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教画”对国内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启示
作者:杨凤芹 来源: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师院附属小学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4-01
前不久,看到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小音在《读者》上发表了一篇《野村教画》文章。讲一个日本大师级的女画家野村教孩子绘画的一些做法。我深深地被触动,觉得她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野村,日本现代著名画家,学油画出身,她画的画色彩较为浓郁沉厚,笔触极为精到利索。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她几乎年年参加日本东京油画大展,在日本国内外举办个展15次,还得过“文部大赏”。野村无疑是大师级的人物,她有着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对绘画有着高于常人的看法与理解。这样的画家教孩子绘画更多的会源于对自己艺术修为去进行,而较少会服从于世俗的要求。
一、尊重与激励——调动着孩子内在绘画的感知、感悟与表现力。
“野村上课总是先问你,你想画什么?然后鼓励你:好好画吧。有时会走到你身边,看着你画,然后告诉你这个颜色可以怎么上,但绝不会在你的画上涂改;有时也会毫不干扰你,直到你画完。对学生的提问,她总是耐心细致、周到地解答。每当孩子画完画,野村老师都会在画的背面或者邻页上用一手十分漂亮的日本书法写下批语。批语全是表扬,各式各样的表扬,各种角度的表扬,温暖、真诚。”[1]
当前,在国内幼儿园实际的绘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包办代替的现象,有时为了向家长有个好交待,干脆代笔。而平时参加各种比赛的绘画内容也多有成人的烙印,从构图到内容,一切都是教师设计好的。孩子所做的就是不断地画,画熟练了,现场展示一下,或用孩子的笔触再现一下。根本就谈不上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愿望:“你想画什么?”而是“你就画这个”“你要这样画”。
鉴于此,教师在平时的绘画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空间去自由的表达,而不是一直牵着孩子,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孩子最终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不去想了,渐渐地也不会想了。不教是为了调动原创力,教得太多,孩子就逐渐丧失原创力。另外,对孩子的作品要多鼓励,评价的标准不是像不像,而是更多有针对性地肯定、引导。让孩子享受创作的乐趣,即使现在画得不很好,只要孩子喜欢有兴趣,他会在一直的进步之中。肯定、赏识是激发创造力的最好的方法。野村老师的“批语全是表扬,各式各样的表扬,各种角度的表扬,温暖、真诚”的做法,需老师具备良好的评价能力。
二、感性与温馨——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与感情表达。
“野村老师家隔壁有一家蔬菜店,她常常去买茄子、白菜、南瓜之类的放在桌上,让学生‘写生’,你可以选一个、两个或全部画,都随你。至于萝卜青菜怎么画,长短方圆,比例色彩,她还是不教的。当然,你也可能弃蔬菜不画,画自己想画的别的主题。春暖花开,野村老师会把孩子们带到屋后的小花园里,画各种各样的花草和树木,她同样不会说:‘先画这个,再画那个。’只会说:‘花儿开了真美丽,画吧。’”[2]
我们幼儿园平时的绘画教学中,较少涉及让孩子画实物的,或走出教室去绘画,老师用的多是一张范画,让孩子临摹。观念新颖些的教师,会给孩子留一点空间让孩子自由添画一些内容。而最后产生的作品,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千人一面。孩子想画什么,教师没有关心,关心的是孩子有没有画出一张完整的、像样的作品来。认为这样教学就是有效果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培养孩子绘画的兴趣、情感及表现力没有太大的帮助。
“绘画创作必须有原材料,大自然和生活就是画家进行绘画创作的源泉。”[3]“丰富的经验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原材料。教师为幼儿艺术的经验应有助于幼儿的艺术创造表现,应注意其过程性和体验性。”[5]
孩子们绘画就是用来表现生活、表现情感的,它需要有灵动鲜活的生活实物为具体表现对象的。同样,每个实体中还蕴含着我们的情感,美丽的花,可爱的动物,“孤独”的杯子,等等。因此,野村老师她就地取材、从生活中取材,取身边蔬菜店、鱼店、小花园的活教材让孩子来画,让孩子画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同时带着情感去画,这体现“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通过加工和改造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绘画目的,就是绘画应有的功能与要求。
三、鉴赏与拓展——提高孩子们的眼界与品位。
“野村老师常常安排孩子们参观展览。野村老师会在画前向学生及家长讲讲色彩,聊聊画家。”[4]
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活动开展都不正常,甚至老师们都不会上美术欣赏活动,在其他领域活动,教师们也欠缺一定的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渗透性引导。更不用说带孩子去参观展览。
“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其问涉及了注意、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因素。”[6]因此常常带孩子参观展览,不仅让孩子对美的事物有敏感性,丰富孩子审美品味,还对孩子其它方面的能力发展有很大帮助。我们幼儿园要多提供一些开阔孩子眼界与提升品位的机会。一是幼儿园正常开展美术欣赏活动,让孩子有欣赏的机会,会欣赏;二是美术活动正常融入互相欣赏的内容,让欣赏成为正常化;三是幼儿园的环境要美观、处处渗透对孩子的审美陶冶;四是创造机会多参观一些展览。不仅是面向孩子,而且可以和野村老师一样面向家长,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提升。
野村老师的尊重孩子、表扬激励、师法于自然、拓展眼界等做法,体现出了一位绘画老师的大智慧。她调动了孩子学习绘画的原动力,让孩子享受绘画的乐趣,感受绘画与生活的联系、关系,品位绘画的更高境界。她的做法值得我们很好地去思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2][4]王小音.野村教画[J].读者,2006,(22).
[3][6]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1页,147页
[5]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0页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思维绘画教学活动1仙林奇境阅读人气:1038
- 幼儿绘画教学,呼唤对话浅浅笑靥阅读人气:1271
- 初次尝试手印画教学之感想星星糖阅读人气:1249
- 幼儿平等教学的实践mi3180阅读人气:1593
- 养花的启示浅浅笑靥阅读人气:1024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学科韵律活动教学的...chengxine阅读人气:3139
- [教师工作]幼儿园是否应该开展识字教学?...娟子老师阅读人气:1908
- [园长管理]如何抓好教学反思和常规教育?杨梅阅读人气:1352
- [园长管理]优秀教学主任是怎么练成的?小蝶阅读人气:1125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