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质量评价机制有效运作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来源:上海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8-01
我园在近十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中,以“关注并满足儿童发展需要”为指导思想,进行了课程园本化建设的实践,努力探索“价值导向明确、内容框架完善、实践操作可行、实施效果可测”的“思优”系列课程。随着课改实践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关注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的背景下,我们感到,“让实施效果可测”已成为不断优化幼儿园课程和持续提升保教质量的重点研究领域。由此,我园以“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的全面推进为契机。确立了“基于‘思优’价值的保教质量评价机制有效运作的实践研究”,希望在保教质量评价上有所突破。
 
一、确立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研究目标为:探索基于“思优”价值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的生态运作系统,构建“自我观测、自我调适、自主发展”的保教质量评价的操作平台,建立以“开放、动态、整合、发展”为特点的保教质量评价的有效机制,以增强保教人员的课程质量意识,不断激发提升质量的主动行为,为幼儿的健康、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具体为:(1)形成更为清晰的“思优”价值下的保教质量观。(2)通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全园保教质量监测的统筹管理机制,构建“思优”保教质量评价的生态模型。(3)根据幼儿园保教工作实际,建立有针对性的保教质量自我评价组织,制定保教质量评价规范和指引,开发评价工具,形成有效开展评价的工作流程。
研究内容为:(1)基于“思优”价值的保教质量观。(2)扁平化的保教质量评价组织的设计。(3)开放共商的保教质量评议组织的构建。(4)保教质量评价有效运作的技术和机制。
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研究的不同阶段,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需求,辅以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二、聚焦难点问题
 
通过分析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缺少具体指标、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处于被评地位等问题,我们认为园长的课程领导力行动要着力于提高全园教工对保教质量评价的认识与转变工作方式,而这一转变是在探索基于“思优”价值的保教质量评价新机制的实践过程中完成的。为此,我们努力寻找保教质量评价机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尝试进行重点突破。
 
突破之一:建立人人参与的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信息化运作平台
 
我园始终坚持将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放在保教质量的首位,但怎样有效落实仍困扰着我们。特别是在当前的管理方式下,对幼儿健康的关注普遍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零散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监测中心(由负责日常管理的副园长担任中心主持人,保健教师、各分部行政助理为核心成员)中率先创建了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研究室信息化运作平台,通过系统设计,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幼儿园健康工作的全程、全员、全面的质量监测,确保每一名幼儿的健康和谐成长。在研究过程中,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江帆医生带领的团队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儿童健康分析指标,并提出了在线教研的具体设想。
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研究室的设计基于以下几点思考:(1)根据保教人员可见的幼儿身心健康的保育与教育的行动与研究,让幼儿园健康工作的质量可测。(2)让所有相关人员主动聚焦幼儿健康,共同研究幼儿健康,提升幼儿园健康工作的科学水平。(3)让系统的设计成为持续改进质量的制度保障。
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研究室,主要包括健康监测综合信息公示区、儿童健康资讯区、健康干预家园互动区和健康监测与干预教研角,我们称之为“三区一角”。
在健康监测综合信息公示区,我们将监测所获数据的分析结果、针对问题的改进措施以及预警提示等及时向家长、教师公告,分为每日、每周、每月和每学期的公告。
在儿童健康资讯区.我们为家长提供与幼儿健康、家庭养育相关的信息与知识的查询,包括营养、运动、身心发展、安全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并对每一大类的信息进行细分。
健康干预家园互动区主要服务对象是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如肥胖儿、体弱儿、过敏儿、发育迟缓儿等)及其家长,主要功能是干预措施交流、咨询解惑、干预互动效果评定等。在这里,我们为每一位有需求的幼儿建立专门的健康档案,记录幼儿所有的健康信息,如每次发病情况,每次在幼儿园和家里的干预矫治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可供随时查阅,家长可以和班主任、保健教师以及医务人员在此进行个别的沟通与交流。
在健康监测与干预教研角,保教人员针对健康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儿童健康水平、儿童健康特需个案、保育质量的分析与研究,必要时邀请相关医学专家进行医教结合的在线研讨,医学专家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远程调取相关数据。
我们开发了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的软件系统,作为“三区一角”的后台支持。该系统由6大模块组成,即:健康指标跟踪、出勤情况监测、膳食营养管理、体能体质监测、卫生保健监督、健康安全预案。保健教师、班主任教师等不同用户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数据库,该系统会自动生成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研究室内公示区、资讯区等的内容,并以全园、年级、班级、幼儿个人等多种方式进行数据的汇总与分析,以了解不同层面幼儿的健康现状和发展趋势。
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研究室的运作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人人参与,凸显整合功能。将一日保教工作中与幼儿健康相关的人员都动员进来,改变了以往幼儿健康只是保健教师、保育员或营养师的责任的做法。同时,人人参与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通过软件系统让不同岗位的保教人员相互联系、协作。如,某个班级因为流行病例(症状)的增加,系统自动生成了一级预案启动的提示,据此相关各方就会立即行动起来——保健教师将加强对该班幼儿全日观察的次数,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对该班教师、保育员进行针对性的防病指导,同时向该班家长发放防病资料;保育员严格做好常规性预防消毒工作;营养员调制相应的营养水提供给班级;班级教师根据幼儿症状,有针对性地做好全日观察;家长根据保健教师的指导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提升了评价分析的科学水平。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以及计算分析的准确性,共同形成了分析与改进幼儿健康的“证据链”。而该系统更大的优势在于数据库的建立,它能实现数据的积累,并且能随时对数据进行对比,深入挖掘数据中隐含的信息,了解其发展的趋势或变化规律,从中不仅能看到幼儿个体的健康成长轨迹,更能从全园的角度做好季节性预防等工作。
 
突破之二:形成持续改进的保教活动质量观测的“四类制度”
 
如何才能让评价资料和数据既对提高班级的保教质量起作用,又为优化幼儿园课程提供依据?如何才能让幼儿园的各个层面都发挥保教活动质量评价的功能,形成课程领导的统一体?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保教活动质量观测中心(由负责课程与教学的副园长担任中心主持人,由各分部行政助理和教研组长为核心成员)的运作进行了制度设计,形成了“日日研、周周测、月月控、学期评”保教活动质量观测的四类制度,聚焦“观察——分析——评估——调整”四个环节,使保教活动质量观测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各个层面(班级、教研组、保教活动质量观测中心、幼儿园课程评议委员会)形成“互为基础、相互链接、循环推进”的一体化运作,以保证“思优”课程实施到位及幼儿活动的科学有效。
“四类制度”的设计与运作主要基于以下思考:(1)保教活动质量评价与保教活动实施是同步进行的,保教活动质量评价应成为一种常态性的专业活动。(2)每位保教人员都是保教活动质量评价的主体,保教活动质量评价过程应成为促进保教人员专业提升的过程。(3)形成完整的、可相互印证的“证据链”是保教活动质量评价科学性的基础,实现保教活动质量评价过程与结果的透明化是保教人员积极参与、行动可见的保障。(4)让事后的分析与改进和事前的预测与控制同时成为持续提升保教活动质量的行动。
 
日日研——保证一日活动执行其太到位
 
“日日研”的目的是保证幼儿园在其基本组织单位(班级)和基本时间单位(日)中课程实施的内容和活动安排执行到位,避免教师在一日活动实施中出现无视保教工作的基本规范,随意改变活动流程和活动内容的现象,达到执行课程及有序开展的基本要求。每天的数据资料收集与积累是日后开展评价的基础,因此“日日研”的重点是观察。
班级层面的“日日研”主要包括观测一日活动各个环节,每天下班前开展“每日预研”活动以及每日保教工作的“三公开”(班级保教活动计划公开、一日活动环节<流程>公开、活动效果记录公开)。
保教活动结果观测中心层面则由主持人通过在同一时间段内对同一年龄班级状况的巡视以及在连续几天的同一时间段内对不同年龄班级状况的巡视等方式进行全园的整体观测。
 
周周测——提升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周周测”重在分析与把握幼儿园一周实施生活、学习、运动、游戏四类活动的有效性,通过教研组开展的针对四类活动实施效果的分析与交流,避免同年龄组幼儿的活动水平在课程目标达成度上出现落差。
班级层面“周周测”主要由教师依照《儿童需要行为表现及活动倾向观察指引》汇总一周资料,对一类活动实施效果进行测评,相关资料归人“幼儿成长档案”和“教师研究档案”。
教研组层面的“周周测”则召集本教研组教师就本周指定的活动进行领域范围内的交流研讨,对各班提交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本年龄组此类活动的实施情况及效果,找出共性问题,共同商讨、寻找改进的对策,同时对各班执行周计划情况进行分析,确保一周班级保教活动的平衡与有效。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常用物品消毒方法及要求

下一篇:管理创新从细节入手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