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绘本教学实践
作者:郭碧蓉 来源:福建省惠安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1-06-16
刚开始接触绘本教学课程,我们很迷茫,所以,备课备得极为仔细,把绘本读了一遍又一遍,把导读手册里的名家赏析领会了再领会,又把课程环节细细琢磨,然后,鼓起勇气在同事们面前上一堂没底的课,接着和同事们就课中具体的教育情境提出自己的困惑,与他们碰撞各自的观点,寻求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起建构着我们自己的绘本实践理论。以下是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小班老师们在绘本研析中产生的困惑与反思体会。
困惑1 绘本教学是精读还是略读?
看完朱老师的阅读课《多多什么都爱吃》之后,老师们提出疑问:“图书的每一幅画面都带孩子们这么仔细阅读,课不就上得好长吗?图书阅读和看图讲述有什么不同?”我们围绕着这个困惑点进行观点碰撞。
“《多多什么都爱吃》的文本内涵是什么?”
“小朋友要自己吃饭,自己长大,不让多多帮忙吃饭,帮忙长大,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文本中哪些画面有助于理解故事内涵?”
“‘多多变大的好处’与‘多多变大的坏处’的画面。”
“这两组画面,哪一组孩子们理解上有困难?”
“‘多多变大的坏处’这组画面。”
“是的,理解有困难的画面是需要精读的画面,要借助若干个问题帮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得对画面内容的理解,只有对精读画面内容的理解,才能在‘多多变大的好处’与‘坏处’的对比当中获得对文本内涵的感悟。”
【反思体会】绘本阅读与看图讲述有很大的不同,看图讲述的画面篇幅一般为6~8幅,图画书却有20来页。这么多页画面每一页都精读,时间上不允许,也不利于凸显教学重点。绘本需紧紧围绕着文本中能体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画面进行精读,这些关键画面就是文本的精彩之处。在师生共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追问下反复观察、思考,文本的内涵就在孩子与同伴的观点碰撞、交流、分享中慢慢明朗,进而经过老师点拨、梳理,得到提升。
困惑2 如何决定画面阅读的次序与取舍?
陈老师的绘本活动《长长的》上得很精彩,最值得大家欣赏的是她的绘本画面删减与后置策略。陈老师认为,猴子画面在扉页中已经阅读过,不用再重复;删掉食蚁兽画面,因为食蚁兽画面的画风与其他画面不同,配角蚂蚁凸显了,主角食蚁兽长长的舌头反而不明显,担心孩子们的观察视点被蚂蚁吸引,产生认知分歧,致使问题回答纠结不清,再者,前面已有蜂鸟、红鹳等孩子们不熟悉的动物,多增加食蚁兽,太多新事物需要认识,增加了孩子的认知负担。删减部分画面使得其他环节的学习更深入,时间安排更充沛。把绘本中小企鹅页面后置为师生共读的最后一页,使其作为衔接语,以承上启下的方式把上一环节的师生共读与下一环节的游戏“排排队”取得衔接。“看,小企鹅排着长长的队伍来听我们讲故事了,我们什么时候需要像企鹅那样排成长长的队伍呢?我们也来排排队吧。”环环相扣,浑然天成。
【反思体会】图书阅读不必循规蹈矩按照文本原来的画面秩序格局阅读。依据课程设计的需要,把某个画面前置或推后阅读,或删减,灵活处理画面既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为教学环节的设计拓宽了思路。
困惑3 如何达到与幼儿情感的共鸣?
小陈老师执教的《没有声音的运动会》要传递给孩子什么呢?运动会通常是热闹的,加油声、欢呼声,没有声音还像个运动会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运动会呢?原来,这是老鼠一家为了给敬爱的爷爷过生日,精心策划的一场制作蛋糕的秘密行动。做蛋糕需要轮番跑腿,购买各种材料,既然是“偷偷”做蛋糕,当然不能太吵啦,然而不太专心读报的爷爷仍是注意到他们的奔波忙碌,但是他们很有默契地都以“嘘,我们在运动”来让爷爷安心。这个故事表达的是一家人的向心力,温馨的家人关系流露在字里行间。如何在阅读中帮助孩子们理解老鼠一家的温馨和家事分工合作的意义呢?如何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呢?我们可以跳出故事引发孩子进行深层思考:“老鼠一家为什么要做蛋糕?”——了解让爷爷快乐是老鼠一家做蛋糕的理由,并理解做蛋糕的背后是老鼠一家对爷爷的深厚感情;“怎么做蛋糕?”——几个人做?怎么分工?明白分工的意义,迁移生活经验(生活中什么事需要分工合作),明了家事分工合作的意义;“蛋糕做得很累,可是老鼠一家却是快乐的,为什么?”——为爷爷做蛋糕很快乐,由老鼠家的温暖迁移到孩子们生活中家的温暖(生活中,我们为爸爸妈妈做什么会让他们很开心)。
【反思体会】跳出图书提问故事以外的问题,能帮助幼儿学习从生活的细节当中去体会情感。情感既很抽象,无法用具象的东西表达,也很具体,生活当中一些关爱的小细节动作,只要有心去体味,温情就在身边发生着。跳出故事之外思考这些问题,就能帮助孩子们将绘本故事中老鼠家人之间的温馨关系串起来,把家事分工融进去,进而得到情感共鸣。
困惑4 如何把绘本教学与幼儿科学认知活动有机结合?
钱老师所用的《好吃的水果》是一本知识类图画书,内容比较复杂,包括对水果外形的辨识、从种子到果实的植物基本生长知识、水果的生长特点、水果的味道,还有里和外、大和小、多和少等概念。这么多的知识点,哪一些是孩子们生活中能够获得的?哪一些生活中不容易获得,可以通过绘本阅读来学习呢?老师们认为对水果的外形、剖面、味道的感知和认识在日常的生活体验课,通过摸一摸、切一切、尝一尝等亲身体验的方法就能够获得,得到的体验也会比绘本活动更加真实。水果长在哪里、怎么长等经验是孩子们生活中比较难于获得的,需要绘本的支持。
【反思体会】像《好吃的水果》这样涵盖如此多知识点的绘本,在一堂课里完成是不大容易的,建议对书中庞大的知识容量进行取舍。把生活中能够亲历体验的放在科学认知课里教,把生活中难于获得的知识作为绘本课的教学重点。如果能让孩子们生活亲历的,我们决不使用图片,绘本教学并不是要让我们摒弃传统教学课程。绘本阅读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习惯,让幼儿知道:书可以让他们获得生活中得不到的知识。那么,使用这类绘本最好的时机是什么?以《好吃的水果》为例,当孩子们互相分享收集的水果,获得水果外形、剖面、种子、味道的真实经验后,再阅读绘本,这本书的意义就体现得十分明显:与幼儿一同梳理旧经验,在梳理的过程中获得新认知,即水果外形与“心”的配对,归纳里和外、大和小、多和少等概念;体现绘本浓缩知识和归纳概念的教育功能,这在科学认知课里是比较难办到的。阅读生活中不能获得的新知识,可以让孩子获得启示:书能拓宽视野,带我们到一个崭新的地方,这个地方有那么多不认识、不熟悉的事物。从而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图书阅读的用途得到了彰显。
困惑5 如何挖掘文本内涵让幼儿主动学习?
李老师上的活动《国王生病了》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教学策略。先让孩子们不看图书画面,用耳朵倾听故事的前半部分,然后让幼儿回答:“国王病好了吗?”孩子们齐声回答:“病好了。”是的,如果仅凭“听”是不会有国王病没好的想法,这时,李老师给出了大家意料之外的答案:“国王的病没好,大臣们却都病倒了。”
【反思体会】怎么会这样呢?李老师请孩子们猜猜看,孩子们有了国王把病传染给大臣、大臣运动着凉等不同的猜想。究竟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呢?李老师为孩子们指出寻找答案的途径:“答案在书里,请小朋友再听一遍故事,注意观察图书画面,从画面找答案。”答案出乎意料,引起了认知冲突,孩子们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边听故事边观察画面,观察有目的性了,细节关注更加仔细,学习有了主动性。这是李老师的教学智慧,设置悬念,引发冲突,促使主动学习行为的发生,孩子们在老师设疑、自己解疑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得对故事内涵的感悟。
困惑6 如何让幼儿体会散文诗的美?
庄老师所用的绘本《晚上》是一首什么样的散文诗呢?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叙事;上半部分抒情,更多童趣盎然的拟人与想像,下半部分爸爸妈妈出场,转入现实生活,从洗澡、吃晚饭,到向爸爸妈妈道晚安、睡觉。相同的句式构成整齐的美感和气势,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语言如同生活话语,简单通俗。这首诗要让孩子们获得什么呢?首先,话可以说得很美,把话表达得完整些,说得长一些就是美的语言;其次,诗歌的意境是美的,可用音乐渲染,可借助语调的变化,可通过画家唯美的绘图传递;再次,感受诗的温情,“晚上是爸爸说该睡觉了的时候”,“晚上是妈妈说快来洗澡的时候”,宁静的夜晚,温馨的家在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中透出,用老师温情般的语调传递,孩子们感受到了诗里浓浓的爱和温情。
【反思体会】这首诗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句子的表述是跳跃式的,但内容是完整的,讲述的是一家人夜晚的生活:从洗澡、吃饭、看电视,到向爸爸妈妈道晚安、上厕所、上床睡觉,一天结束了。秩序应成为强调的重点。可以借助依次摆放图片,以图片的秩序感给孩子们视觉冲击,展示灯光下琐碎的日常生活。图片摆放的秩序给孩子的是“晚上”的时间概念。这也告诉孩子们:仿编就这么简单,犹如唠家常,你也可以用刚学到的散文诗句式“晚上是……的时候”叙说自己晚上的故事,只要把想到的话仿造诗中的句式说出来就可以了。由欣赏散文诗,到学说散文诗句式,到仿用散文句式结构陈述自己晚上的故事,这个过程既是散文诗歌欣赏学习的过程,也是孩子们获得美的感受的过程。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第二学期2月:浅谈多媒体在绘...上官飞雪阅读人气:971
- 看看我们的创意是什么快乐婆婆阅读人气:1320
- 我们的爱与你同在(诗歌)海豚201阅读人气:966
- 从那一刻起,我们的心感动着、...秋水依叶阅读人气:903
- 我们的职业仰望天空阅读人气:1306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园长对应聘者有哪些基本教学技...杨梅阅读人气:774
- [园长管理]如何提高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快乐天使阅读人气:616
- [园长管理]做为一个家长我们如何向自己的...阅读人气:1588
- [教师工作]幼儿园是否应该开展识字教学?...娟子老师阅读人气:1903
- [园长管理]如何抓好教学反思和常规教育?杨梅阅读人气: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