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生活——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班级管理者
作者:陆春燕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03-31
在2008儿童教育与发展论坛中,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张华教授谈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幼儿的教学?”并把幼儿的教学概括为:“与幼儿一起生活并指导幼儿生活;与幼儿一起研究并指导幼儿研究;研究幼儿,欣赏同伴。”从张教授的一席话反思我们的班级管理,不由得想起了经济学上常用的一个术语——“木桶效应”,说对于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来说,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对于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来说,重要的并不是“拔优”,而是“补缺”,即在班级集体生活中帮助每一个孩子建立内在秩序感,形成集体规范,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完善日常常规,用条件反射原理学习规范,帮助孩子在同伴互动中掌握交往方式,明确活动规则,规范日常行为。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班级集体生活,就开始在班级环境的暗示下体验和学习集体规范。“和幼儿一起生活并指导幼儿生活”,意味着教师必须成为孩子中的一员,思想孩子的思想,体验孩子的体验,为孩子提供可能的帮助。如晨间来园接待,我们总是有一个老师在门口向孩子们亲切地问早,孩子也总是自然地回应老师的问候。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是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条件反射中学习礼仪规范的起始。桌面活动、户外锻炼、晨间谈话、盥洗早点、集体学习、自主游戏……孩子们在固定的音乐讯号中参加老师组织的各类活动,在老师的提醒下学会了排队等候、肥皂洗手、轻轻走动、安静游戏……
更重要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细化完善各种常规要求,帮助孩子形成集体意识并逐渐内化为自觉行为。如有一次集体玩沙活动,肖俊炜一时兴起,用小勺盛着沙子泼洒:“下雨了!”撒得周围几个小朋友的头上全是沙。我暂时终止了肖俊炜的游戏,并在集体讲评时组织小朋友讨论这个问题。最终,孩子们确定了“集体玩沙时不能扬沙,如违反禁止游戏”的规则。又如在一次集体舞练习过程中,唐佳怡因舞伴姚嘉宇的动作跟不上节拍而不愿意和他拉手,还在姚嘉宇的手上咬了一口,集体舞因此而中断。小朋友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先保证集体练习,后个别教会姚嘉宇动作。”对于唐佳怡的行为,小朋友也有自己的看法:“可以采用提醒的方法和姚嘉宇交流,但绝不能采用咬人的办法。也可以请老师来纠正姚嘉宇的动作。唐佳怡这样做,必须要向姚嘉宇道歉。”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随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游戏问题或交往纠纷,正是在不断的同伴互动中,孩子们一点点积累着交往经验,在自主讨论中和老师一起建构活动规则,共同维持着班级的良好秩序。
二、在集体生活中慧眼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动力定型的方式培养习惯,引导孩子在自主管理中学会自我控制,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习惯。
曾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被采访时说到,影响其一生的好习惯都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确实,幼儿园班级管理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庭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教养方式,使班内每个孩子的性格、习惯都不尽相同。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总有一些孩子会违反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不停地提醒和帮助。我们发现,对于孩子来说,表扬总是比批评更有效,让孩子随时保持积极的活动状态,就是保持良好班级氛围最好的办法。于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非常注重对孩子的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强化,尤其关注几个常常会“惹是生非”的孩子,让他们随时有事可做,并在为班级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学会自我控制,遵守日常常规。如午睡时间,刘盛凯总是很难入睡,一边打着哈欠,一边不停地用手或脚拍打着小床强迫自己不睡,还影响其他小朋友入睡。在用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之后,我们便请刘盛凯做值日生,在小朋友铺床脱衣的时候来回巡视,帮助个别脱衣有困难的孩子,等所有的孩子都睡好了,午睡室里静悄悄的,刘盛凯也走累了,就轻手轻脚地回到小床。做值日生的自豪感以及老师赞许的微笑,让他在满足中自然地睡着了。再如,每次饭前洗手,肖俊炜总是忙着跑前跑后,而忘记了自己也要遵守排队洗手的规则。于是,我们请他做小老师监督小朋友的洗手情况,在提醒小朋友要用肥皂洗手的同时,也等于是在强化肖俊炜自己的洗手常规,同时也避免了肖俊炜因“无事忙”而影响其他孩子的问题。还有,我们请好动的许天铭、赵骞帮老师一起完成课前准备,帮老师做事既让他们感觉自豪,又让他们自然安静,一举两得。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最让老师头疼的就是因个别孩子的“皮”而影响班级的秩序。事实上,只要孩子有事可做,班级秩序就不会散乱。所以,抓住几个调皮大王,让他们始终在老师的视线左右为班级服务,既培养了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更让他们在完成班级管理任务的同时学会了自我控制,养成了良好习惯。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值得夸奖的地方,需要的只是老师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开展了“微笑送给谁”的班级活动,不管哪个孩子,只要有好的表现,就可以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微笑”,渐渐地,“收集微笑”成为孩子们最快乐的一件事情。事实表明,适当的“表扬与惩罚”,正是帮助孩子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引导孩子自主安排合理的活动内容,用生理节律的特点建立秩序,在满足孩子需要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班级管理者。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老师基本上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老师说什么。孩子就做什么。只要老师一有疏忽,孩子往往就不能自控,使班级秩序陷入混乱之中,这也是幼儿园老师最烦心的事情。能否引导孩子在日常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成为班级的自主管理者呢?我们觉得,一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各项活动的内容,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事情;二要让孩子了解各项活动的规则,每件事情应该怎么做,重要的就是要让活动规则内化为孩子的自觉行为。事每实上,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比老师一直不停地对孩子提出要求效果要好得多。
孩子们总喜欢在狭小的空间内又跑又跳,这不免让我们有些心悸:里面埋着事故隐患啊。于是,我们带孩子们来到了小学的操场:“这里是小学生跑步的地方,你们可以尽情地在这里跑跳,感受一下在跑道上跑步的乐趣。”孩子们呼啦一下就在跑道上排成了四列,兴奋地奔跑起来。“老师,在跑道上跑步真爽!”“是啊,跑步就要在这样的跑道上跑,在我们教室里跑实在是太小了。”“在教室里只能这样慢慢地走。”小朋友们一边说一边慢慢地在我身边走着。我笑了,谁说孩子们总是会捣乱呢?
孩子是鲜活的,在一日活动中,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展现生机活力的机会,在操场上尽情地玩,在草地上撒野地跑,这样才能在满足孩子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活动秩序。于是,我们在合理安排一日活动内容的同时,给孩子们一定的自由,让他们自选活动内容。如室内的自由游戏,孩子们或看书,或玩区域小游戏,或三两结伴自由交谈;室外的自由游戏,孩子们或在草地上玩纸飞机,或在鹅卵石路上漫步,或在跑道上展开接力赛……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老的这句话,涵盖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要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常规,二是要培养孩子在交往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既来自于持之以恒的规则意识,更形成于符合生命成长的科学关怀。和孩子一起生活,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每一个孩子都是班级的自主管理者。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讲述的机会(...未名草阅读人气:974
- 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自由飞...翘翘阅读人气:1629
- 和孩子一起种------gege阅读人气:1185
- 和孩子一起来锻炼身体gege阅读人气:1482
- 为每一个孩子喝彩阿攀阅读人气:1324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怎样让孩子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1404
- [教师工作]如何做一个和孩子打成一片,又...做孩子的天使阅读人气:1886
- [园长管理]做为一个家长我们如何向自己的...阅读人气:1592
- [教师工作]小孩子总是一个人玩儿,有原因...不爱豆腐阅读人气:439
- [园长管理]正常情况下,一个班里会有多少...普罗旺斯阅读人气: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