照样跳,越跳越卖力气,最后终于跳出了这个坑。当它跳出这个坑以后,其他青蛙就问它:“都跟你说别跳了,你为什么还跳?”这只青蛙说,我耳朵的听力不好,我只看见你们在喊,我以为你们在喊加油,所以我就拼命地跳。
这说明,激励是发展的动因。形成引导和激励机制是发挥儿童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应当坚持引导的正确方向,激励儿童正确面对挫折,把失败看作成功的阶梯。激励是儿童成长的根本动力,应当坚决防止对儿童滥施惩罚。三岁难以看大,七岁难以看老,我们无法预测孩子的未来,但我们应该给孩子注入走向未来的自信。
针对性原则: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
日本在16世纪有一个大将叫丰臣秀吉,有一次他作战回来后很渴。一个部下就给他端了一大碗凉白开,他一饮而尽。之后这位部下又端了一碗茶给他,喝完以后又端来一小碗热的浓茶让他品。丰臣秀吉问:“今天为什么这么给我送水?"这位部下说:“一开始,你刚作战完,最需要的是解渴,所以给你一大碗温度低的水。解渴以后,你可以喝茶了,我再给你一个中碗。最后你才可以品茶。如果讲哪个好,肯定是热茶好,但是一开始肯定喝不下去。所以,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我们的教育也是这样,适合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教育活动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合儿童的不同需求。幼儿教师应坚持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结合,坚持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应当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学前教育应该推进个性化教育的研究。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把锁,如果锁还没有打开,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配出打开这把锁的钥匙。我们的教师要能够给不同的孩子配出打开他心灵这把锁的钥匙。
愉悦性原则:善于将烦躁化为和平
有一个酋长,他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脾气非常急躁,经常伤害他人。他的父亲告诉他,一定要改掉这个缺点:“你一天不暴躁,就在栅栏上钉一个钉子,这样提醒自己不要暴躁。”若干天后,孩子非常高兴地跟他父亲说:“一天钉一个钉子提醒我终于改正了自己的脾气。”酋长又跟他说:“为了巩固这个进步,你一天不暴躁就拔掉一个钉子。”又过了若干天之后,孩子又高兴地跟他父亲说:“我把那些钉子都拔完了,我现在已经完全改正了。”于是酋长拉着他走到栅栏前说:“你看,你虽然把钉子都拔掉了,但是钉孔都还在。如果你伤害了一个人,那个伤痕在他的心灵上也是很难消除的。”
我们对儿童心灵的伤害,有时候也像钉孔一样,是很难消除的。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快乐教育,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培育儿童的乐观心态是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教育过程的愉悦性是幼儿乐观心态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孩子在挫折与失败中获取自信。师幼关系是培育儿童健康情感的重要因素,要最大限度减少师源性情感伤害。烦躁是教育的病毒,平和是教育的良药,善于将烦躁化为平和是教师生命价值的自我超越。
示范性原则:身教重于言教
有一个家庭,有四口人:夫妻俩,老父亲,儿子。四个人在一个饭桌上吃饭,但老父亲年纪太大了,经常把饭撒在饭桌上,或者把碗掉到地上摔碎。夫妻俩就觉得不耐烦了,另外找了一个饭桌,并买了一个木碗让老父亲单吃。有一天,夫妻俩回家,看到儿子正在刻一块木头,就问:“你在刻什么?”儿子说:“我在刻碗,等你们老了以后好把这个碗给你们用。”
显然,孩子的这个做法完全是从他父母那里学来的。孩子发展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体验,我们要给儿童创造良好的体验环境。教师的行为是幼儿行为判断的重要体验依据,要强调新形势下的身教重于言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用情感培育情感,用行为影响行为,用习惯养成习惯。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矫正具有巨大的教育震撼力。教师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都会深深刻印在孩子心上,他们常常依照教师的形象塑造自己。
价值观原则:帮助孩子分清真善美
在美国一项关于“你小的时候,你的母亲哪一件事情对你的影响最大”的调查中,一名罪犯和一名成功人士同时提到了母亲分苹果的事。
一位来自监狱的囚犯说:“小时候,有一次过圣诞节,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各不相同。我第一眼就看见中间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而且非常想要得到它。这时,妈妈却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一个?我刚想说自己想要那个大苹果,这时弟弟却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表扬,我灵机一动,改口说道: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苹果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果然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弟弟却只拿到一个小苹果。从此以后,我学会了说谎,以后不断犯错,现在被关进监狱。”
而另一位成功人士说:“小时候,父亲过生日,妈妈拿来几个苹果。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却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很好,孩子们,你们都说了真心话。可这个大苹果只有一个,让我们来做个比赛吧,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每人一块,负责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资格得到它!结果,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妈妈,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你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为此付出努力和代价!”
这件事情说明,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育价值的最重要体现。教师应当在全部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儿童正确价值取向的引领,帮助孩子分清真善美,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引导孩子求真、求善、求美是教育的价值,是教师的天职。
整体性原则: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有这样一个穿越玉米地的原理:说一群人比赛穿越玉米地,比什么呢?一是比谁穿越得快,这是速度;二是比谁掰的玉米多,这是效率;三是由于玉米叶子很锋利,比谁的身上伤口最少,这是安全。所以,速度、效率、安全这三个要素必须贯穿在整个活动过程当中。
幼儿园教育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多种因素矛盾运动的过程。整体性是幼儿教育的基本特征。我们必须以整体优化思想指导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统筹协调各项教育活动,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教育活动是多种教育目标相互渗透的实现过程,幼儿教育不是割裂的活动拼凑,而是融入一日生活的整体,要重视整体性活动的设计。培养目标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教育始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机融合过程。
团队性原则:寻求各方的教育合力
龟兔赛跑,乌龟赢了以后兔子不服气,说咱们再赛一次。再赛一次兔子不睡觉了,兔子就赢了。后来说,不是你赢就是我赢,能不能有办法大家都赢?于是设计一条路线,这条路线中间有一条河,在陆地上乌龟趴在兔子背上,在河里兔子趴在乌龟背上,最后一起到达终点。学前教育也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
成功的学前教育是教师、家长以及园所与社区合作的成果,要促进幼儿园建设的和谐发展,园所、家庭、社区就应当成为和谐的合作团队。社区是土壤,家庭是营养,园所是空气,教师是阳光,只有形成合力,孩子才能根深苗壮地成长。
陶西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本文根据作者在2014中国学前教育年会上的报告整理。
——《中国教育报》2014年9月14日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反思――园长加强自身修养的关...雨点阅读人气:1399
- 浅谈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405
- 浅谈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435
- 浅谈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452
- 浅谈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544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急!!请问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应...别傻了姑凉阅读人气:942
- [业务管理]没有成绩年终怎样考核幼儿教师...风儿阅读人气:824
- [教师工作]怎样当好幼儿教师?霞娃阅读人气:672
- [教师工作]在教师问答中应该怎样提问呢?石头记阅读人气:1768
- [教师工作]幼儿教师怎样备好课?霞娃阅读人气: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