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三个转变
作者:汪劲秋 来源:浙江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上传时间:2014-06-05
在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今天,如何真正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价值,如何提高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质量,是值得每个幼教教研员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觉得,现阶段幼儿园组织的教研活动应着力引导教师全面提升保教素养,真正促进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我们近期重点开展了有关研修,倡导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转变之一:从幼儿适应活动到活动适应幼儿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研修过程首先是“发现儿童”的过程。教师只有理解并掌握儿童独特的学习与发展特点,转变固有的儿童观,才有可能使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真正符合幼儿的经验与需要,而不是让幼儿被动适应教师事先的设计和安排。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我们提出了三个要求:让目光追随儿童的身影,从而尽量捕捉儿童的真趣。让耳朵充盈儿童的欢声,从而尽量倾听儿童的真意。让头脑思考儿童的故事,从而尽量体悟儿童的真心。
当教师带着这样的要求走进幼儿一日活动时,他们开始沉下心来认真观察,发现每个幼儿从一早来园晨练到傍晚离园,似乎一刻都闲不下来。当教师的目光真正追随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真正聆听到他们“好忙好忙”的心声时,教师就会逐渐发现他们的这种“忙”正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孩子们不正是在这样生活化的场景中不断成长与发展的吗?于是,教师们从中欣然理解了孩子们富有整体性、生活性、游戏性、情境性的学习特点。
与此同时,教师的儿童观也悄然发生着转变,变得尊重儿童。首先,教师觉得,既然儿童是人,他们就具备人的一切特征,也应该享有人的所有权利。在一日活动中,撒娇、贪玩、好动等,不正是孩子们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吗?当然,教师也意识到,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人,他们正处于独特的人生发展阶段,他们还远未成熟,所以常常表现出喜欢游戏、自我中心、情绪易变等特征。另外,教师还意识到,儿童是相互之间有差异的人,他们具有不同的经验基础、不同的兴趣需求、不同的成长轨迹和发展可能性。于是,教师们从中自然领悟了孩子们具有可发展性、新起点性、欠稳定性和有差异性的年龄特征。
在“发现儿童”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改变原来以教师预设为主,较为封闭、高控、整齐划一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方式,让孩子们有可能在自主空间更多的一日活动中,有自己选择、构想、体验、表达的权利;在更为低结构的一日活动中,有自由穿梭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权利;在更具差异性的一日活动中,有自然“游离”与“伸展”的权利。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第一,一日活动中增加幼儿自由游戏的时间,每天至少安排一小时的室内游戏活动和一小时的室外游戏活动。
第二,适当减少每天集体教学活动的量,中、大班从每天两个集体教学活动减少为一个,并且以“游戏化”的方式展开。
第三。分散安排幼儿的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如厕、喝水等的个别化需求,并将一直以来集中进行的上午点心改为“自助点心”。
第四,在活动室中常态化地提供各种材料,设置各类活动区角,让孩子们按需自由取用物品,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然与环境互动、与同伴交往……
转变之二:从简单拼凑活动到精心铺陈学习历程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研修过程也是“预约精彩”的过程。这种“预约"既是基于对幼儿原有学习经验的把握和尊重,更是对幼儿探究兴趣的有效激发和成长发展的合理期望。在着手开展相关研修时,我们对现行幼儿园一日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梳理,大致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内容的选择重预设。一日活动的内容应充分考虑是否来自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是否来自大部分幼儿的共同兴趣与需要。但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内容来自教师的预设,很少考虑幼儿的真实需要。为数不少的教师简单拼凑一日活动的内容,极少考虑幼儿学习的路径与自主建构的脉络。这使得一日活动内容的选择出现严重偏差,造成幼儿只能被动接受教师预先规定好的内容。
第二方面,目标的制定较单一。一日活动的目标应注重幼儿学力的整合提升,即要努力实现以态度为核心、能力为关键、知识为载体的发展目标,让幼儿在整合的目标下学习与发展。但实际上,许多教师甚少关注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等方面的目标,造成一日活动中幼儿学习态度与能力方面的目标弱化与缺失,或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等,这种单一的、缺乏深层次整合的一日活动目标无疑将妨碍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三方面,流程的安排较呆板。一日活动的流程设计应对复杂多变的幼儿学习情境和过程进行科学的调控,它既要为幼儿创设充分的学习机会和适宜的发展空间,又要以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指导艺术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但是目前很多一日活动流程安排过于呆板,“标准化”的设计机械封闭,极大地限制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积极主动性。
第四方面,评价标准重结果。对一日活动的评价应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伴随着活动的整个过程,是一日活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还十分欠缺,集中表现为评价只重结果。因此,必须在一日活动中注重对幼儿自主建构过程的评价,以便真实关注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是怎么积累经验的,是怎么发展能力的,是怎么表达成长喜悦的。
为了改变简单拼凑的痼疾.在一日活动设计中,我们提出要努力寻求以下三个“点”,精心铺陈幼儿的学习历程,预约一日活动的精彩。
1.寻找契合点
在确定一日活动目标时。要寻找与幼儿学习经验、兴趣、能力、需要的契合点。虽然幼儿的生活经验还很有限,理解事物的能力也不很强,但是在目标引导下的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一日活动设计,定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方便教师帮助他们梳理与提升经验、建构新的认知体系。譬如,在确定“尝试自己商议选定秋游地点”的一日活动目标后,结合幼儿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中那些主要景点在秋天的特别景色、特殊事件等经验储备,教师精心铺陈了“自愿分组搭建景区、小组介绍景区特色、共同投票选出秋游地点”等一系列一日活动历程,使孩子们有可能在此过程中满足需要、发表意见、参与决策等。
2.寻找链接点
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一日活动中,寻找与幼儿自主构建的学习脉络的链接点。每一次的一日活动安排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体现幼儿在主题活动背景下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的线索和发展轨迹。例如,孩子们在“小鬼当家”主题活动的探究历程中,逐渐积累起了有关不同职业、成人劳动等方面的经验。到了一定阶段,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模仿成人劳动的愿望。于是,有关扮演快递员、厨师、建筑工人等活动便可顺势出现在某个一日活动中,既可让幼儿在了解成人劳动的基础上亲身体验各种劳动的辛劳,感悟劳动的光荣,获取“小鬼当家”的快乐,又可为下一个一日活动的开展埋下伏笔。
3.寻找升华点
在一日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寻找与幼儿的体验感受、表现表达、探究创造相匹配的升华点。比如,教师要善于在设计一日活动时为幼儿搭建小步前进的场域,关注幼儿的探究进程,从而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幼儿学习,与幼儿在递进的一日活动过程中共同完成意义建构。又如,由于幼儿在学习方式上总体呈现出不分化的特征,所以他们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特别喜欢参与有操作机会和动作表现机会的活动。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可多设计一些能提供幼儿边唱边做、边念边做、边画边做等游戏与学习的场景,这不仅有利于幼儿理解和记忆,也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表达情感、培育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再如,教师要注意在一日活动中给孩子们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使一日活动的过程变得开放而灵动,让每个幼儿都有可能在与不同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转变之三:从“牵引”幼儿学习到“牵手”幼儿共学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研修过程更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这种“成长”既表现为教师助力下的幼儿发展和教师“向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专业化发展,亦表现为教师与幼儿在携手共同发展过程中一种新型教学关系的缔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如何将习惯“牵引”幼儿学习改为乐于“牵手”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共同成长。于是,我们又着重提出了两个“强调”。
1.强调“双主体”互动
首先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始终把幼儿推在前台,让孩子们在一日活动中的体验、探究、交往活动成为“明线”;教师则隐在后台,让教师对幼儿的支持和帮助成为“暗线”。这两条线相互交织,共同发展。例如,在探究“秋天”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从晨间活动开始就组织幼儿自己去寻找、观察、记录秋天的秘密,引导幼儿通过主动操作和独立思考,发现秋天的一些明显特征。当孩子们拿着教师为他们准备的记录单、画笔、温度计、小篮子等,自己捡到逐渐变黄的树叶、测出逐日下降的气温、看到正值节气的菊花时,他们正是在教师的“暗中”帮助下成功地走进了秋天的深处。
其次是“善于引发,学会等待”。幼儿的一日活动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性,教师应尝试在观察中解读幼儿的各种表现,静心等待他们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支持并期待他们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成功。例如,在“寻找秋天”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止于只让幼儿寻找那些有明显秋天特征的现象和事物,而是注意引发幼儿对秋天特征的持续观察。当孩子们一天天坚持测量、记录气温,一日日不懈观察、记录某片自己选定的树叶的颜色变化时,他们无不为自己真正发现了秋天的秘密而欢欣鼓舞。
再次是“互为主体,携手共进”。在一日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两者共同参与各项活动并获得共同发展。例如,在探究中秋节的一日活动中,几个幼儿在美工区角尝试通过想象添画的方法将月亮变成别的东西。教师看到孩子们在第一次添画时都只关注“月亮”变形的多少,于是就问:“是不是变得多就一定变得好呢?”以此将幼儿思考的中心转向对照自己设定和构想的活动目标寻找差距,接着教师又问:“怎么才能变得又多又好呢?”以此引导幼儿在继续添画前自我定向,并思考怎样在幼儿学习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促进目标的达成。在这里,教师与幼儿互为教与学的主体。
2.强调“专业化”引领
第一,在组织与实施一日活动时,教师不单要善于学习旁人的先进经验,更要善于思考、理解并落实这些经验背后的理念。例如,看到有些幼儿园将每天的集体教学活动减为一个后,一些幼儿园在简单地照搬照抄之后产生了疑惑:集体教学活动减少后,教学内容完不成怎么办?这说明他们并不懂得缩减集体教学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在一日活动中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集体教学活动减少并不等于那些有益于幼儿发展的内容不学了,而是可能安排在更低结构化的区角活动或个别化的’游戏中去进行,是尝试以更适合幼儿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幼儿更主动地学习与发展。所以说,应不断关注、提升教师的思考力,使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更为科学、合理。
第二,我们的教育对象需要教师富有极大的“创造性”。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可以从偶有“新创想”起步,逐渐历练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例如,在调整后的一日活动中,孩子们有了大量的户外自由游戏时间。如何保证幼儿在户外游戏时可随时取用材料,就成为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在认真研讨后,一些教师提出了在户外游戏场地边就近设置半开放式“户外游戏材料库”的创意并被幼儿园采纳,很好地解决了幼儿在户外游戏中随时自主选择、使用及收拾、整理材料的问题。
第三,在一日活动中,教师的引领是否得当取决于其是否真正符合幼儿的需求。例如,教师将幼儿来园、饭后、起床、离园等这些时段列为“开心一刻钟”的自主游戏时间,这不仅避免了幼儿机械等待、浪费时间的问题,使幼儿有更充分的机会和游戏环境互动,又能基于3~6岁儿童独特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满足他们个别化的生活活动需求,并通过游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综上所述,只有转变观念,教师才可能使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更适应幼儿的经验基础与发展需求,更放手地推动幼儿的自主学习;只有优化设计,教师才可能使一日活动更好地基于“学情”精心铺陈,支持幼儿自觉展开探究历程;只有提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携手幼儿共同经历一日活动,构建起新型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从而,实现幼儿的真实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0-3岁婴儿教育活动的组织与...gege阅读人气:1615
- 0- 3岁婴儿教育活动的组织...gege阅读人气:1509
- 0- 3岁婴儿教育活动的组织...gege阅读人气:1601
- 0-3岁亲子活动的设计与实施gege阅读人气:2858
- 小班一日活动顺口溜摘要一杯浓咖啡阅读人气:2928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如何科学组织一日活动的过度环...悠悠我心阅读人气:2997
- [业务管理]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策略有哪些...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984
- [园长管理]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幼儿开展户...雪阅读人气:2503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chengxine阅读人气:4383
- [教师工作]教师如何组织好户外活动城北荷叶阅读人气: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