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用语的常见问题及思考

作者:邓莎莎  来源:《幼教博览》2011.04  上传时间:2011-05-17
教学语言是一种正式的语言,不等同于非正式场合的口头语言,要求准确、精炼,并能对幼儿的思考起到启发作用。在活动中面对幼儿的表达时,教师的语言回应显得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曾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而在运用教学语言进行提问或应答时,我们常常发现以下几种语言现象:
“随意式”语言
案例:活动正在进行中,教师提问:“你觉得秋天里什么最美?”一幼儿回答:“秋天树叶会跳舞。”教师在追问幼儿问题时说:“你说什么了刚才?”
分析:此时教师的语言过于随意,甚至出现了句法语法的错误,给幼儿不正确的语言使用的引导和示范。
“抢答式”语言
案例: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观察画面中空姐微笑的画面,提问:“你猜她是对谁微笑?”幼儿答:“好朋友。”教师接过幼儿的话:“哦,你猜她是对好朋友笑。空姐在哪里工作?(对全体幼儿)原来她把微笑带给了客人。客人看了她的笑心里也很开心。对不对?”
分析:因为幼儿没有回答到位,教师就抢答了幼儿的话,使得应有的生动的想象与表达活动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白。教师的应答没有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再思考或更准确的表达,相反抑制了幼儿的语言发展。
“重复式”语言
案例: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观察画面。教师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来她很高兴?”幼儿回答:“我从她的嘴巴看出来的。”教师重复:“哦,你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分析:案例从表面看教师似乎用“不同的想法”发散幼儿的思维,却让幼儿套入“与别人不同”的散漫的思维中。教师重复幼儿的答案,却没有进一步追问,启发幼儿说出“她的嘴巴弯弯的,好像在笑”、“她的手像在跳舞”这样更准确的表达,反而让幼儿说出“我从她的头发(衣服)看出来”等无意义的答案。
“表扬式”语言
案例:体育活动“熊和石头人”中,教师请幼儿做出静止不动的造型。教师观察到一幼儿四肢着地,做出了一个与别人不同的造型,于是请这名幼儿示范。“看他变成了什么?” (卡车)“你真聪明!熊不吃卡车。大家再来变一次。看看谁最聪明!”这一次,有一半的幼儿四肢着地,变成了卡车。
分析:教师的语言缺乏明显的启发性,使幼儿认为学卡车是“聪明”、“棒”,让原来充满创意的活动变成了模仿秀。那么,在日常教学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如何使用教学语言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随意的、不科学的语言会给幼儿的发展起到负面作用,而规范的、科学的语言会给幼儿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语言。
准确用词,提高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要免除不必要的口头禅,避免松散、凌乱、随意的用语习惯,要使课堂用语准确,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精心准备好基本的教学语言,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短句、长句、复句的组合使用。如在表达一朵花的外形时,对小班幼儿可以说:一朵红花;对中班幼儿可以说:一朵有六片花瓣的红花;对大班幼儿可以说:一朵红花,它有六片花瓣,像一片小雪花。
赋予美感,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的语言要带有感染力。如教师带幼儿观察小鸟时说:“你们看,小鸟头上顶着红帽子,身上披着彩色的衣服,多美啊!”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中,幼儿不仅能感受到真实的世界,更能获得美的情感体验。所谓“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多多阅读,提升语言的鉴赏能力,积累词汇量,提高表达能力,使自身的教学语言富有美感和感染力。
针对性练习,提高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机勃勃、思维活跃的幼儿,因此在活动中会出现很多意外情况。幼儿的回答往往出乎教师的意料,甚至有时是幼儿的异想天开。如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延伸活动中,教师请幼儿观察鸭蛋并提问:“在这个大大的蛋里面会住着谁呢?”一幼儿大声说:“是小猫!”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加强语言智慧,在幼儿的回答背离原意、出乎常理或不断局限某一场景时实现有效回应,推动幼儿语言的发展。
总之,教师必须从幼儿真实的需要出发,倾听幼儿的声音,及时反思,加强自身的语言功底,追求语言的严谨、规范、艺术。这样才能在课堂对话中游刃有余,及时归纳、启发幼儿的思维,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编辑:cicy

上一篇:教师在幼儿同伴互动学习中的支持策略

下一篇: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良性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