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集体活动中的面向全体
作者:应彩云 来源:杨蒲区本溪路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12-21
一些青年教师说:“30分钟的集体活动,匆匆的,一个话题的谈论,一次技能的操作,往往顾得了这个,顾不了那个。”怎样才能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做到面向全体,青年教师们甚感困惑。
确实,一个话题的谈论,如果仅仅是培养了一部分孩子的思维、语言,那么时间管理可能会失控:一次技能的操作,若仅仅是在引导一部分孩子提高技能、运用方法,那么材料管理可能会失控。因此,为了保证集体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通常的做法是:30分钟里先保证完成教学目标,至于孩子的学习可以在其他组织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以弥补。
于是,渐渐的,集体活动便成就了一群小“学科带头人”和一群小“随从”。
的确,集体活动时间短、内容集中,要使一群性格、爱好和发展水平均有差异的孩子步调一致地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确实不易。
那么,如何使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取长补短而各有所获呢?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人对待差异时的心理情绪。
小时候,我因思维慢而说话有些迟疑和纠结,上课发言常常令老师蹙眉。
记得初中时的一次物理课,老师让我解释物体做功的原理,突然,下课铃声响起,可我还在不急不慢地娓娓道来:“小车受了力,小车发生了位移,小车位移就会做功,小车做功就……”平时对我还算宠爱的老师着急地喊道:“讲话简单点!别那么啰唆!”我听了非常委屈,当即流下了眼泪。从此,爱好物理的我,开始害怕上物理课。
秋雨时节的一堂语文课,老师请大家描述秋雨,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秋雨纷纷……秋雨飘飘……”我起身发言依然娓娓道来:“秋雨密密的,秋雨凉凉的,秋雨乱乱的,飘得人心里皱皱的。”老师拍案叫好:“说得好!应彩云就是会讲话!”我的脸颊泛起了红晕。以后,读理科班的我爱上了语文课。
以后,物理老师便经常让我在黑板上解题,却很少再让我用语言讲述;而语文老师尽管经常朗读我的作文,却发现我不太擅长写说明文。最后,让我着迷的依然是物理课。
瞧,一个人是有特点的。在与他人的比较中,相同的特点,也有优势或弱势的差异。所以,与其发现人与人的差异,还不如承认一个人的特点来得更积极。
这样积极的心理,会使我们眼中的孩子,因特点不同而顺眼。
在积极情绪的引导下,设计集体活动时我们心里就会想着那几个不同特点的孩子。
我曾经带过这样几个女孩,她们喜欢唱歌跳舞,却害怕小动物。
在设计集体活动“林中的鸟儿”时,为了让这几个女孩大胆接近各种鸟的标本,我在观察触摸标本环节,播放了一首清新活泼的歌曲《两只小鸟》。这几个女孩一边跟着歌曲哼唱,一边观察比较两只标本鸟,并作好了记录。在交流讨论环节,我还特意采用了添唱歌词的教学方法。结果发现:在整个集体活动中,男孩观察标本比较完整而精确,而到了交流和哼唱环节,女孩的语言和唱歌优势就显得比较突出。
可见,人是有差异的,就算两个人同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也未必能同时到达终点。所以,尽管集体活动的时间和内容都有限,但只要我们有意识地为有特点的孩子设计一些台阶,搭建一些支架,集体活动是可以使不同特点的孩子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但关键在于教师要对孩子的特点有所了解和把握。
若知道他善于闲聊而不怎么严谨,集体活动中就请他多谈感想;知道他喜欢运动而不擅长舞蹈,集体活动中就请他多练练粗犷的动作;知道他不会自编记录符号,集体活动中就悄悄给他一个范例……总之,让孩子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优势以弥补自己的弱势,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集体活动便做到了面向全体。
值得探讨的是,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发展障碍,教师不能完全期待在个别活动中克服。因为,在集体活动中对障碍的跨越,会成就孩子的学习动机,因为,孩子终将成为社会人。
因此,虽然统一的环境难以统领不同的孩子,但幼儿园集体活动还是要力求做到“一个也不能少”。
看到本文的题目,大家一定想了解“教师”和“玩伴”之间的差异及其作用。
“游戏中的教师”强调的是“教师”的角色。因为是教师,所以要煞费苦心地去制订游戏计划、设定游戏目标。我就曾经带着这些计划,在游戏中忙得毫无空暇。
来到“娃娃家”,我会先“笃笃笃”地敲门,等幼儿发出“请进”的邀请才快乐地跨进门去;走进“娃娃家”我会不厌其烦地启发幼儿让座并说出“请坐”,会锲而不舍地鼓励幼儿招待客人时要说“请喝水”“请吃饭”;离开“娃娃家”时也决不懈怠,一定要听到幼儿说“再见,欢迎再来”方才心满意足……
到“医院”看病,我也不放松,始终想着要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周一去挂号是感冒了,想着告诉幼儿“季节交换时要注意及时穿脱衣服”;周二是鼻子出血了,指导幼儿知道“危急时刻如何自救”;周三是肚子吃坏了,想尽办法诱发幼儿总结“吃饭前要洗手”的道理;周四是眼睛变近视了,要求幼儿要“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我恨不得在我的“磨练”下,我班的小医生们都能成为“全科医生”。可如此日复一日看似热闹的游戏,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苦恼:“能想到的疾病我都得过了,还能发展孩子哪些能力呢?”
终于,我明白自己当初的无奈和苦恼,都缘于我错误地把游戏作为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过程,错误地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去追求即时目标的达成,错误地赋予游戏过多的责任,结果让幼儿的游戏变得无味又无趣。而带着如此清晰的目标走进幼儿游戏的我,执著的教师身份和意识,自然便会想着要统领和掌控整个游戏的过程。
于是,我从改变教师的身份和意识入手。
小王想做班里第一个修理工,他很兴奋地跑来告诉我:“我终于找到娃娃家里可以修理的东西了!”那语气充满骄傲。于是,我便给予了热情回应:“好样的!”10分钟后,小王完成了娃娃家的修理工作,跑来问我:“老师,你有东西要修吗?”“当然有喽!我的手机、我的鞋子、我的拉链、我的包……你会修吗?”我夸张地说。
“你的东西怎么都是坏的?”小王乐了。显然他并不知道我的本意是为了激发他继续游戏的热情。“你到底会不会修啊?”我边追问边递上了身边的小包。“当然会!”小王接过小包,忙活去了。
过了一会儿,小王提着小包过来了,他说:“小包的拉链修好了!你要再修东西,就打我电话哦,我会来帮你修的。”“你有电话?”我立刻追问,这可是目前孩子游戏中少有的创意哦!“有!”说着,小王去找了一张纸,大笔一挥写下了“1235”这几个数字作为他的电话号码。
“只有数字啊?待会儿一转身我搞不清楚是谁的号码,怎么办?”我故意找茬。小王看了看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便迅速拿回纸条,在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上了他的大名。“这纸上看不出你是修理工哎?”我再次找茬。小王拿回纸条转身走了。起先我以为可能他又去加字了,没想到他竟然走到垃圾桶边,随手把纸条扔了进去。我连忙追着小王问为什么把纸条扔了,小王振振有词地解释说:“我不会写‘修理工’这三个字。”哦,原来如此!
“我有办法!”我急忙从抽屉里找出不少平日里收集的各种广告纸。小王看着那一叠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广告纸,灵机一动。只见他回身捡回了那张刚扔掉的纸条,在纸上画上了剪刀、锤子等工具。这张纸条成了小王当修理工的第一张广告,只见他高兴地把广告贴在自己的工具箱上,继续找需要修理的东西去了。
在以上的游戏中,我与小王之间的互动并没有预设,我只是把自己作为孩子的玩伴,在他需要得到认可的时候给予鼓励:在他需要游戏材料的时候适当提供物质上的支持。但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比孩子年长一些的玩伴,这样,就可以偶尔将他们一军,偶尔稍稍作些试探,这样,我就能在尊重孩子游戏意愿的前提下,适时地去推动孩子的游戏发展。当然,作为玩伴,我要善于容忍孩子游戏中“启而不发”之处,就如游戏中的小王。如果他只在纸上写下大名和电话,我也会接受,因为这反映了他的真实水平。
因此,作为幼儿游戏的玩伴,我们在倡导“让幼儿拥有一个快乐、自主的游戏过程”的同时,首先应该拥有“玩伴”才有的轻松愉悦的心情。教师只有先做好幼儿游戏的玩伴,才能真正走近幼儿,并进而体味教师职业的乐趣。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教学案例《乡土材料——毛豆在...trancy阅读人气:1250
-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秋水依叶阅读人气:2492
- 第三学期11月:多媒体教学在...上官飞雪阅读人气:1138
- 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自主性...相伴童心世界阅读人气:1306
- 园外集体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低调含香阅读人气:1316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快乐天使阅读人气:844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规...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1009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77
- [业务管理]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有哪些...yangjili阅读人气:3738
- [教师工作]教学活动中,孩子聊的很起劲怎...地瓜收到阅读人气: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