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活动中保育工作的有机渗透

作者:李文菊 李茜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市直机关第三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8-15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尚未完善,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匮乏,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为此,保护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理所当然成为幼儿园的首要任务,也是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点。
体育活动中的保育工作,对保证体育活动的质量,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把保育工作有机渗透到了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一、保育工作在体育活动各环节的渗透
()活动前的保育
1.根据需要准备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
教师要检查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的安全性,检查幼儿的着装是否便于运动,鞋带是否系牢,衣服口袋及其饰物是否存有不安全因素。
2.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及情绪状态
活动前,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及情绪状态,采取相应的保育措施。如对于活动中容易出汗的孩子,事先在孩子的背上垫上毛巾吸汗,活动后抽出毛巾以防捂汗感冒;对体质差或刚恢复健康的幼儿,在活动中就要适当减少活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对于情绪低落、胆小内向的孩子,及时给予鼓励,调动活动情绪,并打消个别幼儿对体育活动的恐惧心理,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兴趣。
3.根据季节特点调整体育活动的时间与内容
春秋季节户外活动时间相对较长,活动内容不受限制;而冬夏两季由于受气温影响,在暴冷暴热天,可将户外活动时间相对缩短,并根据季节变化将活动时间移至接近中午或清早。场地选择也需要变化,冬天可选择向阳背风处,活动量可适当增加,如跑、跳的活动,活动量大的传统游戏;而夏天则要选择背阴凉爽处,活动量需相对减小,如组织平衡、钻的活动等。
()活动中的保育
1.充分的准备活动
组织活动时首先要进行3~5分钟的热身活动,唤醒机体,使幼儿全身的骨骼得到舒展,心脏工作强度逐渐加大,防止突然的剧烈运动给机体带来损伤。
2.活动中的及时观察与科学调整
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察、摸、问等途径,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时对幼儿的活动量和密度进行调节。
察: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脸色、出汗情况及动作表现。幼儿脸色红润,满头大汗,活动幅度较大,说明活动量大,这时教师要适时调整,并提醒这些幼儿注意休息,防止运动过度。反之,幼儿脸色无变化,动作幅度小,教师就必须提高其活动量,达到运动的目的。
摸:对于外部表征不明显的幼儿,教师还需经常摸摸他的额头、颈部,采取相应的保育措施,如垫毛巾、及时减衣等。
问:教师在活动中随时注意幼儿的活动情况,通过询问掌握幼儿的运动量、情绪状态及生理、心理需求,如问问幼儿是否需要休息、小便、喝水等。
3.关注体弱幼儿
对于体质较弱的孩子,在活动中要注意区别对待、循序渐进。体弱幼儿由于本身体质问题极易疲劳,活动量直线上升或强度增大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所以,我们不能强求他们的运动负荷量与体质好的幼儿相同,要控制好体弱幼儿的运动量,在中等体质幼儿运动量标准上相对减少其练习时间和密度,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在体育活动中要做有心人,多关注体弱幼儿的反应,当发现幼儿有脸色涨红、表情不自然、出汗很多、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应马上调节其活动量,谨防活动量过大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活动后的保育
体育活动后的保育工作,对幼儿平稳地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活动后要注意稳定幼儿的情绪,由兴奋转为平和,并注意运动后动静交替的相互衔接,不能让幼儿在活动后突然停顿下来或马上坐下休息,可以在操场上漫步一会儿再回教室,等幼儿情绪平稳后再坐下。活动后我们要及时提醒幼儿穿好衣服注意保暖,还应培养幼儿养成用肥皂洗手、用干毛巾擦汗、主动喝水的习惯。
二、幼儿自护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提供充分的运动机会
俗话说:“千般呵护,莫如自护。”《纲要》指出:“要充分活动幼儿的身体,逐步养成运动习惯,动作协调、灵活、有耐力,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幼儿具备运动经验有助于减少危险,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反之,幼儿如果缺乏与年龄相应的运动经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活泼好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孩子,他们无论是奔跑蹦跳还是钻爬攀登,动作都非常灵活熟练,具有瞬间的反应能力,相对来说磕磕碰碰就少一些。而那些平时很少运动的孩子,由于运动经验不足,活动中动作就显得比较笨拙,遇到危险反应较慢,比较容易受伤。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充分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运动中获取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1.学会自我调节活动量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知道锻炼身体要使身体发热、出微汗,才能达到效果。如果察觉自己出了好多汗、脸红、气急,那就要停下休息了。当发现别人活动量过大时会及时提醒其停止活动,稍稍休息。而对于那些活动量较小的孩子,我们则以鼓励、暗示或集体表扬等形式,调动起他们的活动积极性,以增大他们的活动量。
2.正确使用运动器材
教师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时,只有教会幼儿正确使用运动器材的方法,才能保证幼儿在使用中的安全。
3.自觉遵守活动规则
规则能够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活动中幼儿的安全。良好的秩序感,自觉遵守活动规则,也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游戏“小猴摘桃”中,要求幼儿要自觉排队,依次通过小桥(平衡木),到河对岸去摘桃,过桥时不能推挤,以免掉到河中。
4.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及幼儿的练习巩固,让幼儿熟练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如奔跑时不能低头向前猛冲,要观察周围的情况,避免和同伴相互碰撞;从高处往下跳时,一定要先起跳,落地时脚前掌先着地,同时屈膝半蹲。
()提高家长的保育意识
幼儿自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仅靠幼儿园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提高家长的保育意识,家园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发现,每当节假日或双休日后,幼儿来园时生病和受伤的比较多,从中可以看出家长缺乏保育意识。为此我们通过讲座、家长会、发放宣传资料等途径,教给家长科学的保育常识,家园同步共同提高了幼儿的自护意识与能力。
总之,体育活动中教师要重视保育工作,掌握正确的保育方法,把保育工作有机渗透到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幼儿的自护意识与能力,加强幼儿对外界环境、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对多种疾病的抵御能力,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编辑:cicy
 

上一篇:因人施教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

下一篇: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