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焦虑篇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07-10-31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日益成为教师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原因,目前亦有一些较为宏观的调查和分析。透过这些宏观资料,笔者发现,职业倦怠这种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的焦虑心理,而累积的焦虑心理,又往往诱发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焦虑心理,指的是人们在面临当前的或可能出现的某种威胁、危险时,所产生的紧张、不安、焦急、忧虑等情绪体验,常表现为心绪不宁、浮躁不安、血压和心率增强、面色苍白,心理和生理发生变异,健康受损,等等。调查显示,在当代成年人中有高达4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表现。焦虑已成为当代人健康、幸福的最大杀手。在教师群体中,焦虑情绪无论是数量还是程度,都呈逐渐增长的态势,直接损害着教师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一、焦虑状况反映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不同程度

    幼儿教师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表现,其焦虑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程度表现。分析幼儿教师的焦虑状况,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由于高自尊心的驱使,幼儿教师常常过度保护自尊心,而产生心理的焦躁不安。因此,她们的焦虑主要表现为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作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依据程度的不同,大致有三种表现:

         1.轻度焦虑

    轻度焦虑往往是指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对某些关系重大的事件,不能泰然处之,而产生的一种有些紧张的情绪。我们常常说的“我有点紧张”就是轻度焦虑的表现。一般来讲,这种焦虑状态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反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轻度焦虑的人,即使面对某些挫折和失败,也依然能够在其内存的自尊感和自身价值感的作用下遇事随机应变,随时防御所面临的危机,淋漓尽致地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或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一些老师在观摩课之前,坐卧不安、茶饭不思,晚上甚至睡不着觉,但真正开始上课的时候却能灵活自如。这样的紧张,实际上是由于对观摩课的重视和对自己高水平表现的期待而产生的心理反映,属于一种轻度的焦虑,恰恰有助于上好观摩课。又比如:老师职称评定,某一教师申报未通过,之后的一年里,她一直处在紧张的状态之中,不随意地放松自己,能积极地为再次的评定做准备,这样的紧张也可以视为轻度焦虑。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轻度焦虑存在,在工作中,有职业倦怠的闪现,常表现为“口是心非”―“我不想干了”!其实是想经过努力干得更好。因此,轻度焦虑是有得利于职业生涯的。

         2.中度焦虑

    中度焦虑一般是指由于情绪的极度紧张,在面临需要应对的事情时,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原有水平,造成挫折或失败。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紧张了!”比如:一位老师在自己准备得非常充分的观摩课上,出现了大脑一片空白、语无伦次的现象,这就是中度焦虑的表现。中度焦虑以应对事情的失败告终,严重地损伤了自尊心,使个体的价值感失去依托,它对自尊心留下了永久创伤。但是,中度焦虑如果能得到及时的宣泄和排解,或者在突遇某种变化而能使其重新精神振奋的情况下,则又可使个体心理达到平衡,恢复正常。比如上述老师,在随后的又一次公开活动中,正常地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又重新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自尊心也得到抚慰,感到扬眉吐气、意气风发。所以,中度焦虑处于一种边缘状态,调节得好,身心又有一个新的平衡;调节得不好,则出现病症。中度焦虑有明显的职业倦怠表现,但这种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持久,表现为间歇性。

 

        3.重度焦虑

 

    重度焦虑常常被认为是由于中度焦虑长期得不到调整,使个体终日处于一种莫名的紧张和恐怖之中,并伴随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紊乱,所形成的一种病症。重度焦虑又称焦虑症。我们常常说的某人“过分紧张”,指的就是这种病症。患有这种病症的人,事无巨细均不安和恐惧,吃不香,睡不着,惶惶不可终日,虽刻意维护自尊,却反被认为缺乏自尊。它严重影响了个体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在教师群体中患重度焦虑的人数在增长,并且出现由于重度焦虑所带来的自我伤害问题。重度焦虑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治疗。在职业发展方面,重度焦虑者表现为非常明显的且极其严重的职业倦怠,常常试图逃离现有岗位,有些甚至还会不惜一切代价。

 

二、焦虑原因分析―挖掘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潜在因素

 

    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从对幼儿教师焦虑心理因素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挖掘其职业倦怠的潜在因素。幼儿教师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三:

 

        1.社会变迁的冲击

 

    为了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相适应,教育也需要发生相应的调整。近20年来,教育改革的速度十分迅猛,教师从观念到行为发生了很多变化。可以看到,今日的教师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有了很大的区别,她们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她们更是努力地朝向儿童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目标奋进的研究者。拥有新的专业素质已成为当今教师必须对社会做出的承诺。这种变化,是改革的必然,它同时不可避免地带给幼儿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了,广大幼儿教师在感到被关注和信任的同时,也感到了挑战与压力,有些幼儿教师甚至认为这种压力高过中小学老师。一位幼儿教师说:“幼儿园的安全问题已经使我们忧虑重重,再加上不断的新要求,特别是新《纲要》的要求,我们的确有很大的压力。”改革、变迁带来了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新变化,它使人们原有的安全感丧失,同时昭示一条必须适应变化的发展道路。所以,在变化与适应之间,压迫感、焦虑心理会跌宕出现:一些教师由于主客观的原因,面对变化和压力,无法应对,适应起来捉襟见肘。焦虑心理、职业倦怠不期而至。

 

        2.管理科学化的缺失

 

    教育改革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教师在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现实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却不能紧随这种变化,与事业的发展难以担适应。笔者从与一些教师的谈话中发现:教师的焦虑除了来自于自身素质待提高的压力之外,最为集中的就是管理现实对教师成长的束缚。比如管理者评课,许多还停留在运用标准化、统一化的评价模式上,像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完成本次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依据总目标的要求、考虑当前儿童的兴趣所作出的调整,往往被认为是“跑题”、没有完成教育任务,等等。教师的手脚被束缚住了,她们在观念和行为中处于两难的境地。有一些教师为不能很好地处理评价与实施中的类似问题而时常焦虑。

 

     诚然,管理者也有自身的难处,比如教师水平的良莠不齐,往往是管理者对上述问题蹒跚不前、无法改革的缘由之一。那么,有没有解决这些管理问题、使教师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的方法呢,当然有,假如我们认为教师水平的良莠不齐是管理者难以改变管理模式的理由的话,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一下“分层”管理呢?对一些素质高、自觉性强的教师,管理者完全可以给她们更多的空间,让她们尽情地发挥潜能,而对一些素质不错、但自觉性不够的教师,则应加强管理,以保证教师个人的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当然,对一些素质还有待提高的教师,管理的重点是促进她们拥有最基本的素质,比如,教案要认真写,不能像有经验、素质高的老师一样,只粗略写出框架,等等,假如管理都能够真正以人为本,讲求科学化,相信幼儿教师一定能够感到关怀的温暖,而大大去除内心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增强。非科学化的管理也是产生焦虑的原因之一,它影响教师的工作满足感,从而滋生职业倦怠。

 

        3.自我调节的无力

 

     焦虑普遍存在于社会成员当中。一些人调节得好,焦虑变成了动力,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也有一部分人不能很好地调节,焦虑难以去除,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比如,有些教师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觉得自己处处都不行,缺乏自我认同感,再加上某些失败的体验,于是做事之前常常有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我不行。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使大脑活动减退,使潜能不能正常地发挥,结果是焦虑心理加重。研究也证明:一个人越能正确认识自己,就越能接受自己,社会适应能力也就越强;反之,就会产生紧张不安的焦虑心理。因此,自我的调节非常重要。除了心理的调节之外,自我行为的调节也很重要,比如行为上的积极、主动,可以让自己不断增加竞争的实力,拥有坚实的准备,不至于在需要应付的事件出现时手足无措。有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迫,可就是没有行动,终日持续地惶恐,待“山雨”真的来时,紧张、焦虑就真的不可避免了!所以,认识自我是一个方面,完善自我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否则,焦虑丛生!被动的局面,当然导致职业倦怠。

 

三、焦虑调节一一防范和克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与措施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于人、于已有百害而无一利,它不仅伤害自身,而且对儿童的发展也会构成极大的危害。防范和克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调节其焦虑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1.认识不同焦虑的状况

 

    轻度的焦虑不仅对人无害,而且可以激发斗志,唤起警觉,促进人们的学习和工作的绩效。但是,长期中度焦虑以及重度焦虑的存在,却对人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危害较大。这种焦虑常常导致适应和应对的失败,一些不良的情绪也会接踵而来。所以,教师焦虑调节的第一步是认识自己的焦虑状况对于轻度的焦虑,要发挥其优势,防止其蔓延势头;而对中、重度焦虑要慎重对待,不能掉以轻心。教师不妨对其焦虑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将自我调节与心理治疗相互结合进行。

 

         2.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

 

    分清焦虑状况之后,要分析原因所在。比如,某位教师的焦虑来自于幼儿园对教师安全意识的过分强调,其终日小心翼翼,不敢让孩子活动,不许孩子超出其视线活动,家长、领导的批评与指责使其产生严重的焦虑。这个看似由于管理造成的焦虑情绪,其实是由于教师自身工作的无力造成的。试想,如果教师能够分析儿童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那么,相应的教育措施也就会应运而生:增强儿童的自我安全意识。所以,束缚孩子的活动,看似安全了,但却没有安心―潜伏着更大的焦虑。因此,分析焦虑的原因,一定要准确,将外因与内因结合起来。

 

        3.自我调节与心理治疗相结合

 

    在了解自身问题的基础之上,正视现实,摆脱焦虑,即属于自我调节。自我调节的方法很多,比如改变错误的认识和偏颇的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与同事、朋友交流沟通;等等。然而,也有一些教师,经常被焦虑困绕,自我调节难以奏效,那么这时最好的办法是求助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作为一种专门的治疗技术,心理治疗可以解决人们心理的淤积,减少焦虑、忧郁等精神症状,改善人们的非适应行为,提高适应能力,保持、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更多有关“教师节”的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幼儿教师网2012年专题—— 

 


 

 

上一篇: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随感

下一篇: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若干思考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