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幼儿成长 促进自身反思

作者:黄菲  来源:江苏南京市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09-10-07

记录幼儿成长 促进自身反思——以成长档案为载体的发展性评价

        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下,我园从2001年开始尝试以幼儿成长档案为载体,将对幼儿的教育与评价整合为一体,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将统一、标准化的评价变为个性化、发展性的评价。创建成长档案促使教师将视角从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全面、动态地记录幼儿的发展,有助于教师了解和把握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断反思和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一、利用成长档案全面、动态地呈现幼儿的发展过程
幼儿成长档案能呈现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在各领域的发展状况,相对于原来的终结性评价来说更加生动、具体和全面。虽然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有共同的特点,但是每个幼儿都有不一样的优势领域和发展速度,因此成长档案记载的应是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成长轨迹。
在创建成长档案的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长期、细致的观察,把幼儿典型的行为、语言、作品等能够反映其发展过程的资料收录在成长档案中,为教育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下面我举例说明。
●面条店的价格表
大班上学期的一天,我班幼儿天天在“面条店”游戏中扮演收银员。游戏开始后不久,我们看到他跑到美工区拿出纸和笔画了一张价格表,然后回到面条店将其贴到墙上,向顾客介绍并收钱。这是进入大班以来幼儿第一次自发制作游戏材料,因此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当天游戏结束后,我们将这张价格表拿出来让大家讨论“天天的价格表做得怎么样”。天天说:“我觉得面条店需要一张价格标签,我就画出来了。上面的数字是表示这种面条要多少钱。我们面条店的面条有好多种,好多人来吃面条,我赚了好多钱。”有幼儿说:“天天很聪明,他的主意很好。有了价格表,我们吃面条就知道多少钱了。”也有幼儿说:“太乱了,我们看不出是什么。”
我们把天天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游戏后大家的讨论记录下来,并加注了我们的分析:“天天一直喜欢玩面条店的游戏,以前常制作‘小礼物’送给来吃面条的顾客。这一次他制作的价格表很有创意,知道用标记的形式表示面条的种类和价格,但也可以看出他并不理解价格与实物之间的关系,因为价格的制定是随意的,这张表也是随意画的,比较零乱。”
我们觉得天天的创意及同伴之间的讨论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第二天在游戏开始前,我们提出了问题:“怎样才能让人看得清价格表呢?”有了前一天的尝试和讨论作铺垫,天天又拿了一张纸,对折后重新画了一张价格表。游戏时天天把新的价格表贴在墙上。吸引了很多顾客来买面条。游戏后天天说:“我觉得这样画价格表比以前好多了,很方便,顾客也能看清楚。香肠面最贵,因为香肠要很多钱。”其他幼儿也说:“今天的这张表比昨天的清楚,我们买面条时一下子就知道要多少钱了。”
我们同样记录了这一过程并作了点评:“看幼儿的作品总有很多让人惊讶的地方。在这幅作品中,天天不仅分类画标记,而且根据生活经验制定了较为合理的价格。天天在与同伴的交流讨论中主动探索出了二维表格的记录方式,真棒!”
最后,我们把这两张价格表以及这些记录、分析都收录到天天的成长档案中,并注明事件发生的日期。这些资料不仅记录了天天的进步,而且直观地展现了天天在游戏中自主探索,思维方式从无序到有序,最终创造出二维表格记录方式的动态过程。
●蚕宝宝观察记录
在大班下学期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自然角里蚕宝宝的卵非常感兴趣,他们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蚕宝宝是怎么出来的?吃什么的?长大后会是什么样的……我们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每天安排时间让幼儿观察,提供图书供幼儿查阅,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鼓励幼儿在小组交流中介绍自己的观察记录。幼儿的疑问就在这样的观察、记录、讨论中找到了答案。一名幼儿在蚕从结茧到交配、产卵的过程中用绘画方式记录了他们观察到的三个现象(如图),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记录1:哈哈!真奇怪!有两条蚕居然在一个茧里。他们可能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样,以前就认识了,所以还要住在一起,再也不愿分开。
记录2:今天,终于有一只蛾子破壳而出了。他们要咬开两层壳才能出来,真累!瞧,这只茧被咬了一个洞,茧里还有蛹的壳。
记录3:我发现有一只蛾子开始产卵了,蛾子产的卵是黄色的。我看到有的蛾子两只两只连在一起,可能是在结婚吧!
我们将幼儿画的“蚕宝宝观察记录”和教师记录的幼儿的解释一同收录到成长档案中,因为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语言,都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幼儿在认知和语言方面的发展水平。他们对于一些从未见过的事物细致观察,努力调动已有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这些资料恰好生动地呈现了幼儿主动探究与思考的过程。
二、利用成长档案促进反思,指导课程实
创建成长档案不仅仅为幼儿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更重要的是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幼儿,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教师可以借助对幼儿发展状况的分析,判断自己制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如何调整。这样的反思可以让教师从关注文本的实施转变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从而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支持。
如,春天里母鸡孵出了毛茸茸的小鸡,幼儿看了非常喜爱,我们就引导幼儿观察公鸡、母鸡和小鸡,探究它们之间外形上的区别,并尝试用笔画出来。中班幼儿在观察之后创作了绘画作品《鸡的一家》,接着我们组织全班幼儿一起来欣赏和讨论。一名幼儿指着翔翔的作品说:“他的公鸡和小鸡画得蛮像的,可是为什么在旁边画一条鱼呢?”翔翔解释道:“我画的是在下蛋的母鸡,我不会画它的脖子和身体,没画好就画成这样了。”我们将同伴的评论和翔翔的解释记录下来,附在作品旁边,并注上了自己的分析:“初看这张画,右边的这只母鸡的确像条鱼。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它的头上长着鸡冠,身上有翅膀,嘴巴是尖尖的,尾巴上的羽毛相对于公鸡来说是短的,母鸡是蹲在窝里的,所以脚被遮住了。这说明翔翔观察得很细致,他对于母鸡的特征非常清楚,只是他的绘画表现技能低于他的认知水平,手中的笔无法将他的认知完全表达出来。”我们认为这是翔翔成长过程中一幅非常生动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便将它收录到成长档案中。对这一作品的分析让我们了解到技能是创作的基础,教师应以恰当的方式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表现技能,这才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借助绘画的形式表达情感和认识。这之后,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许多印有动物形象的画册供幼儿欣赏和参考,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
创建成长档案让我们学会理解和尊重幼儿,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幼儿的作品,而不是简单地判断作品的好与坏。通过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我们学会了从作品的表象看其中隐含的有关幼儿发展水平的信息,并由此引发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及时地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实施策略。
以成长档案为载体的发展性评价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挑战,这将是一个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在创建成长档案的实践中,我们体验着与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从中更深刻地了解幼儿,更细致地解读幼儿,促使我们的课程实施日益朝着更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的方向发展。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资源流失问题刍议

下一篇:从问题入手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