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开发 有害无益
作者:赵忠心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15-07-13
“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神童”
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不太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上个世纪进入八十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打开了封闭的国门,加强了对外的文化交流,外国的儿童早期教育理念传入我国。中国的年轻父母们大开眼界,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从电视里听到或从书本上看到许多闻所未闻的新鲜说法,感到耳目一新。
比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一个孩子到四岁时,其智力发展了50%,另外30%到八岁时发育完成,其余的20%到十七岁时完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五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更是语出惊人,使人听了后悔不迭,说“婴儿生下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晚了两天了。”
年轻的父母听到这些说法后,大为震惊,迫切希望尽早开发孩子的智力。
就在这个时侯,我国有人乘机推波助澜,提出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神童方案”,具体指标是“0岁认字,3岁扫盲。”并且武断地说:“婴儿个个都是神童!”“能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
这个“方案”一出台,便使一些年轻父母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总不相信,“神童”都出在别人的家里。“情人眼里出西施,父母眼里出神童”。左看右看,怎么看自己的孩子也是个“神童”的“坯子”。
于是,在一部分年轻父母中就掀起了开发儿童智力的热潮,并且是一发而不可收。
“掠夺性”的早期智力开发无异于“杀鸡取卵”
应当说,中国的父母从不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到开始重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是开化的表现,按理说应该使人高兴。
然而,从当前的情况看,却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那就是“过度开发”。就是超越孩子承受、接受能力限度的智力开发。有的甚至实施“掠夺性”的开发,大有“杀鸡取卵”之势。
比如,有的在孩子一两岁、连话都说不利索的时侯,就迫不及待地教孩子认字、算算术、背古诗、学外语;有的孩子刚刚三四岁时,就延请老师教钢琴、书法、绘画。也有的还不到上小学的年龄,就提前实现从以“游戏为主”到“以学习为主”的过渡,在家里开设“课堂”,以小学课本为教材,迫使孩子以学习为主,每天安排得满满的,让孩子提前过上了小学生的生活。
家长下这么大的功夫,孩子要是学不好,不愿意学,家长能容忍吗?于是,就责备、训斥,甚至拳脚侍侯。有些父母看来,儿童的智力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狠狠地开发,绝不能手软!
结果,有的就因为读不出唐诗《咏鹅》中“曲项向天歌”中的那个“项”字,父亲在一气之下把孩子打死;有的因为说不出阿拉伯数字中“10”字,被母亲活活打死。类似的儿童悲剧屡屡发生。
应当承认,儿童从0岁到6岁之前,是身心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大脑接近发展成熟。学龄前儿童具有潜在的智能,有待于开发。但是,儿童毕竟不同于成年人,智能的潜力是有限的,并不是无限的。要开发,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不能操之过急。超过了儿童可以承受的范围,实施“掠夺性”的开发,“欲速则不达”,还会伤害儿童身心的正常发育。
不及时开发,会影响儿童智力正常的发展;同样,“过度”开发,也会对儿童的智力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即或是“神童”,最后成才者也寥寥无几。
社会上是有天赋很高、在很小的时侯就显露出特殊才华和智能的孩子,那是人们常说的“神童”。不过,“神童”毕竟是极个别的,在儿童中所占的比例极小,最多也不超过千分之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说“婴儿个个是神童”,这不是事实。说“能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那是不可能的,明明是在忽悠家长。
有的父母听说有两三岁认一两千字的,就以为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也照“方”抓药,不惜花重金实施什么“工程”、“方案”,“照葫芦画瓢”,企图也把自己的孩子造就成人人羡慕的“神童”。其实,婴儿并不个个都是神童。如果家家户户都对孩子进行“神童教育”的话,不知道会有多少孩子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呢!
年轻父母们头脑要冷静,不要头脑发热。有人吹得神乎其神,说已经造就出了多少多少“神童”,那是吹牛。十多亿人的泱泱大国,几亿儿童,出那么几十、几百,就是有几千个“神童”,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实际上,并不是炮制“神童方案”的人造就出来的,那完全是骗人人的谎话。
实际上,二三岁能认一两千个字,在中国并不是新鲜事,古已有之。中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就有近千个。即或是“神童”,也不见得个个成材。像宋朝时期,有文字记载的“神童”就达上百个。然而,最后成材的却是寥寥无几。
过于夸大早期智力开发的价值有害无益
不可否认,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是有好处的。但也不可任意夸大。任意夸大,势必导致强制进行“掠夺性”的智力开发。
上述那几位外国专家的话应该有个分析,其实都是针对忽视早期教育的现象,采取夸张的说法,以为警示,有“矫枉过正”之嫌,不能当真。
如果真的像马卡连柯说的是五岁以前就完成了90%的教育,像蒙台梭利说的三岁就是人的一生,那么,小学、中学、大学教育岂不可有可无?终身教育更属“画蛇添足”。
况且,他们所强调的早期教育,并不是“认字”、“算算术”之类,而是身心的全面发展。像巴甫洛夫所说“出生三天以后开始进行教育就已经晚了两天了”,显然,这绝不是指的“识字”、“算算术”之类。
然而,近年来,有的人就是以这几位外国人的话做“理论依据”,到处宣扬“早期教育决定论”,推行以识字为主要内容的“神童教育”,这并不科学,是不负责任的,家长切勿轻信。
编辑sunny
- 相关博文:
- 宝宝班:一些手指游戏,过度环...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108
- 千万不要错过0-3岁早期开发...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049
- 浅谈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灵妖阅读人气:1853
- 灾害无情,你我有情!夏天之恋阅读人气:847
- 幼儿早期智力的开发 宝贝.真棒!阅读人气:976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如何科学组织一日活动的过度环...悠悠我心阅读人气: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