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幼儿园教学中的“Think AIoud”策略

作者:陈琴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传时间:2015-12-02

    “Think Aloud”一词的中文原意为“边想边说出来”,是一种通过让儿童在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声地说出他们的思考过程,从而培养和提高其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因此,“Think Aloud”也被称为“有声思维”。
    “有声思维”最初是在心理和阅读研究中用于对儿童在各种思维、问题解决和阅读理解任务下的心理过程进行评估的一种工具,后来这一方法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中,成为教师向学生示范理解策略的一种教育策略。在美国,“有声思维”应用最多的是儿童的阅读教学,但同时它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学、科学和社会等各领域的学习中。
    “有声思维”是通过在阅读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言语讲述思维的过程,包括如何将不同的事实联系起来、如何确定文本中各部分的含义、如何进行预测以及如何对文本的总体含义或目标做出推断或结论等,从而将读者或作者所运用的各种策略都清晰地展现出来。
    通过“有声思维”教学,教师可以将隐藏在理解、问题解决和其他一些认知任务之下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从而为儿童学习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搭建起一个“脚手架”(Scaffolding),帮助儿童认知和学习在一个特定的任务中应该和需要进行哪些思考。因此,通过“有声思维”,儿童可以学习如何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思考,也就是运用元认知来监控学习的过程,学会积极地监测自己的想法并自觉地判定所需思考的内容,以实现理解的最大化。
    尽管“有声思维”策略在美国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最为普遍,但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幼儿园的教学中。已有研究表明,即便是2岁半的幼儿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元认知思维。比如,他们会在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的一些事情上发表自己的看法;3~5岁的儿童会使用“知道”“想想”和“忘记”等词语;5岁的儿童已经能够在实施任务前先进行计划,并在过程中监控和调整自己的思维,如在已有策略无效时灵活地转换策略等。
    通过学习“有声思维”,儿童尝试着在思考和解决一个问题时将内在的思维过程用言语表达出来,并逐渐内化这种方法,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这是帮助儿童
理解和学会学习,从而逐渐成长为一名深思熟虑的、独立的学习者的非常宝贵的一步。
    “有声思维”教学强调教师通过解析思维的整个过程来引导儿童学习和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按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进程,我们可以将“有声思维”策略大致分为三类:前思维策略(Preactive thinkingstrategies)、交互思维策略(Interactive thinking  strategies)和反思思维策略(Refectivethinking strategies)。下面我们将主要以儿童的阅读活动为例,对这三类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前思维策略
    在阅读活动开始前,先对当前的阅读主题进行一个初步、整体的思考,包括明确阅读的目标或目的、激活背景知识、识别内容结构等。
    1.明确阅读的目标或目的。教师示范和引导儿童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明确阅读的目标或目的。例如,“现在我们读这本书,这样就可以回答昨天×××提出的问题——下个星期我们在动物园中将会看到哪些动物?”“这是一本关于五只猴子的故事,我想读完这本书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五只猴子到底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了。”
    2.激活背景知识。教师示范如何将阅读的主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这是一本关于种子的图书。我知道妈妈总是用种子来喂小鸟。但这本书是关于种子种植的。那么,在种子种植方面我知道什么呢?”
    a.识别故事主题。教师示范如何思考和识别图书的内容和主题。例如,“这本书中有不同种类卡车的图片和索引表,所以我想这是一本介绍卡车的书。”“这本书的名字是‘我是谁的宝宝’,我想这本书应该是要回答这个问题。”
    交互思维策略
    在阅读过程中针对具体内容所进行的一些思维活动,包括识别故事结构、进行提问、描述思维构图、进行预测、进行推论以及选择策略等。
    1.识别故事结构。教师示范和引导儿童思考和分析:(1)故事中常见的一些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例如,“我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Jule Ann,故事的地点是她的花园,接下来我需要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了?”“在故事开始时床上一共有多少只动物?我需要回到书的开头去把它找出来。”(2)故事内容的组织结构。例如,“我看到这一页上写的一句话是‘我是谁的宝宝?’我想接下来一页将会回答这一问题。”
    2.进行提问。教师示范通过一些提问来帮助自己:(1)记忆阅读的内容。例如,“在这一页上有多少小鹅,鹅妈妈找到她的宝宝了吗?”(2)进行发散性思维,思考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例如,“我在想如果猴子妈妈让他的五只小猴子同时在床上蹦蹦跳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在想一捆棍子是不是也会像一根棍子一样容易折断呢?”(3)进行批判性思维,理解和思考故事。例如,“我在想如果班里的某个小朋友因为没有人愿意跟他一起玩而很伤心时,我可以怎么做?”
    3.描述思维构图。教师示范如何在头脑中进行思维构图来组织和理解所阅读的内容。例如,“如果我闭上眼晴,我可以看到我们上星期种下的小种子。当我睁开眼睛时,我看到了嫩芽。我想咱们的种子正在生长。”“我看到小猫头鹰和他的妈妈在一起,猫头鹰妈妈比她的宝宝更大,羽毛也更丰满。我想等小猫头鹰长大后,他也会变得像他妈妈一样的。”
    4.进行预测。教师示范停下来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例如,“我想好奇的乔治接下来就要走丢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认真地看看他是在朝哪个方向走的。”“鲁鲁(一只鹅)认为乔治(一只老鼠)是一只狐狸,因为他就像狐狸一样有大大的耳朵、亮亮的眼晴以及光亮的皮毛,但实际上乔治并不是狐狸,它只是一只老鼠。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想乔治应该会做一些事情来向鲁鲁证明他不是狐狸。”
    5.进行推论。教师示范如何根据故事中一些具体的细节,如人物表情或动作等来进行推论。例如,“我看到姜饼男孩的脸,我猜想他肯定是害怕这条河,或者是他害怕那个小人。”“我觉得北级熊妈妈肯定特别爱她的宝宝,因为她把宝宝紧紧地抱在怀里。”
    6.选择策略。教师示范如何思考和选择适宜的策略来帮助自己破解困惑和问题。例如,“我打算重读前面几页,因为我不理解为什么仓鼠需要啃木头。”
    反思思维策略
    在阅读之后进行一些延续性的和扩展性的思考,包括复述,对故事进行分类以及思考作者的意图等。
    1.复述。教师示范和引导儿童在阅读结束后可以根据记忆或者是看图来复述这个故事。例如,“我想回家后给妈妈讲讲我从这本书里学到的关于蜘蛛的事情,这样我就能记得更清楚了。”
    2.对故事进行分类。教师示范如何将此故事与已知的其他故事联系起来,引导儿童学习对故事进行科学的分类。例如,“今天,我们读的这本书((你见过我的猫吗》,使我想起了我们上个月刚读过的另一本书《你是我妈妈吗》。”
    3.思考作者的意图。教师示范如何通过图书上的一些内容来思考和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例如,“在《大卫不可以》这本书的作者介绍那一页,我发现了原来作者在小的时候有点像这本书中的大卫。我就在想为什么他决定要写这本书呢?”“在《我是谁的宝宝》这本书中,作者把每种动物宝宝的图片都和动物妈妈的图片挨着放,我在想他这么做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每种动物宝宝都叫什么名字,他们都是谁的宝宝。”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有声思维”的策略涉及对阅读的主题、内容、结构等各方面的思考,但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儿童思维的习惯,学习基本的思维方法,如关联、预测、推论等。因此,在幼儿园“有声思维”的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尽管“有声思维”可以使“大声朗读”(Read Aloud)活动更为丰富和深化,但是对于年幼的儿童而言,阅读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让儿童喜欢和爱上阅读。因此,“有声思维”教学不宜在儿童刚开始接触和阅读这本书时就进行,而应该是在第二次或第三次阅读时使用。同时,在每一次阅读活动中,教师最好是只停下来一次或两次运用“有声思维”的策略即可,频繁停顿会破坏和削弱儿童享受阅读本身所带来的快乐。儿童对于“有声思维”策略的学习和掌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二,“有声思维”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儿童自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当儿童对于某一个或某几个“有声思维”策略已经很好地掌握之后,教师就需要从“有声思维”的示范者转向引导者,提示和引导儿童自己来进行思考,如“×××现在会想什么呢”或“有谁想来进行‘有声思维’”,并进而让儿童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当儿童能够自发地提问和分析问题时,如“这些动物怎样才能回到动物园呢”“这使我想起……”等,就表明他们已经逐渐学会了独立灵活地运用“有声思维”的策略了。
摘自:《学前教育》2015.10
编辑:cicy

上一篇: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体验英国的科学教育

下一篇:库区移民家庭背景下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教育策略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