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策略:问题:这样提问合适吗?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4-09-29

    今天。沈老师组织了一个小班歌唱观摩活动“挠痒痒”。沈老师以一张画了不高兴的大树的图片导入活动。沈老师先引导幼儿观察大树的表情,然后问幼儿:“孩子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大树高兴起来吗?”听了这个提问,孩子们大多不知如何回答。这时有一个幼儿站起来回答说:“给大树浇浇水。”这个答案显然不是沈老师所想要的,于是,沈老师又做了一些引导,但孩子们还是回答不出沈老师想要的答案。最后,沈老师只好自己说出答案“给大树挠痒痒”,随后转入活动的下一环节。
    在活动结束后的研讨中,有教师认为沈老师的提问不适合刚入园两个月的幼儿,原因是该问题过于开放,幼儿还没有相关经验,也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教师应重点鼓励幼儿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学习大胆表达。有的教师却认为该问题适合小班幼儿,教师不必太在意幼儿能否回答,只需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的空间,目的是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的说法和建议有道理吗?请您帮助分析分析,这样的提问合适吗?音乐活动中的提问该如何把握?
          (江苏无锡  凌亚娟)
    答:音乐活动中的提问是开放性的还是封闭性的,是分析性的还是判断性的,是双项选择性的还是多项选择性的,等等,确实需要教师多加考虑。教师在考虑问题的类型时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明确本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本活动的目标是学习歌曲,那么教师的问题就应该是封闭性问题,直接指向歌词内容。比如,“歌曲里说,大树生气时,人们是用什么好办法让它高兴起来的呢?”这样的提问可以引导幼儿专注于歌曲内容,从歌词里找到答案,获得成功感。
    其次,教师要明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即使对同一年龄班的幼儿,上学期和下学期的提问难度也会是不一样的。对于小班幼儿,所提问题可以是二选一的。就此案例而言,向幼儿提问应该包含歌词,以帮助幼儿学习歌曲。比如,“歌曲里说,让大树高兴起来的方法是给他挠痒痒还是给他唱歌呀?”如果幼儿两个都选的话,教师可以再唱一遍歌曲或者重复唱这句歌词,让幼儿注意聆听,以引导幼儿达成认真倾听歌词,主动学唱歌曲的目的。
    再次,要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的价值取向不一样,问题指向也不一样。比如,我园三位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豫剧唱段“前腿弓,后腿蹬”(我们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将之改编成了《锄草》)时,由于价值取向不同,不同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提问方式也不同。
    第一位教师确定的教育目标主要让幼儿感受歌曲的韵味,要求幼儿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理解歌词内容。因此,教师在慢速地用“河南腔”清唱后,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这首歌听起来和以前听过的歌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以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歌曲旋律的理解并提问。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了该曲风格与其他歌曲的异同,帮助幼儿了解到该曲是河南地方戏曲。接着,教师逐句唱歌词,让幼儿体会除了旋律不一样,歌词内容也不一样。此时的问题是封闭性问题,是直接指向歌词内容的。比如,教师提问:“歌曲中‘把脚(jue)步放稳劲使匀’的‘脚’(jue)是指什么?”让幼儿理解河南腔唱的“脚”(iue)就是普通话中的“脚”(jiao)。
    第二位教师确定的教育目标主要让幼儿根据歌词自由创编动作。因此,教师主要采取的是探究创造性学习方法。但是这种探索是有限制的,动作必须根据歌词内容来创编。因此,教师第一遍演唱后就直接向幼儿提问:“第一句歌词‘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蹬’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动作把它做出来?”接着,教师根据歌词逐句引导幼儿讨论“那个草死,苗儿长得好”“心不要慌来,手不要猛”,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创编动作。
    第三位教师确定的教育目标主要让幼儿开展锄草游戏。因此,教师主要采取的是引导幼儿观察模仿。教师所提的问题都是封闭性问题。在活动开始时,教师扮演农民出场,告诉幼儿要先学会这三个口诀,才能跟着农民去锄草。接着,教师直接示范第一个“锄草”动作,并提问:“‘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蹬’,农民是怎么做的?”让幼儿直接关注教师的动作并模仿学习。接着,教师依次念唱其他口诀,幼儿在模仿教师的动作后直接进入游戏环节,从中领悟到豫剧的韵味,感受到锄草游戏的乐趣。
编辑:cicy

上一篇:运用电子白板优化幼儿园集体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教育策略:问题:谁对谁错?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