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指南》透析体育活动的价值

作者:吴彩霞  来源: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04-2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健康领域从“具有健康的体态”、“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目标”、“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九个方面谈到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大块的目标。如何遵循《指南》精神,实现其核心价值与普适价值呢?笔者撷取身边的几个体育活动案例进行分析,但愿能给幼教同行以启发。
    核心价值的实现
    体育活动最直接最核心的价值是:增强幼儿体质,增进其身心健康。体现在《指南》中的“动作发展”这一部分,“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幼儿教师都会设计一些活动来发展幼儿各种运动能力,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发现一些实现偏差和实现过度的现象。
    【案例1】
    小班体育活动“好玩的丝巾”。核心目标:通过玩丝巾练习抛、接、走、跑、躲藏等技能,体验同伴游戏的快乐。活动主要流程:1.热身运动。2.师生拉个圈圈坐下,老师示范玩抛、接丝巾的游戏,启发幼儿自己探索丝巾的玩法;3.老师当猫妈妈和小猫玩捉迷藏游戏,请小猫试着用丝巾把自己的头、手、脚藏起来,妈妈找小猫;4.请小猫尝试用丝巾将自己全部藏起来,不发出声音,不让妈妈找到。
    丝巾是幼儿喜欢的物品,柔软、可塑性强,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然而,这节以丝巾为主角的活动看上去幼儿玩得很开心,但是,其运动量远远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丝巾探索游戏。
    针对当前幼儿运动能力较差、体质下降的现状,《指南》明确提出“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这一目标,意在引导教师和家长重视幼儿的体质、体能,因此,像“好玩的丝巾”类一物多玩式的体育活动应注意调整其活动密度、增加运动量。上述案例中幼儿自由探索丝巾的各种玩法之后,老师应该选取几个运动量稍大的玩法和孩子一起玩,比如,将丝巾放置胸前,看谁能够飞快地跑不让丝巾掉下来;将丝巾变成一条“河”,玩跨河的游戏;将丝巾变成尾巴,追逐玩“捉尾巴”的游戏等等,这样既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案例2】
    中班体育活动“和椅子玩游戏”。核心目标:探索椅子的各种玩法,练习助跑跨跳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活动主要流程:1.热身运动;2.自主探索椅子的玩法,着重启发幼儿借助椅子助跑跨跳;3.练习助跑跨跳,先是一张椅子躺在地上跨跳,然后是两张椅子并排难度加大跨跳,接着是三张椅子并排更大难度跨跳;4.放松活动:坐在椅子上相互捶捶背,捏捏肩,拍拍腿。
    笔者看到整个活动中幼儿围绕椅子一直做着“跳”的动作,准备活动中,老师不时提醒幼儿将椅子放躺进行“跳”的活动,主体活动部分更是“层层深入”地围绕椅子开展“助跑跨跳”活动,孩子们在一点一点加大难度的过程中跑着、跳着。较之“好玩的丝巾”来看,这节活动有了运动量,但是,很显然,老师是在组织孩子进行一种“助跑跨跳”的技能训练,看似采取“跳过河”的游戏方式,但一点一点加大难度,一次又一次地练习,幼儿对这种单调的技能训练活动并不感兴趣,这种专项训练方式违背了《指南》的相关精神。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应以全面发展为主,不可进行“机械训练”,因为幼儿身体较为娇嫩,力量较小,专项训练容易造成幼儿局部机体的过度疲劳,对幼儿的生长发育不利。案例中幼儿腿部运动负荷偏大,其他部位的运动负荷不足,达不到全面锻炼身体的目的。组织这类体育活动时,教师在关注幼儿某一技能的同时要兼顾到幼儿身体各部位的全面锻炼,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根据《指南》精神,笔者以为这节活动可以进行以下调整:幼儿在探索椅子玩法的过程中不必强求其玩“跳”的游戏,应让幼儿自由探索,运动身体的各个部位。主体部分学习“助跑跨跳”可以设计为一个情境游戏,在第一轮基本掌握跨跳方法之后,玩“小兔采蘑菇”的游戏,老师用椅子拼摆几条宽窄不一的“河”,再设置一些草地、木桩等障碍物。小兔子们在采蘑菇的路上,需要爬过草地,跳过宽窄不一的河流,还需要在木桩上平衡走,最后计算采了多少蘑菇,这样既增加了情趣,又减少了跳的单项训练,同时在比较蘑菇多少的过程中还增加了数概念。
    普适价值的实现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整合的,应该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体育活动中我们还应该尽力实现其普适价值: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身体运动中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发展其智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等。
    【案例1】
    大班体育活动“捉尾巴”。核心目标:锻炼幼儿奔跑的技能,能够按要求追寻目标。活动主要流程:1.热身运动;2.幼儿间自由随意捉尾巴;抓与自己相同颜色的尾巴;看标记捉尾巴:红色抓绿色,绿色抓黄色,黄色抓紫色,紫色抓红色;看标记绕障碍捉尾巴:红色不可以抓绿色,绿色不可以抓黄色,黄色不可以抓紫色,紫色不可以抓红色;3.放松活动。
    本节活动老师尝试将数学活动与体育活动进行整合,活动过程中渗透着分类要求,层层递进。《指南》强调教师“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本次活动老师将体育活动与数学活动整合,是比较好的一个主意。但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由于老师节奏把握不太好,每一轮尾巴捉好之后,都要组织孩子集体进行尾巴统计,统计时间很长,影响了活动密度,尤其此活动是在冬季进行的,室外气温比较低,较长的统计时间影响了幼儿的活动量,这与幼儿体育活动“低强度、高密度”的组织原则是相违背的,影响了锻炼效果。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灵活把握,第一、二层次活动难度比较小,基本上幼儿都能够按要求捉尾巴,没有错误,这就不需要统计,第三、四层次稍有难度,可以组织小朋友相互检查,这样就避免了集体一一检查的弊端,使得活动节奏张驰有度。
    【案例2】
    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小布袋”。核心目标:发展幼儿上下肢动作的协调性,增强幼儿的弹跳力和下肢肌肉的力量。活动主要流程:1.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进场,教师将小布袋一一抛给幼儿,幼儿将小布袋当“床”躺在上面按老师指令做各种准备动作;2.幼儿自由玩小布袋;老师从幼儿玩的方法中提取出“站在布袋里拎着布袋向前跳”的动作,和幼儿一起玩“比谁跳得快”的活动;玩“蚕宝宝”游戏,幼儿钻进布袋中模仿蚕爬、“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蛾”等动作;3.整理活动“变魔术”:先把布袋从胖子变成瘦子,然后变矮子,将这些小矮人放回家。
    上述案例是上海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副园长施渫非组织的一节经典活动,可以说实现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核心价值与普适价值。本节活动的核心价值是锻炼幼儿上下肢的协调能力,孩子们在跳、爬的过程中充分得到锻炼,游戏性强,没有专项训练的痕迹,活动节奏把握合理,幼儿运动量恰到好处。
    其实现的普适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实现了领域整合:活动中“蚕”的一系列活动就是一个科学内容,孩子们从游戏中了解到了“蚕”的一生,丰富了相关知识。
    2.处处能激发幼儿参加锻炼的兴趣:活动开始幼儿躺着做准备活动,当幼儿趴着时老师要求做双手抓住双脚的动作,然后他将此形象地称为“篮子”,并一个个做着“拎篮子”的动作,将幼儿整体拎起再放下,中间幼儿钻进小布袋变成“茧”之后老师也将其一个个拎着移动地方,幼儿开心极了。
    3.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活动最后用“变魔术”的游戏让幼儿收拾器械,幼儿在老师魔术的口令下一次次将小布袋进行折叠,不知不觉中便折叠好了,并且整齐地放进了篓子里。
    4.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品质:笔者观摩活动时看到一件突发事件,一个小男孩子摔了一跤,鼻子有一点点出血了,施老师阻止配班老师将其带出活动现场,而是蹲下看了看小男孩的鼻子,确认没有大事后,拿了一张面纸巾递给男孩,示意男孩子自己擦鼻子,并让男孩在场地一边休息。活动中施老师不时去关注男孩,鼓励他重新加入活动,男孩鼓起勇气参加活动时,老师没有要求他一下子进入比赛状态,而是让他先当裁判员,当男孩有了参加比赛的愿望之后再让他去参加比赛。整个处理过程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男孩顺利地战胜了自己。
    只要我们幼教工作者做个有心人,认真分析幼儿年龄特点,深刻领会《指南》精神,就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幼儿。
摘自:《学前教育》2015.04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策略

下一篇:将户外活动进行到底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